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杂志《GALA银河》主编。
“善意是我生活的必需”
“我的心/沉静如水/扔进多大的石头也不能让它泛起涟漪……”这是李银河新作的一首诗,也是她多年以来,为亚文化群体说话而被人误解、抨击后所抵达的地方。体验过那么多的不善意,她对善意的感悟却不是小众的“亚文化”。
相反,“和谐”得让人怀疑这还是不是李银河?也许,我们从未了解过生活中的她。而对于她来说,善意应当存在的地方,就是生活。
善意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友善的态度,生活中,照料病人是善意,看到有人打架就去制止是善意,别人有困难去帮助是善意……这些事我都干过。也许换句话说,不是该你做的,你去做,就是表达善意。
善意是我生活的必需品,也应该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人们大多都怀着善意去生活,那么整个社会就会祥和多了。
现在,各种各样的犯罪、偷窃、抢劫、杀人……层出不穷,频繁得让我一时间都难以指出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而这一切,都在暗示着人们对于他人没有一个基础的、友善的态度。如果我们从善意出发,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抵达善意。
善意的对立面是恶意,我们能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恶意,还有社会中的许多不友善。这个在服务业体现得特别明显,比比皆是:医院对病人不耐烦,学校对孩子不耐烦……我们都接受过“服务”,然后我们都遭受过别人的不耐烦。
可是,当别人对我表达善意的时候,我会特别感动。我的孩子学习不是一般的困难,孩子的老师非常耐心地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我觉得这已经超越义务,是她的善意在作用了。这也是这段时间最让我感动的事情。
当然,善意有时候会很孤单,也需要被滋养。我想它一定要有一个安全而温饱的基础。很多不善意都来自于不信任、没有安全感。
最近,我们主导了一个关于家庭成员关系的社会调查,这个调查需要入户来做。结果,有一个家庭居然报警了,最后我们是到派出所“解救”了我们的调查员。
可以说,我们的调查员就遭受了不善,而这个不善意来自于这个家庭,也来自于社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信任感。他们一定是害怕我们的调查员是坏人,打着社会调查的名义去侦查他们的家庭情况。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这个争议一直很大。西方一直都相信性恶论,他们认为光竖立一个榜样、没有惩罚机制、没有约束体系是不行的,只有惩罚才能制约行为,所以他们才会制定法律法规。
我觉得,与其说一个人生下来性善或性恶,不如说人生下来都是自私的,会趋利避害。所以我相信只有在安全和温饱的基础上,善意才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