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内
在上海,每年春天是就业大军杀向社会的旺季。这个群体,叫做“社会新鲜人”,一般来说,他们很稚嫩,干活手脚慢,容易闯祸,实践经验近乎零。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勤快,上班准时,任何人训斥他们,都不会遭到反击,工资很低(当然不是近乎零),对养老保险金没有任何要求。这种优势令那些办公室里的老油子也会感到一点压力。
社会新鲜人,好比一辆普桑,虽然开起来不那么顺手,但耗油低,还不怕磕着,用它们去磕人家的宝马,总不至于太吃亏吧?职场的价值观,差不多就是这样。但也有离谱的,某某家长告诉我,他的儿子在一家广告公司“零工资”实习了半年,还是没能转正。另一苦主说,他女儿在一私营公司做应届试用,试了5个月,到手的钱不叫工资,叫试用津贴,该津贴刚好够坐来回上下班的公交车,虽然每天中午有免费的两荤两素盒饭吃,但算起来本地老板养条狗都不止这个开销。
和零风险、零故障、零首付一样,所谓“零工资”,就是没有工资。差别在于,业主们在工资问题上成了买方,打工的倒成了卖方。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零工资实际上是卖方向买家作出的促销让利活动。零工资也印证了中国市场的特点:搞不动别的,就搞价格竞争,一搞一个准。
上海这个城市,每年有多少人退休,是感知不出来的,但每年有多少应届生涌到社会上,却是历历在目。这就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生活在上海的人是不会变老的,或者说这个城市是没有新陈代谢的。持此观点,在春光明媚的上海,各种时尚活动缤纷夺目,各路名流风华绝代,仍然有一些悲哀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