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晚报:拍不尽的爹娘 说不完的焦波(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15:47 新浪伊人风采
淄博晚报:拍不尽的爹娘说不完的焦波(组图)
剧照:敬一丹的一声“娘”叫的娘合不拢嘴

淄博晚报:拍不尽的爹娘说不完的焦波(组图)
剧照:在京的打工妹拉着我爹的手直掉泪“看见这些照片,俺想家了”

  电视连续剧《俺爹俺娘》将于近期上映,敬请关注!

  作者:田 岚

  十月二十九日,农历的九月初八,九九重阳节前一天。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四季厅,淄博市博山籍摄影家焦波的“俺爹俺娘”系列文化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包括24集电视剧《俺爹俺娘》新闻发布会、记者见面会、专家学者研讨会和为期一周的《俺爹俺娘俺家乡》影像展等。国务院新闻办、中国文联、广电总局、中国作协、中国摄协、中央电视台、五洲传播中心、北师大和首都数十家新闻媒体的领导、嘉宾出席,中共淄博市委和博山区委的领导出席,电视剧《俺爹俺娘》的主创人员出席。这般规模的活动告诉人们:我国首部“藤缠树”原生态纪实电视连续剧《俺爹俺娘》即将走上屏幕。

  对电视剧、对焦波,与会者怎么看?对摄影、对未来,焦波又会怎么说?

  导演拍爹娘说焦波

  记者见面会上,记者们请总编剧、总导演高峰阐释“藤缠树”这一新概念,高峰回答:“以爹娘生前录像为树,以再编剧情和演员表演为藤,藤缠绕着树伸枝展叶,开花结果。”他进一步解释说:“怎么会采用这么一种形式?原因很简单,是内容决定了形式。在爹娘生命的最后几年,焦波在用相机记录爹娘的同时,还拿起了摄像机。他为爹娘拍摄了六百多小时的录像素材,可这么多的素材只产生了一部二十分钟的纪实片,这未免可惜。从一九九八年起,焦波各种版本的《俺爹俺娘》如组照、图书、摄影展、纪实片等等,都取得了成功,一次次捧得大奖,在全国甚至国外产生反响,引起共鸣。这样的有着广泛社会影响、情感共鸣和观众基础的影像素材,是惟一的,不可多得的。这么善良朴实的爹娘,这么真实感人的亲情故事,我想是不会缺少观众的。怎样最大化地利用录像素材并把它推广出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电视连续剧,这是最为合适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不这么做,我们觉得对不住爹娘。就这样,我们本着忠于生活、回归原生态的原则做了这部连续剧。剧中,原先的录像素材约占一半时长。这种形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其艺术手法就叫藤缠树,它体现的理念就是原生态纪实电视连续剧。”

  有记者问执行导演刘典:“你们在焦波的家乡天津湾村实景拍摄,那里给了您怎样的印象?”

  刘典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爹娘在全村的威望和影响。爹娘一辈子帮穷济困,乐于助人,做了许多善事好事,乡亲们念着二老的恩德,都乐意为电视剧出把力。另一印象就是乡亲们做群众演员不怵镜头,他们不惧不慌不紧张,表演得很自然。这可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一个那么偏僻的从未拍过电视剧的小山村儿。这要归功于焦波,他几十年来拍爹娘拍乡亲,乡亲们早已习惯成自然,接受了拍摄,习惯了镜头。”

  对于总编导高峰,我心里还有一个谜有待揭开。差不多二十年前,央视播放了一部四集电视纪录片《泰山》,那是我所看到的对泰山解读得最深广、表现得最壮美的泰山片,于是就记住了编导的名字高峰。可是,高姓人叫高峰的那么多,此高峰是不是彼高峰呢?我问了剧组好几个人,都说不是或不知。我不甘心,逮一机会向高峰求证:“请问您在山东拍过什么片子?”他说:“我在山东拍的第一部连集电视纪录片是《泰山》……”啊,“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犹疑顿作“蓦然回首”的惊喜,我不觉脱口而出:“太好了,这回又是您做总编导!我们期待着《俺爹俺娘》的成功!”他笑了:“我们也期待着。”

