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则笑话和一张贴子
最近,看到网上的一则笑话和一张贴子,让我对女性地位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变得又忧心忡忡起来。
一则笑话题为《女性地位》:在波斯湾战争前,一位女性解放者在科威特,她发现科
威特的女性习惯性的走在男伴的后面五公尺。她发表文章攻击科特的大男人主义。最近她回到科威特,发现现在是男人走在女人的后面五公尺。她非常兴奋地问一位女士:“真了不起,你们女性是怎样争取到你们的地位的?”这位科威特女士说:“地雷”。
一个帖子说的内容是:一个网名叫丫丫的女生和她的男朋友一起旅行,她旅途中发现男友的腰包里有两张女孩子的大头贴,当即追问并发生了争吵,可是男友始终解释不清。最后,男友终于大吼:“你烦死了!跪下认错!”她腿一软,就真的跪下了。男友又说:“磕头认错!”她就又把头磕在他的膝盖上,小声说:“我错了……”磕头认错后,二人和好如初。
人类从立地行走到创制社会,已有成千上万年的历史,文明进程已有了让人目眩的辉煌,但书记荣耀的画卷上却处处都有女人的斑斑血泪。想不到的是,进入了21世纪,还有女人在男权的淫威下如此委曲求全地、挣扎地生活着。
二、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香港凤凰卫视调查,中国的女性地位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既然中国女性地位最高,那现在我就撇开其它国家,仅谈中国女性的地位到底如何。
先说些高兴的,让辛苦操劳的女人随我的文字欢欣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女人从封建社会的“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亡从子”道德门槛走了出来,御掉了数千年来背负着的无独立人格、无主体意识的枷锁。用西方人的眼睛看这一变化是:百年前中国妇女境地是悲惨的,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性却后来居上,较之其他国家的妇女,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从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女船长、女工程师、女飞行员以及女航海员,到第一批女企业家、女科学家、女研究员以及党政领导人,妇女们终于可以在社会舞台上高歌花木兰名言“谁说女子不如男”了。据统计,2001年,中国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6.7%,目前中国的女企业家约占中国企业家总数的20%左右,个体和私营经济中的女企业家占女企业家总数的41%。2001年,中国妇女劳动力对中国GDP的贡献已超过40%。到2000年,中国的女专业技术人员已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6%。可以说,各行各业女人们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女性地位确实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致于北京一家银行有人自豪地说:“我们这里即将回到母系社会了,除了几个领导,我们这里几乎是女人的天下。”女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引起了家庭地位的变化。女人工作上不让须眉,在家里也不再愿意全面牺牲。女人过去只是生育儿女、侍奉公婆、操持家务的职业家庭妇女,被男人视为私有财产。现在女人不单单是主内,也开始主外。女人的独立自强意识的觉醒,一方面减轻了男人养家糊口的重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也让男人的绝对权威逐渐下降。是啊,女人们不顾生理局限像男人一样上下打拼,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成为社会强有力的劳动者,用并不宽阔的肩头顶起了属于自己的“半边天”。
人们常说,做人难,做女人更难。
建国以后,妇女走出家门,从表面上看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很虚假,并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发生变化。从中国家庭的现实看,女人地位还是低的。男女在外面干一样的事,回到家女性家务负担超过男性还是多数中国家庭的基本生活图景。女人不光像男人一样在社会中顶起“半边天”,同时在家还要顶起“半边天”,甚至是“全部天空”。其中艰难可想而知,还不光如此,女人还要受到“社会不平等、家内不平等和心理气质上不平等”的不公平待遇。
其实,做女人好不好,女人心里最清楚。从出生、读书到找工作、成家立业,无处没有女人的辛酸。
出生:中国计划生育工作难抓,就是因为很多中国人都想生男孩。生个女孩的女人感到自卑,相反,生个男孩的女人就趾高气扬。为什么想生男孩、怕生女孩?还不就是社会上仍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现象!甚至许多女孩在B超检查后就流产、引产了。
读书:女孩逻辑思维不如男孩,数理化不如男孩,灵活运用方面不如男孩……
工作:正是因为每一个女性都是潜在的孕妇和母亲,或者已经是孕妇和母亲,使她们在职业生涯中处于极大的不利地位,造成她们一生中至少在一段时间要离开工作岗位,无法与男人平等地竞争,甚至彻底失业。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女职工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因为她们将来要生育、歇产假,抚养孩子也要分散她们太多的精力。就业先不要女人,裁员又先裁女人;工作和男人干的是一样,待遇和男人又不一样。
成家:公公婆婆要求女人做个好媳妇,丈夫要求女人做个好妻子,孩子要求女人做个好妈妈。如果一不小心离婚了,女人再婚难找还有可能再入龙潭虎穴;不结婚,别人都以为女人有什么毛病,好像一个女的没有男人的就不行似的。
……
令人伤心的是,有很多女人都说,来生不愿再做女人:农村女人仍在扮演着男人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城镇中体力劳动阶层的妇女地位低,在外要干活,在家家务全包;城镇脑力劳动阶层的妇女地位在家里可能高,但在社会上根本谈不上“欲与男人试比高”。
据2001年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男女两性的社会差距仍然存在: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85%以上的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虽然高达87.9%的女性衷心希望“男人应该承担一半家务”,但现实却难如其愿。而女人们的收入只为男人们的7成,且这种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同时,“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传统的性别观念还有广阔的“市场”。
一些女性把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婚姻和男人身上,出现了恶性循环和永没有翻身之日的想法。
女人们由衷感叹:这还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成群结伙,势高气焰,没把女人当回事。难道我们天生就是低人一等?就是第二性?
