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来,你对婆婆评价还是不错。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很多愤怒,对婆婆的愤怒,是来自你对母亲的愤怒,而且没有处理好,现实当中,婆婆已经象征为你的母亲。因为你在结婚以后,在称呼上也在管她叫妈妈。这个时候,你从感情上就可能有些分辨不清了。我们来打个比方,比如晚上要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出发前,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是在出发前,有人告诉你,这条路上曾经有人见到过鬼,你的感觉是什么呢?哪一种情况会更害怕呢?”
“是后一种,那样我就不敢走了,就会非常害怕。”
“而你有没有想过对婆婆也是这样的。你假定婆婆是好婆婆的时候,你就会喜欢她,由于你想从婆婆那儿得到补偿,所以你会无意识地把婆婆看成是你的亲妈,所以你对婆婆要求就高了。结果发现她所有行为,都使你过高的期待落空,你就觉得婆婆对你有意见了,婆婆的所有行为,你都会产生一种解释,就认为她在表达对你的不满。”
徐菲过去对于母亲的愤怒,到现在都没有减轻,因为她害怕发生在她原生家庭的事会再一次发生,所以,内心中就会产生防御倾向,就会很警觉,就会高度敏感。当婆婆稍微有一些让她不满意的事情时,徐菲为了避免自己受伤就会采取一个防御措施,就会努力地攻击婆婆,通过把她妖魔化到了某个程度的时候,她自己就不会受到伤害了。这时候,她的潜意识中就不可能再把婆婆当成妈妈了,成了敌人的关系,敌人说什么话,徐菲都可以不去在意。
从徐菲的叙述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实中的婆婆其实没有问题,她能坐下来与儿媳谈谈心,完全可以说明,婆婆还是喜欢她的。关键问题在于,结婚前后,徐菲内心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和想象中的妈妈相对
在咨询过程中,我用一种空椅想象技术,让徐菲面对一个空椅子,想象自己回到十几岁那个年龄阶段,把心中那个易怒的妈妈形象“调”出来。“你想象一下这两张椅子,一个坐的是母亲一个坐的是你,十几岁的你。描述一下你们之间的位置和姿态。”
徐菲眯起眼说:“我们两个好像距离不是很近,自己是背对着这个妈妈的,妈妈好像在看着我,但不是很友好的那种感觉,十几岁的那个我好像很生气。”
“看看这个十几岁的你怎么了,你为什么不高兴,为什么愤怒?”我还让她在想象中去看。
“因为妈妈刚才在骂我,而且很难听,都已经无法忍受了。”
“你会怎么做,还会像从前一样,压抑自己吗?还是会把愤怒情绪表达给妈妈,我们今天可以试着让那个少女把心中压抑很久的愤怒表达出来。”我鼓励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