  高峰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新影制作中心主任、中国纪录片协会会长。这位在北师大攻得电影博士学位的影视人有着多方面的才学,《俺爹俺娘》主题歌就是他作词编曲的,剧中童谣也是他吟诵的。据刚刚获得的消息:《俺爹俺娘》主题歌已从两千多首春晚候选歌曲中脱出,进入前十首以待终选。

  名家读爹娘看焦波

  新闻发布会上仅播放了20分钟的《俺爹俺娘》片断,但专家学者们基于《俺爹俺娘》诸版本的成功,都对电视剧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由电视剧看焦波,又由焦波说开去。

  发布会主持人白岩松是从回味娘摊的煎饼说起的。六年前,他来到博山区天津湾村采访“东方之子”焦波和爹娘,在那个温馨的山村小院儿里享受了八十八岁的娘亲手做的农家饭。“娘摊的煎饼很好吃,我从中品尝到了朴素真挚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哪,父母为儿女操劳一生,儿女能报答多少?焦波是以摄影的方式报答的,几十年拍下来,他的爹娘早已走出天津湾,深深地走进我们心里,感动着影响着也提醒着我们,让我们时常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根。于是,焦波为自己爹娘做的事,就有了社会的普遍的意义。明天是重阳节,我想,大家如果能够回家看看父母或打个电话问候父母,这当是父母最想得到的礼物了。”白岩松还特意对北师大的学子们说:“今天,当你们走进这座大楼要去图书馆的时候,首先读到的是焦波的《俺爹俺娘俺家乡》摄影展。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自己的爹娘和家乡也是一本书啊!这本大书,我们用心读过没有?读过多少?”言出肺腑,耐人深思。

  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作家张宏森提出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命题,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他说:“《俺爹俺娘》是一部再现爹娘的亲情剧,也是一部反映农村现实的乡村剧。它所取用的原始素材全部是焦波和他的亲友们用DV拍摄的,他们的机器和拍摄技术可能不够专业,但镜头里却是原原本本、真真切切的爹娘和乡亲们的生活。这样尊重生活、关照现实的原生态纪实手法的尝试是可贵的,它为影视剧提供了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的崭新思路。无论什么题材的影视剧,都不该忘记在关照社会中体现现实主义精神。”

  作家、影视编剧、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本已作了发言,听了张宏森一席话,示意“再补充几句”。他不认识张宏森,他说:“哎呀,焦波家乡的这位局长说得真好哇,现实主义精神的重提很有必要。这几年,现实主义精神在屏幕上体现得太不够了,过度的娱乐化倾向令人担忧,很多观众因此远离了电视。在这里我要当众说,亲爱的局长,我完全赞同您的观点,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掌声过后,焦波笑着告诉梁晓声:“梁老师,宏森是我的家乡人,却不是我家乡的局长,他是国家电影局的副局长。说起来,也算您的领导呢。”梁晓声一拍脑门儿,连道:“怪不得!怪不得!”会后,这位以《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著作、剧作而深受人们爱戴的作家,与张宏森热诚握手相认,互留电话并合影留念。

