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鸣:女主外男主内又有何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3日18:06  南方人物周刊

  女主外男主内又有何妨?

  在孙亚菲的圈子里,有一批大龄剩女,她们不少是收入不菲的金领,相貌也不差,按大众的标准是很优秀的,但为什么未婚?孙亚菲说,“这个群体的女性对于男性物质上的要求很少,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而对于到这种程度的女性,她对于生活的理解、认知、知识面、见识、眼界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而这个时候能跟她在精神上产生共鸣的男性其实就不多了。可能也有很多,但是却都是已婚了。”

  孙亚菲认识好些条件不错的女孩子,她们的男朋友最终都是外国人。“中国男性会愿意跟你交朋友,但他一定不会把你看做是婚恋的对象,”孙亚菲说,“首先我觉得男性还是有一些传统的观念在,也许是一种自卑,就是必须男强女弱。

  还有就是中国男性对于女性的年龄很在乎,都喜欢20多岁的,越年轻越好,包括很多比较成功的男性,他也会倾向于那种易于控制的女性。我觉得中国女性更多的像是男性的名片,炫耀的资本,中国的婚恋关系不像国外是那种私密的、属于自己体会的。”

  几乎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事业有成的女性,都能够容忍自已的男友或先生收入比自己低,甚至可以是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33岁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目前还未婚,“我每天忙得半死,我希望这个人会享受生活要带我去平衡生活才行,我希望他很会做饭,很浪漫。现在我回头看以前可能错失了一些机会,这些人现在来说更适合我,但在当时那个年纪我觉得不适合。我完全不介意女主外男主内的家庭模式,这都是个人的感受,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呢。至少我知道我的朋友里面有这样的案例,他们生活得很幸福。”

  男人也应该对自己宽容一点

  颜宁有个朋友,她的丈夫在别人看来事业上不如她成功,但她很崇拜她的丈夫,觉得丈夫很有深度。“很多东西不要以惯性的眼光去看。到一定程度你可能会变成不在乎社会舆论的人。”

  “定义成功、强,这些都太难了。其实男的也应该对自己宽容一点。某方面不成功去寻求另外的价值,我认为这没问题。”李琳说。为什么男人不能接受弱势呢?为什么男人不能接受比女人挣得少呢,这才是问题。还是男人对这个变化接受程度比女人差。

  女性处于优势,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些端倪。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30至44岁年龄段的女性大学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男性的时代。 1970年时,女性收入仅占家庭收入的2%-6%。而现在,典型的工作太太提供了42.2%的家庭收入,4成母亲(许多是单身母亲)是家庭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对母亲是否应该工作的问题争论不休。

  美国进步中心(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海瑟-布歇辩解道,“因为女性有工作。这种‘他挣钱,她持家’的理想家庭将不会再存在。”

  尽管不少女性可以接受事业没有自己成功的男性,不可否认,她们对伴侣的要求整体上还是提高了。汉娜-罗欣说,自从70年代,婚姻这个词的含义就已经完全改变。特别是,女性收入已成为决定一个家庭更上一个水平还是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女性因为找不到收入、学历相当的男性,而干脆不结婚。在美国,1970年,30至44岁间的女性结婚率为84%,而现在下降了24个百分点。

  两性应该互相渗透 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

  传统顺序颠倒,在之前的地方出现严重的裂痕。日本是对“食草动物”感到恐慌的民族,年轻男子拒绝从事父辈那些劳力工作,而喜欢一些园艺,爱组织甜点派对,日常行为带点卡通少女气质,不爱性生活。而这一辈的年轻女孩子们则被称为食肉动物,或者是捕猎者。

  “两性的互相渗透,同质化没那么可怕。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性格上雌雄同体最有魅力。我觉得最进步的标志是尊重个体选择,如果社会环境是宽容的,每个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选择。比如男的如果细腻一点不至于遭到嘲笑,觉得他没有男子气概,女的如果勇猛一点大家也能接受。

  无论男权女权,如果变成一种强加的意识就很可怕了。女权意识不是消灭两性差异,而是正视、承认两性差异,彼此尊重,也允许别人有不同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解放,不一定要所有女性都力争上游。”李琳说。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脍炙人口的一句话是:女人不是生就的,女人是造就的。其实,这句话何尝不适用于男性?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新养道特约养生馆

留言板 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