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丹:这个世界不够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22:30  天津网-城市快报

  阅读提示:很多人都说,听于丹说话是一种享受。成名后的于丹,当然不是当初的那番模样,中年后的于丹,希望这个世界慢下来,因为,她想让我们都听一听,那些来自内心的声音。

于丹:这个世界不够慢于丹:这个世界不够慢

  “十一”长假,很多人在电视上又看到了于丹。

  端坐在北京卫视的荧屏上,她手边放着一壶茶、一杯酒,用一贯的博学和华丽语言讲述着“怎样才能趣品人生”。

  屏幕之外,长假里的于丹带着母亲和女儿去东北看了红叶。

  于丹说,女儿很喜欢在春天里看十分艳丽的花朵,但她想让女儿知道,有一种美比花朵更大气,那就是秋天,它把一束束的叶子都招摇成花朵,铺天盖地,带着漫山遍野燃烧的美。她希望女儿在幼年时能对世间的美有更豁达的理解,希望妈妈在能走、能看的时候领略最美的风景。这是她为人女、为人母的一份情怀,也是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是的,不知不觉间,那个将国学经典讲述得美轮美奂的于丹已经开始走进生活。不同于五年前在《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再次在电视上开讲的于丹,此番不再研究国学,同期推出的新书,名为《于丹趣品人生》——之所以要趣品,是因为她觉得,现在的人都“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一停脚步”。

  这似乎是个悖论,因为几年来,人们不断看到于丹游走于各地演讲,似乎一直是个忙碌的人。于是,于丹给本报记者讲了一个她自己的经历。去年4月,赴挪威公干的于丹在即将启程回国时遇到了火山灰,航班停飞,哪都去不了,原定从奥斯陆到波尔根一个小时的飞机,改成了七个小时的火车。如果是平时,于丹会觉得这七个小时太浪费时间了,但那一次,因为没有别的选择了,她便开始给自己找乐子。

  火车每到一站,于丹就跳下车去逛站台、拍站牌,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只穿一件毛衣的于丹在每个站台都看得不亦乐乎,从起点到终点,她觉得这七个小时的旅行特别“豪奢”,也十分有趣。于是,于丹意识到,如果我们总是用一小时去飞行,虽然快,但怎么看得见沿途这样的风景呢。

  一次特殊的旅行,让于丹知道了路上是有风景的,放眼身边,很多时候,匆匆忙忙就丢掉了生活。“这个世界不够慢。”于丹说。于是在新书中,于丹就为读者讲述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让人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

  很多人都说,听于丹说话是一种享受。成名后的于丹,当然不是当初的那番模样,中年后的于丹,希望这个世界慢下来,因为,她想让我们都听一听,那些来自内心的声音。

  对 话

  “能过慢生活的人不见得不忙,所谓的慢生活是在过程之中不丢掉自己。”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在“趣品人生”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强调“茶”“琴”“酒”这三样东西?

  于丹:这些年在各地讲课,老有人问我:“你讲道家的淡泊啊,乘物由心啊,我们怎么做啊?打坐吗?打坐时,脑子里也都是乱七八糟的想法。”所以我想给中国人的思想找到一个生活方式的载体,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求一种状态。中国人爱说“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俗事中找到乐趣,就是趣品。茶,是很多人手边的饮品;听曲子,就要听出会心之意;酒,伴随人的一生。这三样,第一,是我们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第二,(品的时候)不一定需要你有很高的知识水准和财富能力,它是最为大众和东方式的。我想告诉大家用这样的方式能获得稍微悠闲点的生活。所以我这本书就像一个沙龙,把陶渊明、阮籍、嵇康、李白、杜甫、苏东坡请到这里,做个雅集,看看他们如果从古代来到今天,可不可以介入你的生活,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给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也是好的。

  快报:你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太缺乏趣味了?

  于丹:说到生活方式,我们往往追求终极目标,忽略过程。所谓趣品,其实是完备生活过程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对目标与过程同样在意的时候,赶路的时候也会觉得有意思。

  快报:如今人们提倡慢生活,你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把什么慢下来?

