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风采
新浪首页 > 伊人风采 > 正文
同居:为了爱还是为了做爱(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2:13 《Miss 格调》

    犹豫说

  这样的心情多发生在对男友不大自信的女人身上。她们一方面想找一个更加优秀的男
人,一方面又依恋着自己现在的男友。因此,这样的女人时常担心,害怕和现在的男友靠得过近,影响今后可能发生的桃花运。

  我们建议,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情,那么最好明确地拒绝男友。同居只会让两个人越走越近,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习惯代替了野心,委曲求全,草草收场,最后两败俱伤。

  失望说

  很多女人会感觉到,

同居往往让人对爱情有些失望。这样的情形往往发生在比较理想主义的女人身上。她们对爱情的期许太高,却往往得不到满足。其实,世界上没有恒久不变的浪漫,只有始终如一的生活。

  如果你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态面对与男友同居的选择的话,我们建议你不妨一试。但是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接受同居之后有可能面临的平淡和琐碎。

  担忧说

  担忧什么呢?担忧朋友之间的流言蜚语?担忧父母的阻挠?其实这些都没有必要。如果你们是认真对待对方,并且可以严肃地开始一段同居甚至是“试婚”生活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大胆地一试,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同居有着一份来去自由的洒脱,但是,作为一种对婚姻的超前消费,它毕竟处在边缘的位置,有婚姻的实质,但不是婚姻的模式。少了法律和社会的认同,围城边缘的年轻人究竟还要同居多久?

  同居——婚姻的磨合期

  因为同居而认识更深、爱得更深,从而使同居成为走向婚姻的前奏。这是传统认识上最好的一种同居模式。同居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你站在这里更好地看清对方的优点、缺点,认识对方的家庭、教育、生活习惯,甚至做爱姿势。只有这样,当两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时候,才不会感觉一切来得太唐突。

  同居——创造婚姻

  当今没有人可以拒绝爱情,但是对于婚姻的态度,却大都表现出暧昧与矜持。许多年轻人宁肯采取同居的方式在一起,却闭口不谈婚论嫁,美其名曰:这样可以省去许多麻烦。于是乎,有人宣言——今年大街上流行婚姻恐惧症。

  同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有人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发现,婚姻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可怕。而且,彼此又是真心地爱着对方,那么,再多上一张法律的契约,不是可以让爱情更加稳定?

  大概这些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同居竟然成为治愈自己婚姻恐惧症的一剂良方。同居,它创造了婚姻。

  YES!
 
  1、同居的内容,不仅包含两人对彼此生活习惯的适应,对长期共同生活的接受程度,更包含着对彼此更深刻的认识。共同的生活,使同居男女完全暴露了自己,将一切都毫无保留并不可避免地在对方面前展示出来。

  2、同居能让彼此爱得更深,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因为有了婚前的了解,所以对未来的婚姻更加胸有成竹,婚后不需经历“爱情半衰期”,甚至不需要磨合便能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3、未婚同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犯罪的发生。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性知识的更加普及,未婚同居的危害还会进一步降低。

  NO!

  1、首先在现阶段,同居者会付出背负社会舆论压力的代价,尤其是女性要背负比男性更多的社会压力。一般人们会指责同居的女方自甘堕落或者不洁身自爱,丧失童贞。而一旦有一天同居的两人分道扬镳,女性所背负的心理负担和负疚感也会更为沉重。

  2、同居对女人的健康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当女人和男人同居时,往往会变得异常敏感和神经质,特别在前途未明的情况下,同居男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女人脆弱的神经。女人因此会变得疑神疑鬼,变得更容易敏感和猜忌,这种感到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患得患失,是产生精神压力的一大原因。而压力大会进而对女人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产生损害。

  3、同居生活中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譬如女方意外受孕,发生争吵时男方动手殴打对方,因为同居的好处,而使男方迟迟不肯兑现走入婚姻的承诺,甚至滋生厌倦的情绪,最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女性。所以同居前,请慎重考虑。

  在婚姻恐惧症的前提下,同居倒成了一种不错的折中方式。让人们一边自由地享受爱情的果实,一边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无枷锁的生活状态下。殊不知,每天摩肩接踵的生活,早就让自由的恋爱生活磨平了棱角,与婚姻又有何两样?

    欢迎网友来此发表评论>>  你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写信说来听听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伊人风采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