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无论怎么打量,都无法将面前这位美丽的女人与曾经的坎坷画上等号——身患免疫力低下的重症、家庭破裂、白手起家却苦于没有资金支持,当白清苏笑吟吟地说起创业经历时,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她的转机,来源于一次妇联干部的主动上门。作为浙江嘉兴首位女性创业担保贷款获得者,白清苏说:“以前跑遍了所有银行办贷款,因为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一直碰壁,去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想不到成功了。”
通过便捷流程,50万元贷款3天左右就已经到位,“那是我第一次贷款,来得非常及时。”目前,白清苏的企业已成为嘉兴为数不多获得二级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之一。
“过不了几天,她申请的第二笔贷款就将发放,我们妇联组织会始终帮助姐妹们发展。”一位嘉兴市妇联干部说,能使白清苏渐渐走出人生的阴霾,是她们最大的快乐。
10月11日至15日,全国妇联宣传部组织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一行11人,深入上海市青浦区、闵行区、杨浦区、静安区,以及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走村入户,探访基层女性的生活。在采访过程中,一个个像白清苏这样,因为妇联组织“雪中送炭”而获得成功的温暖细节,让记者们在“走基层”的同时,对基层女性的生活现状、基层妇联组织如何围绕中心开展卓有成效的特色工作、新时期妇联组织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有了更多直观体验。
“妇联组织积极把妇女诉求化为政府声音,使妇女工作成为政府中心工作的一部分,妇女工作成效更加明显的同时,保障妇女权益也进一步落到实处。”在了解到上海市妇联去年和今年各有两件被列入市人大议案,分别占当年市人大议案总数的8%和10%后,新华社记者李菲说。
在上海市杨浦区,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家庭化”催生“来沪人员子女”这一新的社会特殊群体,妇联组织主动与当地学校合作,探索为来沪人员提供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人民日报》记者刘维涛认为:“从细节入手,是妇联组织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大手笔,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会为众多家庭带来更多实惠。”
在上海市妇联的积极努力下,上海在全国率先统一落实了处级女干部60周岁退休的政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乐认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正是在一个个实际政策的改变中逐渐得以落实。”
浙江省嘉兴市妇联已连续10年实施女性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工作,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17亿元,2010年开始,又启动单笔贷款额度达100万元的女性创业担保贷款,成为全市城乡妇女创业发展的“助推器”。《经济日报》记者苏琳认为,在中小企业者急需现金流支持的背景下,妇联组织挺身而出,为女性创业者雪中送炭,解的是女企业家的燃眉之急,减的是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压力。
在了解到上海市妇联针对本市不同层次妇女的需求,分别推出“飞来凤”工作站、“老舅妈”家庭纠纷调解协会、白领驿家、指导居民垃圾分类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以及嘉兴市妇联组织通过引入社工形式为当地单亲母亲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有效参与反对家庭暴力后,《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声有感而发:“社工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管理,参与解决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正是创新社会管理、扩大社会参与、提高社会自治的有效尝试。”
在浙江舟山东海渔嫂张永飞的家中,记者们发现,曾经丈夫出海打鱼,妻子在岸上孤独守望的场景已成为历史,通过妇联组织帮助,张大嫂在东海之畔的乌石塘风景区办起了生意红火的渔家乐,年收入已超过30万元,还带动整个村子的渔嫂发展起成规模的“休闲经济”,使渔嫂们告别了当年丈夫出海,妻子在家搓麻的生活。看着渔嫂张永飞骄傲地介绍,如今预定这儿的房间,必须提前两周才有保证,《农民日报》记者李海涛认为:“让当地村民在发展渔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增收渠道,让渔民家庭对于发展有了更多选择,其中,基层妇联的工作显得尤为扎实。”
本次采访还是一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程合作的尝试,从采访开始至结束,记者们纷纷将自己在基层的所见所想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发布,得到网友们的持续关注,短短5天时间,原创相关及转发微博数超过20万条,在网络上形成良好互动。
“这一次,我们走近基层妇女,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到,妇联组织在基层的工作大有作为、大有可为。”采访结束时,记者们纷纷表示:“期望全国妇联能够组织更多这样深入基层与女性交流的采访活动,走近她们,感受坚强和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