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助:幸存者与施救者灾难后自我心理包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6:41 今雨来

  这个城市也许太过冰冷,让你感觉不到生命强烈的温度,圈子小、知己少,总有太多的话只能说给自己。新浪女性频道“爱情急诊室”邀请两岸三地心理资深专家,为您开辟倾诉空间,帮您拨开生活迷雾!  

    欢迎登陆新浪今雨来博客blog.sina.com.cn/jinyulai,可以发信到今雨来信箱(jinyulai@vip.sina.com).心理专家会免费为您解答问题。同时,您的信件将有可能在新浪网公开发表。

  5月12日,我们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来袭短短的几分钟,美丽的家园成为瓦砾,千万条鲜活的生命终止了呼吸。面对家园的坍塌、至亲逝去,触目惊心的场面不仅受灾者就连每一个亲历现场的救援者、志愿者在心灵上同样承载着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在心灵上留下创伤的阴影。灾难过后的抑郁、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属于正常反应,大部分人会在生活恢复后自然康复。灾后心理危险期为事发后的3个月至1年,部分灾民易患上的心理疾患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心境障碍(包括抑郁发作),适应障碍、居丧障碍,心理郁结导致物质依赖(如酗酒等),甚至有可能会产生自残或自杀行为。

  在灾难过后早期的心理援助起到缓解压力、疏泄情绪、危机干预的作用,目前专业机构组织灾后心理援助活动,各地的心理机构也自发的组织心理援助工作。实施救援的志愿者也会担当心理援助与支持的角色。灾难后部分幸存者情绪敏感,为避免无心造成二次伤害,援助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受灾后大部分人会排斥自己心理疾病的观念,在谈话中心理援助者尽量避免使用让对方感到自己心理有病的暗示词语以及与治疗、心理疾病,精神医学、精神疾病相关词语等;心理援助的谈话支持宜渐进引入,避免援助者主动谈及家人生死和直接询问心理伤痛;卸掉自身是拯救者的身份,与幸存者深度共情,避免说空话如:你要坚强些,至少你还活着,我很理解你,我很同情你等;避免反复对同一人进行各方面的问卷调查或心理调查;当受援助者哭诉时肯定其为正常的感受和反应,不要阻止哭诉,适当引导悲恸者疏泄情绪;避免讲大道理,积极的予以支持性倾听;对待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丧失理智的行为,应谅解,给予耐心陪伴适当劝解面对现实。有的患者出现不堪忍受折磨、拒绝合作的行为,应有高度的同情心,体贴宽慰患者。为防止悲恸情绪的传染和强化,对于丧亲的幸存者尽量避免团体心理互助。

  如同止血急救,早期的心理援助起到缓解压力、疏泄情绪、危机干预的作用,心理创伤则需要持续进行中长期心理治疗。

  幸存者与施救者灾难后自我心理包扎:

  1 接纳自己的情绪,在灾难中经历哀恸、忧伤、焦虑、愤怒等负面感受是正常反应,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2 适当的宣泄悲伤与恐惧,主动与周围的亲人和可以支持你的人分担哀伤情绪。

  3 家园崩毁,亲人离去,无助与无力感是受难者最深刻的体会,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如政府赈灾机构,民间赈灾组织)与相同经历的幸存者组织建立灾难后互助小组,可适度缓解心理的孤独无助与焦虑。

  4 死亡与毁灭为亲历灾难的人们带来心灵冲击,心理受伤的人会逃避、拒绝见到与灾难死亡有关的场景或活动,此时家人应予以支持和援助。在心理逐步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参与缅怀亡者的纪念活动,走出压抑与逃避,可有效地缓解延迟的心理伤害。

  5 援助者如发现自身情绪失调,应及时做好自我调节,避免与被助者情绪互染,必要时停止心理援助工作,向心理督导求助。

  林松(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咨询师 电话:010 87509827 85804976)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