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原本这是一首关于故乡与大海的歌曲,但现在听来,却似乎有一点不一样的含义。曾经,一本《我从哪里来》的读本引发了一场关于“性教育”的反思,如今被央视再次提及,照样掀起热议,且答案越来越充满创意。可谓是“人间处处能捡娃”……[我也说几句]
    相关专题:[80后悲惨性启蒙:近8成从垃圾桶“被捡来”]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央视街头调查"我从哪里来" 神回答不断引网友吐槽

种种无厘头答案惹人笑
    近日,央视新闻记者随机对街头不同行业的人群进行了采访,年龄包括1940至1990年出生的人。央视记者问大家,小时候是否问过妈妈“我从哪里来?”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们多回答自己从没问过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而80、90后的孩子多被父母告知是从河里、垃圾堆捡来的,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更令人发笑。
    父母该不该欺骗引争议
    央视的报道出现后,唤起了网友们对童年的回忆。网友“伍雅凤Five”说对于自己是外婆在垃圾桶捡来的,她一直半信半疑,长大后她释怀了,因为发现朋友们也都是捡来的!现在的一代人开始改变,有位年轻的父亲表示,老婆是剖腹产,可以直接告诉孩子是从肚子里出来的。网友“沉寂思函”则是直接给孩子看生命诞生的纪录片,小家伙看得一惊一乍的。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孩子长大了就懂了。
    [七嘴八舌]
    云飞浪涌:小时候妈妈说:男孩是石头变的,女孩是牛粪变的,所以女孩叫臭丫头,男孩叫宝贝。重男轻女的借口。
    情亽傑:我妈妈说是去山东领养的。搞不懂为什么去山东那么远啊。
    面向天堂:小时候我一直想,为什么垃圾堆会有那么多小孩呢?
    喝杯凉白开:家长应该正视性教育问题,不遮遮掩掩,孩子明白了,也就不好奇了。 [详细] [我也说几句]

数据标题文字1

《我从哪里来》绘本尺度惹争议

近日,有网友在某论坛上贴出了一套名为《我从哪里来?》的绘本翻拍图,图片引来不少网友“通俗易懂”的称赞,但其中两张涉及性交与孩子出生的图片,引发了网友对幼儿性教育的尺度讨论。
    网友发图引众人“悲惨”回忆
    如此“通俗明了”的图片,立即引来不少网友的叫好,网友“家里蹲美带子”说:“我小时候问我妈妈,我怎么来的,我妈说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我一度伤心了好久!我都快20岁了,看了一篇黄色小说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尺度”把握是个难题
    如今,大家普遍认同,对孩子的性教育,宜疏不宜堵。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套图片的尺度有点大,比如其中对父母性器官的介绍,尤其是其中有关性交和孩子出生的两张图片,让不少网友觉得难以跟孩子开口,而且担心“讲得越多,孩子问得越深入,到时候自己更尴尬。”对此,有网友表示,会把其中尺度较大的两张图片去掉后再给孩子看。
    幼儿性教育仍是个难题
    徐老师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了让孩子体会母亲养育之恩的伟大,她在讲授《游子吟》时,特意举了剖腹产痛苦的例子,好奇心强的孩子又开始问顺产等问题,这让待字闺中的她很是尴尬,无奈地说:“我只能让他们回家问父母。 ”据调查很多小也基本没有类似课程,一些小学会请专家做性教育方面的讲座。一般初中设有生理常识课。如果孩子不问,家长基本不会主动和孩子谈起性的话题。 [详细] [我也说几句]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专家:性教育别忽悠

其实,如何与小学生谈性,对家长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问题。那么,小学阶段的性教育的情况如何?该怎样正视性教育?
    家长:越早坦然面对效果越好
    “千万别忽悠孩子。”陈女士坦言,现在孩子们接触到性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孩子只会从别的地方吸收性信息,这样对孩子的教育绝对没有好处。
    学校:小学多设青春健康教育讲座
    越秀区广中路小学校长李晖延介绍,在四到六年级,每学期开展一次青春期教育,男女分班,由社区卫生院的医生来讲。李晖延认为,性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 可或缺的内容,但讲什么、怎么讲确实需要仔细斟酌。讲浅了,孩子的疑问没有得到解答,难免好奇;讲深了,又怕孩子在这上面想得太多。
    专家:家长也要学习相应的课程
    据了解,目前广州一些小学性健康教育采取男女分开授课的形式,即男老师为男同学上课,女老师为女同学上课。对此,北大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教授、性 学专家胡佩诚表示,这种授课形式有利有弊:男女分开接受性健康教育,“孩子不容易尴尬”,使课堂教学更容易进行;但分开授课不利于男女相互了解和课堂互 动。相较于在一起上课,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详细] [我也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