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 石亮 通讯员 莫丽 报道:将棘手的问题暂时放下;一天的工作,在脑海里“放电影”,对次日的计划做“预习”……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些职业人在紧张和忙碌中,刻意留给自己一个“缓冲地带”,这往往能让工作事半功倍。
热问题冷处理
某公司经理肖先生,眼看要成功洽谈一笔业务,而在上周,对方提出苛刻的要求,让肖先生觉得“受之不可,弃之不能”。
业务受阻之初,肖先生召集了几名资深干将,加班加点,讨论应对方案,等“优势策略”出台,客户又临时变更了部分条件,这让大家面面相觑,一时士气低落。
上周末,肖先生宣布,让大家正常休假。“可能我们过于重视这个问题了,还未看清其价值基础。”他建议,先把问题晾起来,过段时间再作决策,“冷处理”的阶段,客户却主动让步。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肖先生说,“有时,趁热打铁的工作方法并不合适,把矛盾放一放,冷静地观察和思考,或许它能自动化解。”
十分钟反思受益多
杨漾总是能准时上下班,完成工作绝不拖泥带水,看着她干练的样子,小姐妹们好不羡慕。
“其实是些小技巧帮了忙,我每天抽时间做‘复习’和‘预习’工作。”杨漾说的“复习”,是将一天的工作在大脑里“放一遍电影”,梳理收获和纰漏;而“预习”,就是将次日的计划列出,再适当安排。整个过程也就十分钟左右,但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即使第二天临时有变,也能有备而来。
杨漾说,每天的点滴总结,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尤其是“摔跤”之后,更要善于总结思考,以免拖沓不决,打乱工作节奏。“勿以善小而不为”,道理都明白,但坚持的确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