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走饭在微博上玩味词句时,谁也不会想到她已下定决心去死。当饭局上的陌生人笑盈盈递来名片时,谁也不会想到抑郁症已成世界第四大疾病……
    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带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每天对着电脑、手机、ipad,却很久都没时间见一见久违的老友。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却又感觉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抑郁? [我也说几句]

当下中国的12种孤独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纪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
    第二种孤独:谁都过得比我好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
    第三种孤独:老无所依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
    第四种孤独:独生子女
    过去,中国人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诸多热闹。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
    第五种孤独:离开故乡
    2012年4月,郭台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对员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要一个来三个’……”事实是,为生计,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线上的工人,哪一个做的不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 [详细] [我也说几句]

有了facebook你更孤独吗
    最新一期美国《大西洋月刊》封面文章报道,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网站的流行,人们的网络联系越来越广,但也越来越浅。人们生活在先辈们所无法想象的孤立状态之中。
    过去30年中,科技的发展让人类进入了能够即时保持联系的世界,但也让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独。新的社交模式越来越多,真实的社会生活却越来越少。站在这种出人意料的孤独互动模式前沿的就是社交网站“脸谱”,2011年它有8.45亿名用户。
    社交网站的创立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孤立、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但现在它仿佛起到相反作用。
    事实上,美国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孤独。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35%超过45岁的美国人常年感到孤独,比10年前增加了15%。大约20%的美国人因为孤独而感到生活不快乐。人们之间的见面、聚会越来越少,当人们聚会的时候,感情越来越没有浓度,感情的增进越来越难。知心朋友的减少在过去25年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调查显示,美国人朋友圈的规模从1985年的2.94人减至2004年的2.08人。 [详细] [我也说几句]

忙碌型女人:品味多彩生活现代女性
    她需要社会的承认和别人的认可,这样她的内心才会有成功感,才会快乐。那种小女人守着家庭过日子的生活她受不了。
    刚结婚那阵,李梅一下班就和先生一起买菜做饭,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可是后来时间稍一长,李梅便感到失落了。李梅是个好胜心强的女人,考虑再三后,她决定还是以事业为重。于是,李梅开始忙碌起来……
    主妇型女人:外面世界也精彩
    孤独就像粘在她身上的影子。尽管家还是那个家,先生还是那个先生,但是,她就是不快乐了。
    大学毕业后,月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她刚刚分配到某国家机关,就遇见了现在的先生,那时候他已经是一个事业小有成就的公司主管了。结完婚月月就离开了那家本也不喜欢的单位,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越来越大,先生也越来越忙。近几年,月月不知为什么,老是觉得不快乐……
    自绝型女人:丢了花园需要去捡
    为了不让先生担心“后方失火”,林珊决定疏远圈子中的异性朋友。她从此会很少打电话给男同学、男同事,或者尽量避免跟他们一起出游、聚会。林珊的乖巧令先生很高兴。后来,林珊随先生去另一个城市生活。异乡的生活是精彩的,但林珊的生活中没有朋友。所以,所有的话她都只跟先生说。
    日积月累后,林珊的内心里积压了太多不快乐和不安定…… [详细] [我也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