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从事电视工作的人,在这个领域内他最刻骨铭心的是什么,估计百分之百的人第一时间会蹦出“收视率”这个字眼儿。
看到报上崔永元对收视率的评价,不仅心有戚戚然。统计收视率的前提是用户家中安装有机顶盒,并且在一定群体范围内,按照收视比例推算出来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否足够严谨还值得商榷。收视率的精细让人叹为观止,不仅能分析出每分钟的收视
曲线,而且连收视群体的年龄、性别比重都标示得一清二楚。
我曾经为收视率深深苦恼,原因是先前工作过的栏目对收视率这位“仁兄”异常重视。每天播完节目,等待第二天收视率统计出来的过程,就变得漫长而痛苦。如果收视率高,那就皆大欢喜;可是如果比较低,办公室里气氛就莫名的悲愤,连心跳声都不敢剧烈。记得有次自己做的片子,比栏目的平均收视率低了1个百分点,组里专门为此开了一次严肃的会议,从各个方面分析导致如此悲惨结果的原因。
坦白地说,那期的节目我的确做得不太靠谱,但是以收视率论英雄,的确让人感到压抑。从那以后,我几乎夜夜做梦,梦见收视率暴跌,然后变得千夫所指。醒了之后浑身汗津津的,比跑完5000米还累。做电视节目的快乐,似乎被收视率的阴影所覆盖。但是收视率有时又是一个“无厘头”,片子做得好收视率未必高,收视率高的也许片子本身并不一定出色。每当此时,才能深刻地体会什么叫哭笑不得啼笑皆非。
上学时,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工作了,收视率又如利剑高悬头顶。它们同样是数字,却影响、改变、甚至决定着我们电视工作者的心情和人生命运。在目前的情况下,收视率是相对科学的统计方法,但是我们能不能把它的分量看得轻一点呢?曾有同事高呼:收视率超过天气预报就是神话。可是要想创造神话,如果还是以收视率来衡量,用崔永元的话说:还是下辈子吧!(文/韩文静)
欢迎投稿讲讲你的职场经历或者理财感悟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职场理财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