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中的关键词:红烧肉、手一偏肉就多、小黑板写着“今日主食”。
“我这两天特别馋一样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校食堂里的红烧肉!”李子手里正夹着一块红得冒油的大菜楼招牌菜红烧肉发感慨,“想起那肥的肉皮,我直流哈喇子,现在看着一样的东西,你们说咋就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呢?”李子的话勾起同桌吃饭几位的食堂回忆。
“红烧肉那时候吃的少,没钱呐,诱惑大的是肉汤,吃一次要跟食堂胖阿姨说一盆好话,才多给两勺子。”
另一位说起了炸鱼,那是我的最爱,酥的面糊上带着油,这种解馋的食品一个月也吃不到一次。最多吃的是大白菜炖粉条,一块钱一份,黑板上写的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可眼巴巴一勺子盛进自己的饭盒里,筷子搅三圈也难见肉的影儿。
几个人,由最后一堂课就盘算好谁去排队买菜,谁去加塞儿买馒头,谁去占座。你买份带肉的菜,我就来份五毛钱的青菜,都放在一起,一手一个大馒头,那手在别人搅过一圈的饭盒里不甘心地再搅上一圈,如找到一星半点的肉,犹如今天吃饭开发票中奖一样的高兴。
“我们学校的芝麻烧饼是一绝!”
“吃食堂的秘诀,别用饭盒,用深底的缸子盛的多!”
“知道我怎么追的女朋友吗,天天到食堂替她排队。”
“我那时候和拿大勺的食堂阿姨关系特铁,她手里这么一偏,肉就多了,公关的重要性我读书时就懂。”你一句,我一句的,几位正吃大菜楼的食客有了再吃食堂的冲动,偌大一个北京城有没有食堂让自己解解馋呢!
“别说,我们公司楼下就有一个。”我兴奋地对他们讲。
“正宗的食堂味道,一定要是用大白瓷盆盛菜,一定是菜里的油花有限,一定是小黑板写着‘今日主食’……”我打断他们的“一定”,解释给他们听,此食堂在2005年存活着,但完全符合记忆里食堂的标准,白菜盆上掉着瓷,菜一样来一份不过十块钱,黑板上菜谱每天都多少带俩错别字,还有卖饭的现在应该叫大姐了,表情总是爱搭不理的,怕你和她套近乎,还要多给你一勺。这是个没落机关遗留下的食堂,内部的人都很少去吃了,不死不活地支撑着。没想到,今天有了回味当年的用处。
我豪爽地说,“改天我请大家的客,吃食堂。”窃喜,他们聊起今天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省钞票的地方。
常在一起吃的几位如约到了我说的食堂,看着掉墙皮的白墙,闻着食堂特有的馒头飘香,瞅着盛菜冒尖的大面盆,都说正是要找的食堂。环视一圈之后,那日首说想吃食堂的李子,皱皱眉头说,“你还是请我们吃水煮鱼吧。”最后这几位习惯挑剔用餐的小白领儿簇拥着出了食堂,都说不吃的原因是怕今天的肠胃已经不适应食堂的饭菜了,但还是口口声声讲十分地怀念食堂。(文/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