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职场 > 求职全攻略 > 正文
求职故事:面试遭遇无领导小组讨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10:51 中国青年报

  专题策划/郭韶明

  一头雾水

  5分钟前,我还在想像着面试考官一个个正襟危坐,男的西装领带,女的职业套装,然后劈头盖脸地问一大堆问题:“你的特长是什么?”“你认为自己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如果被录用,你的职业设想是什么?”“如果不能被录用,心情怎样?”这些常规问题,我早已准备好了完美的、无可挑剔的答案。

  5分钟后,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孩过来宣布“面试开始”。令人惊奇的是,她居然一口气念了六七个名字,然后说“请随我来”。

  不是“单面”吗?怎么成了“群面”了?大家开始唧唧喳喳议论起来,只隐约听到一个男生说的几个字“又是无领导”。

  无领导?我一头雾水——难道是没有领导在场?管他呢!我趴在桌上等着叫我的名字。感觉真是累,两个月以来,我已经北京、上海、武汉来回跑了几趟,不是赶了场怄人的招聘会,就是考完笔试没了下文。这次好不容易进了面试,真希望能搞定。前天刚参加了一哥们儿的“工作庆功宴”,那排场,那气氛,真是羡煞我们这些尚无着落的流浪汉。

  正想着,叫到我的名字了,自然,同时被叫的还有其他6个人。女孩带我们来到一个类似会议室的房间门口,每人发了张小纸条,上面是一段新闻材料。女孩说:“这次面试形式是无领导讨论,时间30分钟。材料你们先看5分钟,待会儿讨论一下这段材料有没有评论价值,评论点在哪里。为了便于评委辨认打分,进去以后按刚才我念名字的先后顺序依次就坐。”

  进了房间,一位50多岁,有着慈祥面容的老者坐在最右边的沙发上;一位年轻女士坐在办公桌旁,手里的笔刚打开,看来是要打分。一位男士靠窗而坐,阳光打在他的头发上,原本稀疏的头顶更显光亮。最后是一位衣着随意,感觉却有点儿深藏不露的中年男士,他坐在老者身边,把几份简历毕恭毕敬地送上去,然后来了个开场白:“恭喜你们进入这一轮面试,大家随便坐。这位是我们老总,这几位是人事部的工作人员,我是人事部经理。你们开始吧,不用紧张。”

  他们对面,是7把空着的椅子,呈圆弧形排列。我不知道是怎么找到自己那把椅子的,居然是最中心的位置,可第一个说话的却不是我。

  因为他的话音刚落,一名女生便快言快语接上了:“我是××大学新闻系的,先说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吧。”她这“两句”,一下就说了足有3分钟。然后话题被另一个女生抢了去,“我不支持你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一“认为”更长。另外几个人抢不到机会,面面相觑,干着急也没办法,因为女生说话没有句读之分,以同一语速,像连珠炮似的,让人连见缝插针的机会都没有。

  我终于适应了这个阵势。我知道我必须开口说话,否则就完了。但我一直没有插话的机会,看着自己那点可怜的想法早已经被别人抢先说光了,我真恨自己没有抢到第一个开口的机会。在一个男生谦虚地说了一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知有没有人反对”之后,我终于逮到机会了,心中窃喜的同时,嘴却开始结巴,简直是词不达意,后来我自己都不知道要说的观点是什么了。

  慌乱之中我扫了一眼旁边的考官,4个考官中,有3个显然已经不在状态,手中的笔早已放下,互相传阅我们的简历,我还看到我的简历正在老总手里,因为封面上有我的打印版全身照。就在我搜肠刮肚找不出合适的语言表达之时,话又被一个伶牙俐齿的女生接去了。要不是考官打断,她就像卡拉OK厅里的“麦霸”一样,别人休想唱一句。

  这时,考官宣布还有最后一个话语机会,可最终我还是没有抢到。后面他们说什么我都听不清,也不愿听了。我知道我完了。

  然后宣布面试结束,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第一个跨了出去,什么面试啊,简直就是艺术学校的招生表演课。当下一拨儿围住我问我怎么考时,我简直气急败坏:“什么鬼考试!简直是耍人!”

  回到宿舍,我只有一个念头,我怎么这么差!为什么会这样一败涂地!

  我不原谅我自己,我也永远不原谅我的今天。(文/韦杭)

  捉摸不透

  6个男生西装革履,每个人的胸口都别着写有自己名字的号牌,有点儿像参加国际高层会议般隆重,甚至连交流的语言都是英语,虽然并不流畅,但每个人都力图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MBA入学考试只有顺利通过笔试的同学才有资格坐在这里。

  无领导小组讨论,这个一个月前还比较陌生的词汇,而今已是相当熟悉。自从收到面试通知,我们4个死党考友就在网上讨论了起来,那段时间论坛出奇的热闹,大家似乎时刻都在线,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也惟有这里才能探听到关于面试的最新动向。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几个还凑到一起进行了几场“磨面”,意即“模拟面试”。几个人凑在一起,或在咖啡厅,或在吃完饭的包间,或是随便找间房子,拿往届的面试题模仿“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场景。讨论中我们发现了各自的特点和不足,并据此给自己作了小组中的角色定位,我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均较好,大家一致认定适合做观点总结。

  一个月过去,模拟战场结束,终于走入实战。虽然准备比较充分,但还是有些紧张。现场严肃的气氛加上考官严肃的眼神,让人感觉连空气都是冰冷凝固的。

  考生每两人一张桌子,3张桌子摆成缺了一边的正方形,考官们的桌子在缺口处拉远些,估计是便于全盘观察。

  考官首先宣读了面试规则和程序,然后特别强调:“大家讨论发言时要面向小组成员,而不要看着老师。”

