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心情爱恋 > 正文

约会求偶:单身的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16:08  东方网-解放日报

  每天晚上,你是否独坐家中与猫为伴?当身边朋友陶醉于浪漫的二人世界时,你是否觉得孤独的自己很失败?别担心,你并不是“个别案例”。在英国,过去30年里,单身男女的数量增长了一倍。而且,据英国政府估计,到明年年底,单身将会成为普遍现象。上个月,婚姻专家安德鲁·马歇尔为此出了一本书,名叫《单身陷阱:离开困境与找到真爱》。他认为,E时代“千挑万选再约会”的求偶方式要为单身人数的激增负主要责任。

  大量“剩男剩女”因何产生

  单身人数的激增,究其原因,与极速配对、网络约会等交友方式的流行紧密相关,此外,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婚介机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正如某些人越是节食反而越是肥胖一样,我们的约会交友方式反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

  以莎拉女士为例,她今年35岁,一直独身。她说:“我结交了大量的网友,也参加过由朋友和长辈安排的‘不相识的约会’。结果是结识的男士越多,反而越擦不出爱情的火花。有一次,我结识了一位心仪的男士,但是他取消了第二次约会,因为那天他突然接到另一个女士的电话———那是他两周之前的约会对象。”除了蹉跎了大量的时光和精力,莎拉女士一无所获。

  作为一位婚姻关系咨询师,我见过无数个像莎拉女士这样的案例。对他们来说,认识单身男士或女士不是一件难事,但就是无法找到合适的伴侣发展一段长期感情。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确信问题就出在我们的约会交友方式上———这些美国社会的交友模式不但与我们英国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而且是有害的,尤其对于建立长期的伴侣关系更是如此。

  从“挑选与约会”到“一对一”

  20世纪初,美国开始流行一种约会方式,那就是“撒大网”,约会的人越多越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女士曾将这种交友方式命名为“挑选与约会”。那些约会次数最多的人往往是最后成功的男士和女士。此外,还有一些复杂的约会规则总使你无法在一个人那里固定下来。比如舞会上,男士A邀请女士B跳舞,如果一曲终了,没有其他男士来邀请B跳舞,那么男士A就有两个选择:或者是把B送回到她的朋友圈里,然后再去找别人,或者是跟B不停地跳下去。但事实上,大多数男士都会选择前一种方式,因为如果一个男士整个晚上只跟一位伴侣跳舞的话,那会是一件丢人的事,所以难怪好多女士会假装头疼而借机离开。

  “挑选与约会”的方式如今也在英国大行其道,只不过名字改成了“千挑万选再约会”。这种竞争氛围浓厚的交友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在乎外表等肤浅因素,而逐渐淡化人格魅力。最终,它不会给你带来一段长久的甜蜜爱情。

  上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后,人们的观念和交友方式发生了改变。当时,英国肯特大学研究人员曾让学生们列举出自己最看重的未来伴侣的特质,结果,“善良”排名第一,紧接着就是“诚恳”。那个时候,只有5%的男生和1.5%的女生选择了“外表”。或许恰恰是因为这样的观念,人们那时非常看重“一次只交往一个人,并与其发展稳定关系”的交往方式。

  当时,富裕的生活随着经济衰退成为过去,人们常常抱怨有足够财力去供养一个家庭的男士越来越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患难与共的伴侣故事也表明稳定的约会方式有其优越性。于是,年轻人开始习惯于这种“一对一”的交往。这种单一又稳定的交往方式也包含着一系列规则:如果双方有了建立关系的意向,那么男方必须每个星期给女方打一定数量的电话,必须到指定的地点约女友月下散步等。此外,还有一些交换戒指或者其他信物的规则。

  凑在一起“玩”出爱情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人开始觉得“一对一”的约会方式并非明智之举。如果对异性的选择范围如此狭窄,大家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理想的长期伴侣呢?特别是一些父母,他们担心这种流行的交友方式不会为子女找到好归宿。

  在那个年代,英国政府更加看重对青少年的监管,比如政府为上千个少年俱乐部提供了运动器材和电唱机等。这是一个既轻松又低风险的结交异性的机会,其社会影响力可以用参加人数来衡量:1969年,据英国政府统计,大约有3/4的21岁年轻男女曾参加过类似的俱乐部。不必遵循那种模式化的求爱规则,年轻男女们可以悠闲地“凑在一起玩”。

  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消费革命,求偶文化正式在英国建立起来。其间,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有线电视与卫星电视上的脱口秀、喜剧片、电影等,这些传媒向年轻人灌输了新的交友观念,比如被约会对象拒绝是一件丢脸的事。

  现在是千挑万选也不结婚

  很不幸的是,在把约会视为结交未来伴侣的途径的同时,如今这一代年轻人又从“挑选与约会”和“单一又稳定的交往”这两种方式中继承了最糟糕的要素。网络时代鼓励我们去“挑选再约会”,但是跟上世纪初的美国不同的是,我们现在不仅要从身边人中挑选,而且要从数以百万的在线人士中相互比较,真的是“千挑万选再约会”。的确,有些人可以发展“单一又稳定的关系”,但跟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不同的是,现在的人缺少了“结婚或者发展长期关系并承担义务”的观念。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交友方式呢?答案可以从英国传统的交友习俗中找到。我们应该先像普通朋友那样“玩在一起”,慢慢了解,再培养感情。这比加入俱乐部或者社团意义更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一层地了解自己认为熟知的人。

  美国有一项经典研究:把学生们任意安排到不同宿舍,结果发现,促成男女双方成为朋友的因素不在于外表、人格魅力或者性格相似性等,而是双方房间距离的远近。换句话说,亲近程度(或者说彼此接触了解的时间)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市场研究人员对新近结婚的女士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20%的女性对自己现在的伴侣并不是一见钟情,这也说明慢慢接触了解很重要。

  不管你是否爱听,但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理想伴侣就来自于生活中的偶遇。因此,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每一次交往的机会。 (翻译/梁新亮)

单身吧】 【爱情吧】 【婚姻吧】 【新浪女性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