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刷屏背后:揭露了中国家庭教育的4个扎心真相

《小欢喜》刷屏背后:揭露了中国家庭教育的4个扎心真相
2019年08月23日 22:30 彬彬有理

父母们都在以爱为名,做着或对或错,或过分或出格的事情。

  最近,由黄磊、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火了。

  这部豆瓣评分8.1的热播剧真实地讲述了几个家庭备战高考的故事。

  有网友评论:代入感超强,亦庄亦谐的就说透了不少人生道理。

  尤其是剧中每个父母的表现,让我们看到,父母们都在以爱为名,做着或对或错,或过分或出格的事情。

  既现实又真实,剧中的父母和孩子,也是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缩影。

  剧中,乔英子和妈妈宋倩就是其中之一。

  乔英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从小就跟着妈妈生活。在宋倩眼里,孩子比她的命还重要,她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英子的身上。

  高三了,为了英子的学习,宋倩把女儿卧室连着客厅的墙壁打通,换成隔音玻璃,360度可以观察到女儿的任何动态。

  在宋倩的“打击式教育”理念中,女儿考第二都是丢人的。

  在生活上,也是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做,天还没亮就起床给女儿炖燕窝。

  她是真的爱女儿,但是她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女儿的真实感受,这样的爱和压力常常让女儿感到压迫、窒息,想要逃离。

  在高三誓师大会上,放气球许愿的时候,英子想要去中国国家航天局,但宋倩执意让女儿写下:考700分,上清华北大。

  英子当时就不耐烦,说道:这是你的愿望,不是我的。

  最近的剧集中,两个人积压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英子痛诉妈妈的爱让她压力很大。

  宋倩崩溃地喊到,我这么多年容易吗,我难道压力就不大吗?影后陶虹将这种单亲妈妈对子女的期许和失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明明对孩子付出最多的是她,为什么痛苦最多的也是她?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非爱行为”,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

  宋倩就是如此,很多时候她的付出属于“自我感动”式,以爱之名的控制下,让母女二人的关系如履薄冰。

  而另一位虎妈童文洁,虽然没有宋倩那般高压逼迫,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儿子的高三,她也是手忙脚乱,比谁都紧张。

  为了缩短孩子上下学的路程,留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她决定举家搬到学校旁边的高价“学区房”。

  但儿子却“吃鸡”的时候精神头十足,一让他学习就犯困、分心,考试成绩起起落落落落落,差点儿就被学校强制留级。

  看看童文洁这些让人魂飞魄散的台词:

  “人家二十分钟做套卷子,他二十分钟给自己做个美甲!”

  “学习学习不行,打架打架门清!”

  “你不要叫我妈!我不是你妈!”

  不管是宋倩还是童文洁,为了高考,每个家长都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成功教育里,为了让孩子满足自己的期待,不惜一切。

  但对于背负家长愿望的孩子来说,显然这一切都太过于沉甸甸。

  其实不仅是剧中的几个家庭,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孩子教育的问题。

  作为父母,你必须明白:

  第一,孩子不是你的“艺术品”,父母要学会放手。

  中国父母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唯我独尊。在孩子小的时候,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大多数都是请父母决断;但孩子渐渐长大, 总要有自己做决定的一天。

  父母过度的关心与控制,只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身份认同。亲密也留有空隙,才是健康的家庭关系该有的样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真正的教育,是懂得撒开手,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第二,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之前看过一个结论,为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如此深沉?是因为孩子生下来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

  首先相貌上跟我们十分接近,这是一种基因认可。紧接着,你会发现,不管是性情还是其他方面,孩子也跟我们十分相像。

  所以,想拥有什么样的孩子,你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就好了。

  美国作家 Scott Peck 曾说,“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很多时候,教育的难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

  世界上不仅需要懂事的孩子,还要有自我教育的父母。

  第三,孩子一旦长大,父母一定要学会狠心将孩子“推出去”。

  高晓松在《如丧》中描述了和母亲的一次对话:

我:“妈妈。”

 

妈:“你在哪?干嘛呢?”

 

我:“我在厦门,没钱回来,你借我一千块钱吧。”

 

妈:“我的地理知识没出错的话,厦门有码头。”

 

我:“是的。”

 

妈:“我没记错的话,你20岁了。”

 

我:“是的。”

 

妈:“一个20岁的大小伙子会在码头活不下去吗?”

 

我:“好吧,我懂了。”

  有人会说高晓松妈妈“绝情”,但我领悟的是,妈妈想对高晓松说,你总有一天会长大,变成参天大树也好,变成废柴也好,这都是你的自由选择。

  诗人于戈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他经历不到这些,他就没有对生活的获得感。” 

  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先要学会,让孩子自我成长。

  第四:家庭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是你得保证自己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成长中。

  很多家长应该都为孩子的教育头疼过,平时不谈教育,母慈子孝,一谈教育,鸡飞狗跳。如果赶上叛逆期的孩子,那真是要火星撞地球了。

  但作为家长必须知道,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去引导。

  没有生来100分的孩子和家长,他们都是在以爱为基础的教育下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进行自我修行。

  一个真正好的家庭关系,并非是重复彼此的人生,而是互相陪伴着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和他们。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公众号

官方微博

美图精选

免费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