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女性 > 情感爱恋 > 正文

关于“性”与“爱”的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14:55  《心理月刊》

  爱情究竟是什么?

  策展人朱朱认为,性激情总是与禁忌——社会制度与人性内在的禁忌——紧密相连。关于爱情,她说“一切可拓展、可升华我们经验的都可称之为爱情。”这是对爱情的感性描述。

  著名作家海岩在谈及情爱时曾言:“爱情是双方彼此对灵魂与肉体的一种追求和渴望,是不含有任何交易色彩的互相的给予,把自己的心给予对方,是一种恩恩相报的关系。它的美丽既在于瞬间的无私和浪漫,也在于白头到老的持久。”

  心理学专家施琪嘉教授的定义则更像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一个有化学反应介导下的头脑发昏行为,一方夸大、欺骗、旨在获得本能满足,另一方轻信、智力下降,旨在获得终生的照顾关系,持续数周至数月消退,但会反复发作。

  在张小娴(微博)的小说里,爱情从来都是一件百转千回的事。

  性亦如是。

  美国华盛顿大学社会学教授裴珀舒瓦茨在《关于性与爱的一切,你全错了》一书中谈到:“性和其他东西一样:一切正常的时候不觉得多么要紧,出现问题时就变得极其重要。”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15种基本欲望和价值观所控制的。其中,性和好奇心、仇恨、荣誉感一样,是行为的驱动力,弗洛伊德更将其置于榜单首位。性几乎对每一个人都是愉悦的,但对每一个人的驱动力却并非一致。

  在中国,性的清教氛围解除后,中国迎来了性的全民狂欢。性比爱更容易发生,大多数人越来越沉迷于身体层面的欢娱。心理学家施琪嘉则对此更有一个非常“潮”的观点:对文艺青年来说,性爱关系中单纯追求性的人占到99%,信任只有1%。

  那么,现时代的性爱关系中,信任究竟还占多大的位置?沉迷在性和爱的缠绵(或者说纠缠)之中的人,为何还是更加失落?为什么无数人在醉宿后的清晨,却甘愿自嘲昨夜的狼狈,戏谑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

  可见,这场情爱的狂欢中,却是信任的缺席。

  性的开放,甚至带来另一种压抑。女作家暨资深媒体人吴虹飞(微博)说,性压抑是需要释放的,释放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我们的焦虑,迷惘和非安全感,则是需要爱,需要信任去抚慰。

  所以,她也依然坚持张爱玲式的性爱观,即女性的性和爱是不能分开的。“和自己深爱的人做爱,简直太快乐了。”有信任与交付相伴的快感,才是真正通往灵魂深处的。终究,“性交不是目的——它不过是其中一个工具而已。”

  张爱玲在《色·戒》中写到:通向女人的心,最近的是阴道——在张爱玲的年代,对大多数女人来说,性和爱是绝对一体的。让我们试想,在未来,性和爱又将是何种关系?

  从明天起,爱与性在一起,可能从“爱引领性”发展到“爱与性并行”的互动模式。随科技发展,未来性与爱的情感模式,理论上可以完全区分开:试管婴儿、干细胞胚胎技术、无性繁殖……但大多数人,依然相信“两情相悦解开裤裆”更美好,而现实中性爱分离,也许引发的更多是痛苦和困惑。

  援引裴珀舒瓦茨的话说:性与爱的关系问题,恰如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问题一样,圆满的解答远非只有一个。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被爱?我怎么样才能快乐?怎样才能让他人快乐?终究,“性与爱的问题,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面临的一个巨大的课题。有的人为了保持男女爱的美好,把它变成婚姻方式;有的人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这是不同人在面临自己的感情生活时候的不同的选择。”(日本情色文学大师渡边淳一语)

  性与爱的关系亦将是一个恒久值得探索的命题。

分享到:

手机访问女性频道,潮流、情感、八卦随时随地一网打尽

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