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东北虎”寻找云锦断裂的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16:28 新浪伊人风采

  多年以后,当第一件以云锦制作的“中国式婚礼服”终于在手中诞生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在博物馆邂逅云锦的那个下午。

  那件不知是哪位皇妃穿过的礼服,由金线、银线及长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织造得灿若云霞,即使历经百年,仍幽幽地散发着清澈的光芒,仿佛能够穿透时光。作为一名设计师,职业的敏感让我对这种叫“云锦”的织物好奇不已,我将它录入了脑海里,很快展开了研究。

  很多很多次,我总不由自主地跟设计团队、跟同行谈起云锦。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惊讶地发现:云锦已经是一部即将断裂的历史!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我觉得我该多做些什么。虽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开始进行了,但是,单纯地保护起来是不够的。只有让云锦焕发新生命新活力,才能真正地流传后世,流芳百世。

  2006年初,我到伦敦去看正在圣马丁学习设计的女儿,父女两人对于古与今、中与外、家与国、物质与精神、传统与现代等等问题有了很多有趣的探讨。有一天路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脑子里却电光火石般飞快地把很多想法链接了起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想法诞生了:对了!婚礼服。中华民族的婚礼服,当代中国人的婚礼服。嗯,就称之为“中国式婚礼服”吧。——因封建禁锢而“失落的文明”,因租赁之风而“缺失的永恒”,还有云锦这部即将“断裂的历史”,我相信这个最具创造性的新设计,可以重新把这一切雕刻进人们生命中最重要、最美丽的时光里,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牵手的每一对新人,也将用“中国式婚礼服”,参与到这一历史的传承,生生不息……

  千年孤独

  中国丝绸工艺史上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就是云锦。几千年的丝绸之路,由此攀上了最后的一个巅峰。而这个巅峰的辉煌工艺,一直为皇族独享。从东晋起,到元明清三代达到鼎盛,均为皇家御用贡品,满足“章贵贱,别等威”的需要,成为独尊的身份象征。即使是普通的富贵之家,也没资格使用云锦。号称“锦中之王”的云锦,千百年来与皇族一起“称孤道寡”,也造成了“千年孤独”。

  到了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云锦的“妆花工艺”非但没有随之普及,反而成为一种快要失传的工艺技法……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而两名熟手工匠每天只能织造5厘米长的云锦,在时间绝对能兑现成金钱的年代,简直是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夜谭。而且,云锦手工织造工艺学艺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青年人多不愿意从事,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处在濒临失传的境地。更特殊的是,云锦的传承主要是口传手授,懂得云锦技术的人犹如一个史诗的唱诗人,离开了传承人就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

  据史载,在云锦鼎盛时的乾隆、嘉庆年间,南京曾拥有3万多台织机,机杼之声,比户相闻,有近30万人以织造生产和与此相关产业为生,成为南京最大的手工业,大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在各种技术层出不穷的21世纪,云锦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目前,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余人。在官方史籍中,中国的人口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突破3亿,而目前中国的人口早突破了13亿,这区区50余人在13亿这个大比值之下,接近于0。

  回首云锦的千年兴衰,让人感叹不已。嘎嘎运作着的庞大提花机仿佛在用朴实的语言诉说着云锦厚重的历史。每一匹华贵锦缎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份荣耀,一点辛酸。每当我们面对古老和沧桑,总为胸中充溢着的深沉而又激烈的莫名情感而怅惘,那就是历史的分量。

  我深知,一个民族,无论历史长短,都应该要有把握自己文化遗产的能力,特别是要善用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焕发出现代的、现实的意义。

  而我,NE.TIGER,都属于这个民族。我们有责任挑起传承的使命。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