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姐”贬意化到娱乐明星互称“老师”,现如今被滥用的词越来越多了,“牺牲”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样的女人在牺牲?你见过下班路上面带疲惫可依然行色匆匆直奔超市的妻子吗?你见过高考考场外殷切的母亲吗?你见过年轻人破旧自行车后面飘逸的裙裾和甜蜜的微笑吗?很多女人,她们在为爱和责任支付着自己的青春与色彩,在心里的计算器开始患得患失之前,无疑那是牺牲。
天晓得这是我第N 次听到这样的哀怨了。幸亏她问的是耶稣,他老人家被钉得蛮结实的,不然一定昏倒。
牺牲这个字眼儿,听上去是带着那么点儿凄美的味道。可是实际上,牺牲当成动词讲的时候,指的是:“一种不计回报的自我毁灭”。劳驾看清楚,即使毁灭了都是不求回报的,何况你还好好地坐在这里呢?
早在几十年前,社会交换论的学者就得到一个结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中国女人在大力吸收西方的人际模式、拼命推崇女权至上理念的时候,偏偏“很偶然”地把这个结论过滤掉了。所以,“牺牲”这个词才泛滥开来。
要我说,只要开始计算得失,那么牺牲二字在男女之间根本就是个噱头。一定要分析出个子丑寅卯的话,不过是基于不满的概念偷换罢了。
●概念偷换之一:所谓的牺牲只是一种现实对价!这是被有些女人们称为“牺牲”的最实惠的一种付出。
即使上帝是万能的,那他也一定是个粗心的老头儿,否则为什么男人们都是残次品?你看,健壮的可能没教养、有教养的可能没钱、有钱的可能没责任心。好不容易碰上个面面俱到的吧?他还敌不过莺莺燕燕的诱惑!女人们一边抱怨着上帝不厚道,一边只好收起对白马王子的憧憬,学着在一片狼藉几中挑出个凑合能配的。于是,享受着金钱的忍受着冷落、享受着英俊的忍受着贫穷、享受着忠诚的忍受着平庸,总之就是不满意。
这种忍受,被很多女人冠以“牺牲”的美誉,却忽视了她们原来完全有不“牺牲”的权力。就拿我车里这位女士来说吧,人家老公虽然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可是每月给的家用就好几万,别听她抱怨得没完没了,你劝她离婚试试,肯定比杀了她还过分!所以说,想不“牺牲”好办,没人用绳子把你们捆一块儿不是?真想离开他悉听尊便,关键是你舍得吗?
看来,所谓的牺牲不过是一种妥协和交换,忍受平庸的图忠诚、忍受贫穷的图英俊、忍受冷落的图金钱而已!抱怨半天,还是没跳出前文中的社会交换论!
生活何必这么清醒?那么多幸福的女人,都懂得把一切反过来想:他木讷但是负责、他忙碌但是富有、他清贫但是才华横溢。他有什么不好?
本来嘛,一切都有缺陷,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想理想化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执著于完美的过程虽然很美妙,但是结果很严重。那种为了实现完美而非和上帝较劲的代表人物非三毛莫属,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实在没鲜桃也不要紧,咱不活了行不?这种执著令人称道:坚决不与残次品妥协,给自己虚构了一个大胡子王子何西,最终在绝望等待中玉碎,直接找上帝理论去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