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职场 > 正文
小资物语:揭开中产负翁的美丽面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9:57 新快报

  一夜之间,长期面目模糊的中产突然就被烙上标记了——年薪6万-50万元,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或生产技能、占有中等规模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通过受雇于人出卖劳动力或雇用他人但自己也从事劳动、拥有中等经济收入的人群。  

  有一种说法,当代中国社会最富裕的10类人分别是:1、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2、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5、有技术发
明的专利人员;6、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经济的CEO;8、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9、部分归国人员;10、部分学者、专家。  

  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部分国企的变相私有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中产的制造机。同样,如摩托罗拉等类的跨国公司也都像流水线似地替中国复制着“稀缺”的中产。  

  做一个合格的中产不容易。保罗-福塞尔在其著名的《格调》一书中描绘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说:“他们对于别人如何看他们感到恐惧,并且一心希望将每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中国的中产阶级一样整日胆战心惊,惟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阶级的圈子之外,在别人眼里变得不“中产”起来。

  由此,为了保持中产的光环,看起来光鲜的这个群体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也许正过着冷暖自知的“负翁”生活。  

  [个案1]  

  小付最近的心情那叫一个“烦!”全都是因为当上了有房有车的“负翁”。就说咱姓付吧,可月薪7000元一白领,怎么也不该负债到这般悲惨地步啊?  

  每天早上一睁眼,例行的忆苦早课就开始了,睁左眼,房子还贷3200元;睁右眼,汽车还欠十几万。每月的工资条还没捂热,银行卡里的钱就去了大半。唉,本以为思想够新潮,观念够前卫,就倍儿有面子地跑步奔向有房有车的“中产”了,没想到却落入了“负产阶级”的圈套。剩下的2100元,养车、加油又花去大半,只有让胃受委屈,用廉价盒饭果腹了,和同事吃饭埋单时能躲就躲。在外人眼里小付过着有车有房的小康生活,但其中的苦恼只有小付自己清楚。  

  《新扎师妹》是小付从前爱看的片子,里面有句话当时听来颇为搞笑。女主角的两位好友在给她介绍男朋友时说,对方不仅有钱而且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没有负资产。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虽已过去多年,香港人最怕听到的一个词仍是“负资产”。现在小付自己也深有感触。按说筑了暖巢又有了小车,不但没引来凤凰,却成了个连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的“负翁”,着实让人垂头丧气。不过“负产”终归跟“负资产”还是不一样,只要房价持续走高,有升值的希望,“负产”总有出头的一天,小付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央行加息的消息一出,股市的地产股和小付都大受打击,只有少数坚持认为房价会不降反涨的房地产商们仍然志得意满。每月的负担又增加了200多,按说为节省资金可以选择提前还款,可是哪里还有闲钱呢?唉,不过是个看似美丽却苦海无边的梦罢了……

  [个案2]

  小王是一家外企的策划人员,每月房租金1500元。他花5万元首付购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此后,小王又贷款买车。每月两项月供加上必要的生活开支,小王的工资正好全部花完。现在,小王离开了以前的公司,收入少了许多,月供无法偿还,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现在每月15日交月供的期限是悬在我头上的利剑”。在公关公司上班的洪小姐一提到做“负婆”的感觉,就是一副“痛并快乐着”的表情。“刚存上房租和月供,就又要埋头工作了,喘口气都不行,”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张先生也叫苦不迭。

  随着信用消费的日益普遍,个人和家庭的负债生活和消费现象是继企业负债经营现象后的又一个时代特点。但在此过程中,部分“中产”转眼成“负产”,“负翁”们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以贷款买房为例,一个人用30万元买下房产,其中向银行借贷20万元,目前他还可以依靠工资来慢慢还钱,可一旦这些人失去工作或收入减少,就可能彻底变成“负产阶级”。现在,很多年轻人贷款买车买房,就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

  “起得比麻雀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干得比老黄牛多”。揭开高品质生活的美丽面纱,这才是我们身边很多“负翁”、“负婆”的真实写照。(文/王素慧)



评论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