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情感爱恋 > 张晓梅 > 正文

张晓梅:现在做的家务比原来多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1:53  新浪女性 官方微博

  阅读提示:张晓梅长期关注女性的身心健康问题,认为一个女人应肩负着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更安定这样一个使命,女人才是家庭的核心。同样作为女人,晓梅不愧为一位温柔美丽的贤妻良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不会忘记陪伴自己的家人,并且把做家务当做一种乐趣,一种责任。

张晓梅:现在做的家务比原来多了张晓梅:现在做的家务比原来多了

  记者:现在关于培养女性能力的教育案例渐渐多起来,例如史家小学,开设了家政、茶道等课程,您怎样看待?

  张晓梅:女性有女性的特质,我觉得作为抚养孩子的母亲,其实是家庭的核心,尽管男人在外面可能很强势,但家庭的核心还是女性。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小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问的就是“妈妈在哪?”,但如果是爸爸不在,也许就不一定会问出来。所以说母亲能让这个家庭更有“家庭感”,营造了一种家庭氛围,女人肩负着让家人生活的更好、更快乐、更安定这样一个使命。

  但是现在很多女性越来越淡忘这种使命,这是很危险的,这会让家庭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社会的不平衡。这对孩子也会有负面的影响,比如说现在的有些孩子缺乏爱心、责任心,缺少自理能力,其实是跟母亲的教育、对家庭的付出密切相关的。当孩子缺少了家庭中的这种温暖和母亲的影响的时候,就很容易缺失这种自我关爱精神。

  所以我现在也把重点从强调女性的社会权益转向了关注女人的自身素质。因此我觉得应建议学校在教育孩子时应多加入一些“女学课程”,也就是女孩子应该学习的一些家务、烹饪、怎样教育子女等等。

  我建议国家在基础教育同时,设立关于“女学”的系统研究和教学,哪些是女孩子们必须学的课程,这样可以更具指导性。社会上也应通过其他形式,营造氛围,强化女性应有的这些素质,给“女学”更多的平台。

  记者:您平时在家做的家务多吗?

  张晓梅:我原来也是做家务做得比较少,但后来确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现在就把重点越来越多的转向家庭,转向孩子和丈夫身上。因为老公是你一生中陪伴你时间最长的,你应该把关怀更多的放在他和孩子身上。

  记者:有的男性网友会觉得张委员提的问题都是关于女性的,想问问您什么时候能够关注一下男性,提一些与男性有关的问题?

  张晓梅:其实我提的多数关于女性的问题也都是间接对男性有帮助的,这实际上是关于两性的问题。例如关于女性例假问题,女人在生理上的不舒服、疾病啊等等,最受害的还不就是她的老公?

  记者:觉得您的提案更多的是围绕家庭这个小团体,很温馨,对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意义很大。

  张晓梅:对,这还是跟我的工作很有关系,因为我是从事女性工作的,所以我会更快更早的捕捉到女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及需求。

  包括我今年提出的全民普及太极拳的提案,也是因为我观察到女性的情感困惑、婚姻等问题,造成女性情绪波动相当大,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倡导大家一定要去学习静坐静养、太极拳方面的养生。

  记者:您觉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张晓梅:父母和孩子,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有尊重。第一,父母也不能觉得自己应该总是要求孩子什么,也要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第二,父母也要学会了解孩子,掌握孩子从生长到成人过程中的身心需求,不要强求孩子。否则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主性,完全被父母支配,或者变得很叛逆,缺乏爱心等等,所以我觉得相互理解是很重要的。

  3月2日上午,张晓梅做客新浪《微访谈•微享生活》,与网友一起讨论女性和家庭:

  @丽江静儿:北京地铁人多,色狼也就多,怎么保护女性权益呢,是不是该搞女性车厢?

  @张晓梅:因为我的员工也都反应,北京地铁上下班人超级多。女性上下车都非常困难。在车厢里被拥挤在一起,根本就无法动身。所以女性的身体过于私密的被他人挤压。这是一个既不安全,又侵犯女性身体权益的问题,也很容易引起性骚扰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

  @Lola-Qmeng:请问,你觉得多大算剩女?现在女孩为什么都找不到好伴侣?是男人的错还是女人太挑剔,还是现在社会体制的问题?

  @张晓梅:我觉得呢,这个问题我问过男人,男人认为28岁以后就算剩女。因为什么是剩女要由男人来评价,是男人找女人,反映男人对女人的生理年龄的一个评价。

  女孩子找不到好伴侣,我觉得更多的问题是女人评价男性的要求基点,的确,女性集体素质在快速提升,相对来讲,提升的比例和速度超过男性。所以,男性和女性的匹配变得不够均衡。但是女性没有办法强求男性的提高。所以说,女性要学会调整自己的需求和评价点。

  @萧不遥:请问您有没有从男性的视角提出过什么提案?这年头,男人也很需要关注啊!