  这一点让我在面试后懊悔了好久,因为我在英语发言时可能是怕老师们听不清,所以无意识地就盯着一位老师讲开了,而那老师也就盯着我看,等我意识到这点,讨论已经进行了一大半。

  英语是我们的弱项,尤其是进行专业的案例讨论。6人中有两个有外企背景,于是,他们很自然地多承担了责任,在冷场的时候,好救大家一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这里,大家荣辱与共。小组的成功就是每个人的成功,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那么吃亏的,也将是全体成员。

  尽管大家小心翼翼,但还是险些出了大问题。一名男生不知是否出于无意,居然将事先已被大家否定的观点又提了出来。进入考场前,大家有几分钟聚在一起认识彼此和讨论观点的时间,已经约定好了讨论的方向。

  我当时心里一急,恨不得马上打断他,但这样做不仅会扣自己的分,还会让整个小组更不利。于是,待他发言结束,我赶紧接上去将其观点巧妙“镇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他人显然明白了我的意图,纷纷表示同意。乾坤顺利扭转,大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半个小时后,要摆结论了,我便先发制人,发挥自己的强项,言简意赅说出了我们的结论,并指出依据。其他考友各自作了补充。最后还剩一点儿时间的时候,我们委婉地将机会让给了整场比较沉默的一名考友。毕竟整个小组的力量和表现均衡也是小组得高分的保证。

  面试结束,大家似乎都对刚才的表现较为满意,兴奋地谈论着。而我除了“看着考官”这点留有遗憾外,整场的表现自我感觉也不错,虽然淘汰率有50%,但隐约觉得自己能上。

  遗憾的是,几天后,“黑色电话”还是出人意料地打来了。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几个死党,才得知我们居然全军覆没。大家都大声抱怨这种小组讨论不合理,怎么不明不白就落选了。似乎也总结不出失败的原因,看来,对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还应该再多研究一下。(文/焦家胜)

  摩拳擦掌

  坐在去往面试地点的公共汽车上,心里一直在想:这次又会是怎样的一场考验呢?记得“一面”时从个人介绍,到选题陈述,再到小组讨论轮番上阵,真是处处刀光剑影,还好本人身经百战,过关斩将后,顺利杀入了“二面”。可是“二面”会是怎样的内容呢?应该和“一面”有所区别吧?

  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休息室,发现里面有不少“一面”的战友,不觉备感亲切。人逐渐多了起来,于是大家开始攀谈,姓名、学校、专业,所有个人介绍该说的基本信息都统统交换了一遍,我心里不禁窃笑,呵呵,又一轮面试提前上演了。

  人到齐了,我们被请到了另一个房间,10位参加者围桌而坐,桌上放着各种水果还有饼干。每人前面放着纸、笔以及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

  我知道又是做case(案例),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现在比较流行。从前只听说MBA入学考试的时候用这种形式,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没想到现在铺天盖地到处都用这种方式,想想这也真是节省时间,批量进行。

  果不其然。先是自我介绍,感觉好无聊,又要说一遍同样的话。可是当我拿到规则说明后,心里却不由得紧张起来。不知道玩的什么花招:给每人10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做10分钟的自我介绍,顺序由抽签决定。介绍的内容是限定的,必答题有4道,分别是最喜欢的一本书,最敬佩的一个人,最遗憾的一件事以及未来的理想。另外还有一些题可以视时间情况选答。同时要求每位同学在其他同学陈述时认真记录,因为这将影响到下一个环节,至于下一个环节是什么,对不起,恕难奉告。

  正在女考官解释规则时,旁边的另一位男考官忽然说要再加一道必答题——薪酬期望。上帝呀,这是我最怕的了,真是知道我们的软肋呀,不禁在心中暗自诅咒了一句。

  可能是对我刚才不厚道的惩罚,我竟然抽签抽到了第二的位置。死定了,刚才还有恃无恐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地狱里,只好硬着头皮赶紧准备。书比较好说,《红楼梦》吧,我可是地道的红迷;人嘛,就说周总理了,实在是打心眼儿里钦佩他老人家;最遗憾的事,我一下子犹豫了,我的确有一件遗憾终身的事,只是并不想讲出来,可是时间不够了,现编已经来不及,只好说吧;剩下的问题决定采取游击策略,不说事实,只说理念。

  接着,女考官又发下来一份规则说明——根据刚才记录的内容,用3分钟的时间对在场的每位成员(包括自己)进行性格归类,自己确定归类标准,并给出归类理由,最后进行3分钟陈述。我暗自庆幸自己认真做了记录。大家秩序井然,各自陈述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各个都底气十足,一种身经百战的样子。

  前面都是铺垫,重头戏终于上演了。大家要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30分钟内对分类标准达成一致。

  我有一个小小的担忧:小组中有一个胖胖的男生,在前面的环节表现很出色,属于很有想法,又善于表达型。我真怕他在小组讨论中过于表现自己,不顾及团队合作,成为隐形领导。这样的话,我们整个小组就完了,因为在无领导讨论中,整个小组是共生共存的。

  后来证明我多虑了。整个讨论进行得很和谐,他还在大家争论得相持不下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中和了矛盾双方。最后大家终于达成共识。

  原以为第三轮会是最后一轮,可是没想到考官竟然又出了题目。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主题是如果这次面试被拒,原因会是什么,时限15分钟。听完之后,我有一种精疲力竭的感觉,于是在将第二部分中出现的错误大肆检讨了一番后就匆匆交卷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面试正式宣告结束。

  在回学校的车上,疲惫不堪的我竟然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呵呵!活着真好。于是,摩拳擦掌,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小组讨论。(文/吴秀丽)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