  于丹:慢是一种心态,快与慢是相对的——有人说现在压力那么大,我怎么可能从容呢?我认为从容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节奏的紧张,而是内心状态的焦虑。什么是慢呢?就是忙而不乱。能过慢生活的人不见得不忙,所谓的慢生活是在过程之中不丢掉自己。你固然是在做着事情,也能体味事情之外的东西,中国人听琴,听的是弦外之音;喝酒,喝的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喝茶,“茶”字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喝的是人归草木,这几件事的妙处全都不在“里面”,都在“外面”。

  快报:那什么是必须要快的,什么是应该慢的?

  于丹:在忙事业的时候必须有责任心,但责任心不一定体现在快节奏上;在休闲的时候必须要有天真,但天真不一定要慢。与其说慢,不如说从容,从容不一定体现在绝对的快慢上,而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态势,就是说你也是在做事,但心里不那么较劲,能气定神闲地做下来。

  快报:很多年轻人认为慢生活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的,对于一切都在起步的、积累阶段的年轻人而言,又要怎样享受慢生活?

  于丹:这要看怎么看待慢生活的成本,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有一大把青春,玩起来不疲惫,说错什么,没有人笑话他。生命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吃五谷杂粮补钙的时候,这个世界的辽阔不应该错过,千万不要为了积累以后的成本而忽略了当下。

  快报:如今人们一边想慢下来读一些深入内心的文字,另一方面又喜欢快餐文化,拒绝长篇和深读,这是不是一种矛盾?

  于丹:大家习惯快餐文化,跟有压力、时间不够有关联,阅读这件事一定要靠你的生活境遇来调节,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人要有那种心境,愿意去慢读的时候,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如果看不下去长篇,说明你的心不够静。

  五问于丹

  关于她的五个热点问题

  1.你的慢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于丹:我喜欢喝茶,看着一泡茶从浅到深,会发现它的前世今生都在里面。从锻炼的方式上说,从前我喜欢打网球,现在会选择一些舒缓的、不那么激烈的方式。在听音乐方面,我也会选择慢一些的。旅行中,我懂得慢下来,看一种风景,得到一种启发。

  2.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求安慰找于丹。”那么于丹求安慰找谁?

  于丹:我自己求安慰时更多是从内心获得一种状态,其实除了讲课这种职业状态外,我大多时候挺安静的。我在家会泡着茶,捧着书,焚着香,写日记,自己跟自己说话。这是我解开一些烦闷的办法,我觉得人的生活要有一种仪式感。

  3.这几年你在公众面前谈论的多是国学、生活方式,很少见你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比如郭美美、动车事故等。

  于丹:我会很关注这些事件,因为我自己是个教新闻的老师,这些个案在我教的课上会和学生讨论,我们也会做一些分析。我认为对社会舆情的监测,每个人有他自己的方式,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讲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就是我选择的、可以做好的事儿,而所有关于新闻事件的讨论,我会在专业的领域里关注,而不是在公共领域。

  4.微博上有很多“于丹经典语录”这样的账号,但你自己为什么不开微博?

  于丹:我的职业是老师,说话的机会已经很多了,需要安静去作为平衡。我宁可找到更安静的方式,比如写日记。我对世界有什么看法的时候,宁可选一种更私密、真诚的方式去面对自己。我不太喜欢辩解,未必要用微博去时时刻刻做交流。有时候我也会“潜水”看别人,但并不意味着我想说话——这种方式可能不是特别宁静。

  5.成名之后你总是受到公众的关注,你觉得自己在这种关注下被放大了什么,又被忽略了什么?

  于丹:人作为公共符号一定会有被放大的一面,有时这是一种需要,有时会给生活带来一点噪音。至于被忽略什么,我不是很在乎,因为你知道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够了,放大了就放大了;而忽略了,对我的个人生活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

  文并摄 本报记者 苏莉鹏

  进入《大人物》专题——对话“玩委会主任”于丹:行走让我气场强大>>

分享到: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