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组图: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孙时进诊脉谢雨欣(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11:59 新浪伊人风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谢雨欣

  谢雨欣就是受虐狂?孙教授语出惊人。“谢雨欣遭遇‘包养门’事件之后即皈依佛门,这是一种不自信与病态的表现,是一种‘受虐倾向’。我们心理学上通常会把这种类型的人统称为‘受虐狂’。”沪上著名心理学专家孙时进如是说,“而且明星出家与平常人崇拜偶像都是属于受虐狂!”

  作为“2007 Kisscat 超级蜜秘”上海站点“蜜友”兼心理学专家的孙时进教授对同为“蜜友”的女星谢雨欣的心理诊断一语中的。

  近期曾被媒体誉为一代“玉女掌门人”的谢雨欣遭遇了“包养门”事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07 Kisscat 超级蜜秘”记者在采访谢雨欣的时候注意到,她现在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着一个电子念佛器,而且每次午餐时她都要先默默诵经几遍以后才会进餐。

  谢雨欣这种皈依佛门的趋向转变让很多熟悉她的人都很吃惊。联系2007年娱乐圈中一个新的关键词“出家”的逐渐热炒,许多风光无限的明星纷纷宣称或干脆已经遁入空门。针对此种现象,“2007 Kisscat 超级蜜秘”上海站点节目组于近日专程登门拜访了上海

复旦大学著名的心理学专家孙时进教授,希望孙教授能够以 “超级蜜友”谢雨欣为例,帮助我们深入探究“明星出家”现象在心理学层面上的独特意义。

  作为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孙教授直言,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国传统道家学说以及西方弗罗姆的理论,明星出家行为的根源还是在于“寻找安全感”!

  无论是普通大众“追星”还是明星出家、皈依佛门,他们都是在塑造一个高高在上的偶像。他们把自己的伟大和独特之处集中地放在了自己塑立的偶像身上,他们不认为自己也有着和对方一样的价值,他们遮蔽、掩盖甚至抛弃了自己的真我,所以他们会去崇拜对方。这是一种不自信与病态的表现,是一种自我虚弱的展示。这样崇拜偶像的心理是不正常、不健全的,是一种“受虐倾向”。我们心理学上通常会把这类型的人称为“既是自虐狂,又是受虐狂”。

  孙教授接着分析:我们心理学讲究因果论,凡事出现必有前因后果。就以谢雨欣为例,虽然她被包养是被媒体捅出来的,但是会出现这种状况和她幼时的某次特殊经历或重大挫折肯定息息相关。从心理学上分析的话,谢雨欣打小起在潜意识中就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她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用更大的投入(如金钱、名气等等)来取得安全感,否则她就老是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且在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反映出来。而且越是掩盖,就越有困惑和麻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尝试用催眠来对谢雨欣进行“心理美容”。催眠其实就是帮助你驱除枷锁的一种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能够让她寻找到真实的自我、丢失的自我,重塑一个好的自我意象,这样就可以让她更加勇敢的面对这一段特殊的心路历程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