三、天啊,女人到底犯了什么错?
回溯人类的发展史,从根本上说,造成女性劣势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的根源是女人生理构造,是社会婚姻、固定的性伴侣和性道德以及女人的心理情感。
人类通过男人与女人的性繁殖来延续,在生育分工上,女人天然的身体构造具有交配、怀孕、生育和哺乳功能(除没完没了的月经外)。相对于只有交配这一天然身体构造的男人来说,女人的责任无疑是繁重的、痛苦的、庞大的,家务也由此而生。从天然和本质上来说,男女生理结构及其功能是男女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而且,女人永远无法摆脱沉重的生育责任。在没有避孕的时代里,女人一生都沦为生育的机器。女权主义理论家朱丽叶·米切尔将妇女受压迫的机制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历史上妇女没有进入关键的生产领域,不仅仅是在压迫关系中她们的体弱所致,还由于她们在生育中的作用,妇女生育后需要脱离工作休息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是妇女在生育中所起的作用。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女性的天职,母性、家庭、不参与生产和公共生活、性不平等……便是这样的逻辑链条。只要生育仍是一种自然现象,妇女就注定要成为社会剥削的对象。
母系社会的瓦解和父系社会的形成,同时就是群婚制向对偶婚制演进的一个过程。在群婚制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只能确定母子女关系,父子女关系是无从确定的,所以没有诞生出父系氏族,也没有诞生私有制,女人社会地位较男人高。但是一转入偶婚制,男女地位就颠倒了。在固定的男女两性同居的婚姻关系下,明确了子女母亲和父亲。而且,男性利用身体上的优势和较小的生育责任,占据了生产工作的社会分工,生产力提高了,男性在生产中建立了权威,女性失去经济地位的同时,却推卸不掉天然生育的责任。从此以后,开始了女性几千年漫长的血泪史。因此,可以说,第二个造成女性劣势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的根源是婚姻制度、固定的男性伴侣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维护男性权利的性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开始就是女人的不文明起源。
另外,因为两性吸引,女性在心理上希望依靠男性,而且与男人不同的是,女人用情专一,感情脆弱,易受伤害。所以,在以性吸引为情感的征途中,女人易于放弃自己的权利或把权利交付男人,从而把自己固定在从属地位。
“大多数人都承认女人在直觉、快速感知和模仿方面的能力比男人强,但是至少这些素质有的是低级种族的特性,也就是说属于过去的或低级的文明的状态。男女两性之间的智力差异表现在男性在任何领域,无论是需要深层次思考、推理或者想象力的领域,或是仅仅靠感觉或双手的运用方面,都取得了比女人更为突出的成绩。”达尔文的这一句话把女人打入了十八层地狱,永世得不到翻身。
更可悲的是,文化传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女人依然是漂亮动人、注重外表、呵护家人、没有思想和独立意识的女人。调查表明,在我国八家主导报纸新闻版新闻作品中,男性新闻人物在出现频率,被引用频率和被拍摄频率等多方面都远远超过女性;教材中都存在此类型的现象;在32个省、区、直辖市以上的电视台中,仅有7家电视台有专门的妇女节目,妇女节目的播出数量也比较少;大多数电影是由男人和为男人拍摄的,女人则变成了一种景观或配角;文学作品或编造一个男人天经地义地玩弄、驾驭、控制一群女人,或表现女人为了获得一个男人的宠幸,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故事,或描写一个现代女人忍辱负重、相夫教子、逆来顺受的“传统美德”;广告中的女性职业角色有51.6%为家庭妇女,而男性职业角色中科教文卫及领导管理者占47%;全国发行量较大的面向青年的期刊杂志,几乎每期都用美女为封面的约占2/3以上;在网络上,关于女人的内容仅仅局限于家庭、美容、健身、婚姻、性等传统女性角色的领域。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了一代代人对男女社会角色的“刻版成见”,形成了一种基于传统的道德伦理的集体无意识。正如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的经典论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女性一直只能在其边缘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者寻找男性代言人。
可男人却在是否保护女人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保护措施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柏拉图看到了这些,所以他提出“共产共妻”这个类似于原姓社会群婚制的理想国。这只是乌托邦,真正要解放女人与男人平等的措施,还需要从女性生育和婚姻制度上下功夫:在避孕条件下尽量体内少生,或采用体外生育办法不生,一律采用非母乳哺乳,消除女性的天然身体结构与功能所带来的不公平影响。同时,女性采取非固定配偶,多情人式的不结婚,不建立家庭,实行独身主义,彻底摆脱家务的困绕。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男女平等问题,有的女权主义者想出了“一劳永逸”的办法,主张女性应该拒绝男人,拒绝婚姻,也拒绝生育,即便生育也应该交给社会抚养。
四、“家庭主妇”和“女强人”,一个都不想要!
