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爽 北京报道
一项对IT行业成功女性的调查表明:自信、韧性、细腻、坚强、乐观和敏感已经成为新女性成功的六大必备性格特征,而在这六项性格特征中,自信更以绝对优势高居榜首。
那么,什么是阻碍女性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所做的《中国女性管理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在职业发展上的主要障碍就是信心不足。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45%的女性认为,自己的发展需要克服“害怕失败的心理”;有35%的女性认为,在职业发展上,她们还需要克服“自卑心理”。
女性的自信鸿沟
其实,女性自信心不足,并不只是从进入职场才开始显露的。早在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贝尔德开展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大多数女孩子早在小学就已经出现了“自信心的鸿沟”。而国内在大学的调查也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自信程度上的差异较大。如在择业上,男生中很自信的占21.9%,而女生中仅占8.6%;在恋爱上,男生很自信和比较自信的占到了15.3%和25.9%,而女生在这两个数字上仅为8.6%和18.6%;在社会交往上,男生很自信和比较自信的占到了16.4%和35.1%,而女生中这两个数字仅为11.4%和28.2%。
“人们产生不自信的原因很多,无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学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职业环境对你的认同等等,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对自我的判断,从而影响你的精神面貌、工作能力。
应该说,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的职业发展都会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女性受到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大得多,因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等外在条件也更为在意。曾有心理学家在某大学做过一个测试,结果发现即使是最漂亮的女生也曾经对自己的形象自卑过。”
北森职业技术管理公司职业专家杜若分析到:“所谓的主观感受是指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判断和我们对自身的评价,当然主要包括对工作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旁人对你的点评,以及你拿自己与他人做比较。而在工作中对人产生影响最大的评价往往是来自于上司和领导,但是要知道,在男领导占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会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而女性的特点是,对待这些评判的敏感程度和重视程度又高于男性。”
“我们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现在的问题是,在多元化女性文化面前,中国女性的整体形象包括职业女性形象面临失语的尴尬。人们陷入一种迷惘:谁能代表今日的中国女性形象?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好女人?优秀的职业女性的统一标准又是什么呢?在失语的尴尬中,自信也就无从说起。”女性职业发展的研究者、心理学者林欣谈了她的观点。
自信与能力无关
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男女之间实际上几乎不存在任何能力差别。30%的男女在性格品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其中48%的性格品质只存在微小的差别。此外,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相同点多于不同点。他们有着几乎相同的学习能力,在言语交流或非言语交流方面能力相当,都富有创新精神,渴望具备领袖气质。而男女间的不同只是表现在某些领域。比如,男人在动作方面的协调性要更好一些。但男人有一个不太好的特点,就是比女人易怒。
与这项研究结果相同的是,当记者在采访时问到“在工作中,作为女性目前最希望有什么样的改变?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问题时,大多数职业女性所给出的答案与具体的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力并没有太多关系。
“我希望在会议上能够自由表达我的想法,希望我的想法能够被男士充分尊重,希望对团队有所贡献。但是又要避免让人觉得太自我或者认为富有攻击性。”
“我希望能更愉快地接受批评,控制自己的情绪,更要控制自己的眼泪。”
“每次让我干一些非我该管的杂事时,我要明确地说‘NO’并且能清晰准确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证明自己拥有自己私人生活、拥有家庭和孩子的同时同样可以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像我的那些有孩子的男同事一样被人接受和提升。”
“既能运用自己的威信与权力,又避免显得专制和颐指气使。”
“挑战工作中遇到的欺压和轻视,男同事做得不对的时候,勇敢指出他们的问题,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更好,但要避免被他们视为婆婆妈妈”……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就是缺乏信心。其实所谓的自信心,并不是建立在对自己已具备能力的良好感觉上。它既不受外界强制力所影响,也不因正确与否、胜利与否而改变。”林欣最后说到:“这里所指的信心依赖于个体真实地表现自己,优先管理焦虑和其他负性情绪而避免被他们彻底击溃,以及学会一些即使在困境中依然奏效的表达与沟通技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