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故事:考证成瘾
人物:黄先生,年龄:33岁,职业:证券分析师,生活城市:广州
黄先生是广州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这几年他已经考证“上瘾”了。 从2001年下半年到现在,他已经参加了七项考证闯关,斩获五个、失手两次。现在拥有:证券投
资咨询从业资格、证券发行与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和驾驶执照。准备重考律师资格证和保险代理人资格证。
考证的原因有宏观有微观,他表示,对未来没有把握,感到就业压力大,早点干出点名堂来的渴望也很强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业机会的竞争已经国际化,资本在全球重新配置,同时也意味着有限的就业岗位在全球重新配置,中国正参与世界范围稀缺的就业岗位竞争。不多几个专业资格认证,根本无力竞争。
前不久黄先生在网上发现一条“南京一小学生考证44个”的新闻,虽然事属极端,但也使他更觉得时代的发展像洪水一样,自己不抓紧跑,就只能被淹没。
第三个故事:没有“新料”不敢上讲台
人物:夏女士,年龄:30岁,职业:高中教师,生活城市:深圳
“现在不光是老师考学生,经常是反过来,学生考老师。”夏老师教高中语文,深感要成为一个令现在的学生们心悦诚服、由服而从的老师,并非易事。
她称教语文的老师,不像教数理化,老师相对学生保持优势地位的“技术性门槛”功能较弱。现在的学生不仅家庭环境良好,见多识广,而且有位互联网“帮凶”,学生经常对老师照本宣科的内容提出疑问。如果老师总是“卡壳”,面子和威信就难保了。
不得已,夏老师向学生学习,备课时上网,近的远的,权威的民间的,阅读各种相关资料。同样课程来年再教时也再次上网浏览,信息更新。
点 评:
信息时代,学习的必要性凸现视为理所当然。无论职业发展还是自我充实,都需要新的知识作为养分。
但是,“不学习恐惧症”也反映出现代人患上了所谓“知识焦虑症”,即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平方数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远没有调整到接受自如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知识成为焦虑的新来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