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偶然遇到意大利作家阿利桑德罗-巴里科的小说集《海上钢琴师》,素净的封面,作者像有些模糊,仔细端详,还是能看出他很年轻、很聪慧的样子,有盛满了想象力和神奇感受的一双幽深眼睛。
因为热爱这部电影,迫不及待买下这本书,《海上钢琴师》是最后一篇,却是最先看的。看的过程中一直在联想电影,那些熟悉的对白、看过无数次的精彩细节,在文字中一一重现。导演托纳托雷必定是太喜欢这个故事,太着迷于作家营造的那种迷人的激情动荡,电影中大量保留了原作的情节,很多对白、道具甚至演员的表情和服饰都严格地忠实于原著。
看完了小说,感觉回到电影上。有时候就是这样,别人的智慧能烛照出自己的平庸。面对托纳托雷对这个短篇故事的改写,只有在心中感叹,如果多年前先看到小说,并且根据小说去结构一部电影,那么托纳托雷的版本,已经超出我的想象,那应该就是能够演绎到最好的样式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是大师,我只能是观众。
《海上钢琴师》对原著最大的增补和改动,在于一场无始无终的初恋,甚至连初恋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场短暂的邂逅,一个常年不曾进入人群的孤单灵魂对某种美好感情的渴望。从邮轮的窗外向内看,少女只能看到自己的脸,而窗内钢琴师的深情凝视,她永远不能看见,因此她也无法听到那一曲柔情似水的赞美。
她自然地擦擦脸、拂一下额头的碎发,因为自然,因为浑然不觉,格外美丽动人,也格外令从未体会过爱情微妙感觉的1900心旌摇荡。这一段很美,包括最后他们终于擦肩而过、彼此的话语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令人不免遗憾唏嘘。
有人说一位导演一生都在拍摄同一部电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故事和人物也总是千差万别,但总有某一点,某一种内在的情怀,某一种对事物和人生际遇的固执认识包含其中,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