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位老人交谈很困难,他们听不太懂山外的话,不知道江泽民,不知道邓小平,不懂什么叫接触,不懂什么叫谈恋爱,只知道“两口子要团结、讲情义。”采访中,文化站的刘栋林不停地翻译,记者才能听懂这段旷世情缘。
说起往事,徐朝清一脸羞涩,“笑人得很!我13岁就欢喜(指定亲),16岁就交待(指嫁人)了。”她悄悄和她的“小伙子”对望一眼,两人眼里尽是柔情。
美丽新娘惊醒6岁童,
他发誓长大就要找徐姑姑那样的媳妇
1942年6月的一天,当时长乐乡(现长乐村)高滩村年仅6岁的刘国江正在家门外捉蟋蟀,忽然被一阵唢呐声吸引住了,原来,邻村一位美丽的姑娘嫁到本村大富之家吴家,刘国江和一群小伙伴一路追着花轿来到吴家。
几天前,他磕断了门牙。山里习俗,掉了门牙的孩子只要被新娘子在嘴里摸一下,新牙就会长出来,于是,刘国江比别的孩子更想见到这位新娘子。
在长辈带领下,小国江低着头来到轿子前。当一只兰花般的手从轿前的布帘边伸出轻轻放到他的嘴里时,小国江忍不住一滴口水流了出来。他怕人笑话,紧张的一吸,却不料紧紧的咬住了新娘子的手。新娘子紧张地用另一只手揭掀天布帘,小国江仰头一看,一个仙女般的新娘子正含嗔带怒盯着自己!轿子走远了,小国江还站在原地发呆……
“发啥子癫,你长大了也要找个这样的漂亮媳妇。”一旁的大嫂大妈开玩笑。
之后,村里人有时开玩笑问他,以后要找个什么样的媳妇,他就会很认真地说:“就要像徐姑姑那样的人儿!”
这个新娘子就是徐朝清,她从此印在了刘国江心中,但刘国江胆子小,路上碰见也总是低着头站在路边,悄悄用眼角余光看着她走过,自己才敢动步。刘国江就在这样的偷看中成长为一个帅小伙。他常常偷偷看着徐朝清夫妇恩爱牵手并肩,看着徐朝清家炊烟熏香欢声笑语,看着徐朝清生漂亮可爱的孩子,一个、一个、又一个……他玉树临风的沉着等待着。
“那时候小,没得那些意思,只觉得她尊贵,我看她一眼就会脏了她。”说起这些事,已69岁的刘国江觉得好笑。
心中圣女成了寡妇,他们勇敢相爱,
受不了村里人的闲语,他带她私奔至深山
10年后的一天,徐朝清的丈夫患急性脑膜炎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寡妇,独自带着4个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才1岁。
“娃儿恁多,老人不管,我那时苦啊!”回忆起这段往事,徐朝清眼里有了泪花:“没得吃的,我就背起娃儿到山上捡火碳子(一种野生菌),煮了给娃儿吃,啥子作料都没得,3分钱一斤的盐都买不起。我就编草鞋卖钱,一双可以卖5分钱。都不晓得啷个过来的……后来全靠小伙子。”
这一切,适年16岁的刘国江都看在眼里,可他只能干着急。他想帮她,但怕被拒绝,又怕被人笑话,再说,他也不知从何帮起。
一个傍晚,徐朝清背着最小的孩子到村东的飞龙河去打水,不小心掉进河里。刘国江家就在河边,他闻讯赶到,跳进河里把他们母子救起来,这也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徐朝清。
刘国江把他们送到家里,看着虚弱的徐朝清和可怜巴巴的4个孩子,刘国江想给他们弄点吃的,揭开水缸时却没有一滴水。他摸着黑担了水回来,给他们熬了锅稀饭。看着忙碌的刘国江,感激的泪水溢满徐朝清眼眶。
从此,刘国江常常主动上门帮徐朝清做些体力活:担水劈柴、锄草种地、照应家务。
一晃过了3年,两人都在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些别样的东西。闲话很快传遍整个村子,不断有年轻姑娘找到刘国江,叫他别为了个寡妇耽搁自己的终身大事。吴家婆婆更是不高兴,常常指桑骂槐,甚至直接叫刘国江以后不要进她家门。
1956年8月的一天,刘国江在街上碰到徐朝清,他上前搭话,徐朝清却说了句:“寡妇门前是非多,你年纪也不小了,以后少到我这儿来。”就走了。
听了这话,刘国江站在街上,仰头望天,突然泪流满面。当天晚上,他偷偷摸摸地进了徐朝清家门,明确地告诉她:“我要娶你。”徐朝清哭了,望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10岁的的汉子,再望望自己4个孩子,她痛苦地摇了摇头。刘国江急了,他一把抱住她,激动地说:“我说的都是真的!”他们哭泣着相拥在一起。
第二一早,村里人发现徐朝清和她4个孩子不见了,一同消失的,还有刘国江。
“第二天傍晚,我们就到了这里,这个地方我以前打柴来过,知道有两间没人住的茅草屋。”说起当时的勇气,刘国江至今有些得意。
高滩村里一名叫邹家明的长者告诉我们:“恁多年了,没人说啥子了。当年别人说三道四,他们就不晓得跑到哪去了,前几年才听说在半坡头上,那山恁高,又有老虎,我都没去过。”
野兽咆哮声中,种下的粮食被猴子抢走,
相拥而泣后,他们在大山中养大了7个孩子
从此,和刘国江、徐朝清相伴的,就只有孩子及蓝天白云、大山荒坡、古树野猴,但没有闲言碎语。
带去的粮食很快就用完了,刘国江就到河里去捕鱼,徐朝清则到山坡边去挖野菜。他们在山林里采摘野核桃、野枣,把木浆树叶摘下晒干,然后磨成面粉,在没有粮食时备荒。一天,刘国江在树上发现了一个蜂窝,他受了启发,开始自己养蜜蜂,酿蜂蜜卖钱,一直到现在。
他们还在房前屋后挖了几块菜园,分别种上了土豆、红薯、玉米。可一天夜里,一群猴子将即将成熟的玉米偷了个精光。
1957年6月,一场暴雨将他们居住的茅草屋屋顶冲垮,刘国江只得牵着徐朝清和孩子来到山梁上最高的一个岩洞,那儿成了他们临时的家。洪水涨了两天两夜,一六家6口就在崖洞里挨了两天两夜。
最让他们恐惧的不是狂风暴雨,而是山里的野兽。“很多个晚上我都听到老虎在叫,声音好大,地都在抖。”说起老虎,徐朝清至今仍一脸惧色。那晚,她在岩洞里哭着对丈夫说:“我好想有间瓦房住”。
刘国江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全家到两公里外的山坳里背泥巴烧瓦。一家人背泥巴背了一年,刘国江用石头砌了个窑子自己烧,又烧了一年,才烧齐所需的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