  @张晓梅:首先来讲,我是女性工作者,所以我会更多的关注女性问题,也会对女性问题更有感触。同时,解决女性问题最大的受益者首先是男性,比如我提过,女性省力气保障、女性疾病防治、女性教育这些问题都与男性直接相关。

  @飞老虫:您说您作为女性工作者更多关注女性问题,但女性问题其实还是两性问题,在一些话题讨论中,我们经常看到有意无意的两性对立情况,对于两性间的良性互动,您有什么想法建议?

  @张晓梅:我觉得不要太多的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两性是需要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人类的生存繁衍是两性的结合和共荣,彼此的了解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十多年前,我遇到美国一个投资集团的副总裁,无意识中看到他在读《women》这本书,他已经40多岁,事业相当成功,当时很有感慨,假如当你遇到和异性及其冲突的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你究竟了解他们多少呢?

  @鹏程---万里:最近广州企业推出女性专属假期的新闻我刚看过,俺觉得此建议表面上是安慰女性,也可以说是安危女性。权衡一下,不值得推广。张委员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张晓梅:我觉得这个做法有实际意义,至少女性可以获得切实的假期,而不是表面的。女性获得假期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用于家庭,用于关照自我健康、孩子的抚养、处理家庭事务……这样的专属假期会让女性提高女性意识,我觉得很有意义。

  @rosesunrise:今天看到广州有些企业面临招工难出的新招:女生可享受一年累计9天的带薪例假假期。作为女性的我,深感受到工作压力大使例假带来更大的痛苦。这个可否考虑女性每月起码有一天例假假期呢?

  @张晓梅:工作压力的确会给经期带来更多的困扰,比如说经期不适加重、精神情绪反馈更大,但是就目前而言,一天的假期的确有困难,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半天到一天,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更多一些。我所了解到,台湾有这方面的立法,女性经期可有两到三天的休假权利,是否使用,女性可以自我选择。

  @shelly珊珊:广州一企业推出女性例假期间可带薪休假半天可以入提案不?

  @张晓梅:提案一定是要有相对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广东这家企业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在提案中可以作为一些事例。我们在提案中也会经常饮用一些国家、地区、单位良好的做法,但不等于必须要这样做。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很多,区域很大,人口很复杂,不适宜一刀切,这种做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适当的作为借鉴。

  @龙头兔尾121:梅姐您好!我认为这样就更增加了企业聘用女同志的反感。必须有国家财政支持才能更好实施。

  @张晓梅:你说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好,我在相关提案中也提到,国家财政适当的对女性生育等予以补助或者负担,这个国外已经有相关做法,请大家关注。同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分担国家的负担,这个不能一刀切。

  @Linda-幽兰雅莲:前几天有听说“女性半天工作制”,很想问一下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因为这样一方面保证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另一刚有保证了女性必须要兼顾的家庭责任,有助于社会和谐呀?

  @张晓梅:其实从我现在的想法和角度,女性半天工作制是一个很好的倡导,我现在更会觉得女性应该回归一些家庭,关注后代的教育,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孩子在幼年少年期,家庭教育不充足不完善。当然这个想法又会遭板砖。

  因为这会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女性就业、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认可、女性为此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这是一个全社会需要探讨和运用智慧的一个问题。或许说,这是关系到整个民族发展的重大问题。希望听到大家更多的观点和意见。

  @woda011:国家能否实行女性每人生完第一个孩子后,设立5000-1万元母子/女健康学习生活基金。而且可回溯至还活着的女人们。感谢她们为生育/教养孩子,作为家庭主心骨,为孩子、家庭和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也是国家给每家每户一个“信用”补贴,对国家生产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巨大的。

  @张晓梅: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今年就提了一个提案,关于女性生育国家责任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女性生育期普遍在往后推迟,30岁、35岁以后生育的妇女的比例在大幅度的提高,这会极大地影响国民人口素质。这和生育、经济负担等等因素直接相关。所以建议国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绿朱草的多宝贝:贝因美产假9个月;德国产假带薪1年,无薪2年,合计3年,要么考虑跳槽,要么考虑移民。

  @张晓梅:的确,现在有些国家和企业,比如你提到的贝因美,还有润心堂,他们都在纷纷根据自己国家的能力和条件,更关爱女性。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在做很多慈善事业,假如说能够在女性生理假期方面多做一些事情这份慈善是功德无量的。因为它直接受益民族人口素质。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分享到: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