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穷养女儿和大S富养女儿,究竟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小S穷养女儿和大S富养女儿,究竟谁的孩子更有出息?
2019年08月20日 18:22 彬彬有理

对于父母而言,我们首先要明白,你眼中的金钱,并不是金钱本身。你希望孩子有钱,其实不是钱本身!

  大小S的“育儿观念”产生分歧

  前段时间,大小S姐妹俩的“育儿观念”产生分歧,引发了家长们的讨论。

  在节目中,小S的大女儿艾莉打电话想要买一件衣服,收到小S的果断拒绝。因为那件衣服要超过1000块。

  小S坚持小孩子还正在成长,太贵的衣服穿不了多久就会浪费,以及孩子本身没有赚钱能力,要学会节俭。

  在一旁的大S则表示“姨妈来送”。

  她看了一眼衣服照片,表示这样的潮牌超过1000块很正常。

  大S送衣服的理由是:这件衣服样式可以穿到长大,性价比其实很高;艾莉刚在舞蹈比赛赢得第一名,作为奖励,很应该。

  小S无奈接受姐姐的建议,但还是不断告诉女儿不要乱买衣服乱花钱,自己一件衣服都穿好久。

  之后大S提到“要给孩子零花钱”。小S表示从来都不给,因为过年过节他们也会有存钱。

  大S反驳说,只有自己有钱才会真正懂得存钱,才会有理财概念。

  回忆姐妹俩上中学开始,爷爷就每个月给她们600块零花钱。

  “正是因为这样,自己才从小就有钱。会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存钱,没有要买的,就把钱攒起来。理财能力也是要从小就培养的。

  大小S姐妹俩在养娃上的分歧可以大致概括为富养or穷养的差别,这一问题也一直是大家热议的问题。

  孩子到底应不应该有钱,这是彬彬姐在育儿时候困惑的问题,所以这次她邀请到了亲子财商领域专家——杜志浩老师

  听听他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温馨提示:文章有点长,但我保证你一定不会后悔读完它。

  不让孩子碰钱,怎么让孩子有钱

  大家好,我是杜志浩。我一直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曾在两家纽交所上市的财富管理公司任职高管。

  我曾为很多知名的高净值客户管理他们的财富,帮助他们的财富保值增值,后来和这些客户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和这些客户的相处过程中,我了解他们对于财富的理解及规划,企业及婚姻家庭资产配置,尤其是关于子女教育传承的问题,比如怎么破解“富不过三代”的迷局等。

  我曾经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财富传承及子女教育规划,在很多知名大学做留学规划、在中小学做财商教育的普及课,在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职业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父母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大家谈论了好些年的素质教育中,其实漏掉了最关键的一块——就是财商能力。

  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父母在孩子金钱观上的一种矛盾的心态,我们“想要孩子有钱”,但是却“不愿意让孩子碰钱”。

  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在孩子的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们希望孩子以后过上体面和富裕的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敢于直接和孩子开门见山谈论财富的父母却是寥寥无几。

  可能你觉得自己就是“穷爸爸”,没什么经济头脑,羞于谈钱;或者每当听到孩子说别人家的爸爸都给孩子买这买那的时候,你会有难以启齿的苦衷,觉得明明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给孩子了,孩子却得寸进尺,越要越多。

  于是,钱成了那个横亘在你和孩子间的最大屏障。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我们把钱看的太重,但却没有真正走近它。

  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无利不起早”的社会,大家经常把钱挂在嘴边,但我们却没有认真思考过当我们谈钱的时候,我们谈的究竟是什么。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儿谈钱的时候,很少人知道应该谈什么,要避免谈什么。

  在这个时代,请各位父母记住,“金钱”这一课不再是孩子的选修课了,而是会影响孩子终生幸福的必修课。

  这么重要的一课,我们已经缺课很久了。

  你的思维不仅影响你的格局

  也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金钱观

  现在我想跟大家谈谈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愿意谈钱。

  中国一直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运行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

  如何赚钱,以及如何将财富代代相传,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经常谈到的话题。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孩子金钱观的文化以及教育方式。

  因此,教孩子如何处理自己和金钱的关系,就成了一个特别重要且急迫的话题。

  其次,我们不愿让孩子手里有钱。

  大部分父母不愿让孩子支配金钱,哪怕是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父母都会说“我替你保管”。

  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家长和孩子这两个角色在我们意识中是根深蒂固的,父母意识不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不要说孩子是应该独立支配自己财富的个体了。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花钱的时候抱怨“我已经给你报了这么多的班,你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买玩具充游戏点卡,一点都不知道节约”,或者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知道爸妈为你操了多少心吗?你能不能懂事点儿”……

  这些话其实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父母潜意识里可能觉得孩子就是来花你钱的,而孩子花钱必然意味着会牺牲父母自己的幸福快乐。

  一旦孩子产生我们预期之外的消费行为,我们会强加在孩子身上一种情绪来合理化这种想法,从而认为小孩儿就是不知足的。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最难转换的一种思维是,怎样从没有钱变得有钱,这个过程怎么实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经常将别人的成功归因于外因,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因。

  比如你以前的邻居有天告诉你他们家东三环的老房子拆迁了,拿了一千万的赔偿款,或者多年没见的发小突然买了一辆法拉利,这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能你会想,我那房子跟他家就隔一条街,为什么拆他家不拆我家,他是不是家里有背景呀,是不是给别人送礼了,为什么他有钱买法拉利了,他上哪儿发了笔横财啊!

  你看,我们下意识会用投机心理去揣测别人获得的财富,而很少去了解或者去思考财富背后的故事、心酸和别人的汗水。

  拆迁是城市规划决定的,法拉利可能是你发小每天加班加到秃顶,省吃俭用买的二手的。

  但是我们往往只是给孩子传递的“你要变富”的期待,却没有教他“对待金钱”的心态和“如何变富”的方法。

  所以对于父母而言,我们首先要明白,你眼中的金钱,并不是金钱本身。你希望孩子有钱,其实不是钱本身!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公众号

官方微博

美图精选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