  解海龙,以拍摄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而为人熟知的摄影家,现在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他的发言也是从回忆爹娘开始的。他说:“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一日,焦波的《俺爹俺娘》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为展览剪彩的正是爹娘。开幕之前,爹娘用从老家带来的剪刀一遍遍剪纸以练习剪彩的样子,至今仍在我眼前,多么朴实可爱的爹娘!这样的爹娘太多太多,可是有谁像焦波这样一连几十年地观察爹娘、刻画爹娘、记录爹娘?刚才有位母亲让我为她正学摄影的儿子写句话,我就写了一句与她的儿子共勉,我写道‘掘一口深井,不见水,不罢休’。焦波这么多年不正是这么做的吗?他是个有心人,所拍题材看似很小,所开井口也不大,但掘得很深,结果就把家庭照片变成了全国的摄影展,把亲情影像变成了电视连续剧,把自己的爹娘变成了大众的爹娘。这正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其实,解海龙为人题的那句话也是他本人的写照,他坦诚:“许多人最初搞摄影,其实就是想追名逐利,我也不例外。但在多年的大量的接触现实的拍摄中,自己被震撼了、感化了、洗礼了,进而升华了,由小我变成大我,由‘我要什么什么’变成‘我要为老百姓做些什么’,甚至是‘我要为国家做些什么’。我跟焦波都经历了这么一个净化、升华的过程。”人尽皆知,他的“大眼睛”系列摄影在国内外产生的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大大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进程,在中国摄影史、教育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他欣慰地说:“希望工程改变了千千万万穷孩子及其家庭的命运,就说‘大眼睛’苏明娟吧,她读了中学读大学,从一个没钱买铅笔的苦孩子,变成天天数票子的银行职员了。”

  “焦波这个人,我没有见过,他的爹娘,我却很熟悉。”“孝顺爹娘,尊敬父母,这种优秀的传统品德本应在当代中国大力提倡,但焦波的行动显然已经超越了一般门庭之内的孝顺和尊敬。他把自己的爹娘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图像呈现给社会,有血有肉地告诉人们何谓中国伦理,何谓东方亲情,何谓华夏子民。”“爹娘疲惫的笑容是他万里行脚的归宿,爹娘满脸的皱纹是他永远的‘国家地理杂志’。”“天下的爹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焦波的爹娘生活在农村,因此更具有一种紧贴大地的典型性……即使并非出生在农村的读者,看到这些摄影作品,也会有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感动,就像很多年前我们看到画家罗中立先生的作品《父亲》一样。”“我要对焦波深表感谢:是你的镜头,使我一次次更深切地怀念父母。我想,要向你表示这种感谢的,远不仅仅是我。”这番话是一位著名学者、作家的心灵之语。他没有到会,他用自己为新版图书《俺爹俺娘》(为配合电视剧而出版的图文典藏版《俺爹俺娘》一书)所作的序,向电视连续剧《俺爹俺娘》致意。他就是余秋雨先生。

  到会发言的还有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北师大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王炳林,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黄会林,老摄影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朱羽君等。

  焦波想爹娘拍百姓

  焦波的北京发布会,家乡去了三四十人,其中不少人提前好几天就到京帮助布展,一直忙到开幕前夜。为此焦波设宴答谢大家。他动情地说:“我一个祖辈为农的山村后生能够走到今天,每一个脚印里都写满了爹娘和亲人们的爱,每上一个台阶都离不开家乡领导、朋友和父老乡亲的扶持。我常想,怎样才能回报家乡?答谢亲友?我一个摄影人,只能用镜头来报答。我的爹娘走了,可我的乡亲们、朋友们在家乡,更有千千万万跟爹娘一样普通又伟大的百姓在天下。我的摄影镜头和摄像镜头会永远对着他们,会像拍爹娘那样去跟踪去表现。这是我的使命,我会用一生去完成。”

  焦波是个做而不宣、先干后说的人。其实,他这一使命早在爹娘健在时就开始了,本次影像展的百余幅照片,就是分“俺爹俺娘”、“乡里乡亲”、“中国百姓”三部分展出的。他天天都在拍,即使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铁里,即使在本次发布会、记者见面会上,他手里总拿着照相机或摄像机。“为天下父母摄影,为芸芸百姓立像”,这是他的诺言,这是他的后半生。

  望着这个拼命一样的摄影家,我想起梁晓声那番话:“焦波起初只打算为自己的父母做事,现在变成为最广大的中国人的父母做事。起初似乎只对他自己有意义的事,现在显然对最广大的中国人也有了一份意义。”而我想对焦波说的是:老兄,身体第一,多多保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8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