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淑女”,人们总会想起那些颜色发黄的旧广告图片上低眉顺眼、柔弱无依的小家碧玉形象。日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因创办“白领女性塑型班”被称为“淑女班”而引起各界的争议与质疑。
有人认为,淑女班暴露的是当前大学教育的浮躁与急功近利,是一种媚俗的噱头,是学校教育对世俗的迁就、迎合和对大学精神的亵渎。
但也有人认为,淑女班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淑女教育”最终传达给学生一种高雅行为准则,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淑女美德便是重要的内容。
在他们看来,让女大学生们变得淑女一点,具有“淑女”气质,使她们的学识、修养都得到提升,使她们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都趋于高雅,使她们更具有才情,实际上会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甚至,在未来找工作时,这种教育让她们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本就无可厚非。
据了解,城市学院的“淑女班”创办于今年5月。举办者介绍,淑女班是专门为适应女大学生个性化培养需要而设置的一种非专业教学形式,目的是培养“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未来优秀白领职业女性。
据介绍,培训班为期一个学年,一般在双休日上课,不与正常的专业课冲突,且实行全免费。培训内容包括书画、音乐、戏剧赏析和女性公关礼仪、女性自我认知、化妆艺术、形体与舞蹈训练等。
目前,培训班已经举办了4期讲座,其中包括浙大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的《近百年中国书法篆刻转型的社会人文内涵》;浙派古琴大师、杭州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的《高山流水话古琴》,他还现场演奏并讲解了《阳关三叠》、《流水》等名曲等。据了解,开班以来,很多“中性”课程,如艺术鉴赏等,还吸引了众多男学生来旁听。
“淑女不是守旧的代名词。”浙江社科院的一位社会学专家认为,淑女气质的内涵绝不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的礼教名词,是本身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高度展现,它是在长期的儒家传统的熏陶下,在中华文化的浸染下形成的在言谈举止和思维习惯上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女性魅力。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衡量一个人的着眼点首先是对其谈吐举止、待人接物的评价,建立在传统美德基础上又不失现代文化价值的“淑女教育”,应当给予掌声。
但也有专家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现代社会更注重普通人的平民意识,淑女教育强化了贵族化倾向,因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同时“没有心智灵魂上的提升,再怎么培训也只能增添一些表面的高雅与光鲜”。(文/董碧水 孔丹)
欢迎投稿讲讲你的职场经历或者理财感悟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职场理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