相对于男人来讲,女性生育、哺乳的生理职能使她们在职业生涯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顺理成章,女人成了家庭主妇,生儿育女做家务,力求通过自己细心而周到的努力,把自己塑造成贤妻良母。但即使女人是贤妻良母,由于失去了经济地位,在家里也只能永远是“在家从父,出家从夫,夫亡从子”的从属地位。一些少数民族,女人在丈夫死后还要嫁给自己的儿子。男人不停地泄欲,女人不停地怀孕,不停地生子又不停地抚养,一生都靠男人养活,在做着没完没了的、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家务。
男人的私有财产地位注定女人只能做家庭妇女,这是解放前女人数千年的写照。即使解放后有时男人不得不委屈做点家务,但女人仍然是以贤妻良母为主职的,以职业为辅助的,如果两人事业都要发展,女性往往会主动放弃自己的事业,来支持男人,成全男人,因为夫荣妻贵的主体意识还占据着大多数女性的思想。
另一方面,解放后女人从家庭妇女走向社会,通过自己的男性化努力,甚至一度在社会上,女人成了与男人抗衡和竞争的“铁姑娘”和“女强人”。女人走出家庭,迈到社会,却失去了男人的怀抱和家庭的温暖。在男人的风言风语中,女人不禁停下脚步,问一声自己:这是不是与“家庭妇女”一样,又是一个极端?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女性逐渐重新找到了自己,好像才突然发现女性男性化倾向的危害。
这时,一项科学研究报道让女人大为伤心和无奈。
欧洲科学家根据女性生育年龄、服务业男女雇员比率、国民总产值、出生率、女性平均年龄、移民率和女阁员人数,计算出“女性解放方程式”,经调查,发现“女性解放指数”愈低的国家,男女患癌比率的差距愈大。即女性随着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她们罹患癌症的机会亦随之增加。
家庭和社会两条路何去何从,女人又一次不解和困惑。
剩下只有一条连接家庭和社会的高速公路,即女人“家庭妇女”和“女强人”兼顾且各占女人约50%比重的职业女性。这条主高速公路上,女人疲于奔命,一生都是一心系两头,在家里想着单位的事,在单位又想着家里的事。有的女人半途而废,重操旧业,接过祖辈的班继续做起家庭妇女来;有的女人后怕起来,结婚前选择一个富裕的男人。
曾经,有的男人羡慕女人说:女人进一步是一个“女强人”,退一步是一个“贤妻良母”。他们哪知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之间那一颗心的剧痛啊。
蜗居家里,做家庭妇女,像日本女人做个“贤妻良母”,但毕竟靠男人养活,没有经济来源就没有地位,吃饭还要看男人眼色。身心全到社会上,做职业女性,虽然有了经济保障,不用看男人眼色行事、吃饭,但压力大,心理紧张,身体累。家庭和社会各半,更是苦不堪言,所谓两头顾两头都顾不好,一生只要稍有差错,单位说心思不在工作上,家里说不顾家,是两头受气。
怨只怨,今生偏偏是个女人,生活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
除非来生是个女人的世界,否则不愿再做女人!(文/海上打鱼人)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你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写信说来听听
返回新浪伊人风采频道首页 返回心情爱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