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购物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精品购物指南


文明伞应该叫方便伞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6月29日 08:57 精品购物指南

  取文明伞要登记,有人问:难道要预防我 不归还。

  文明伞并不属于商场而是属于社会所有。
  文明伞最重要的是为了提供方便。

  最近“文明伞”的话题又引起北京市民的 关注当年的文明伞在商场里已所剩无几很多商 场决定不再提供这种“温情服务”。于是又有 企业挺身而出继续向商场提供文明伞使这一活 动得以延续。但再次体会“文明伞”很多人发 现她已与往日不同,有人不禁这样追问:文明 伞和文明有多大相关?我们需要文明伞,还是 方便伞?

  文明伞,莫非变了味儿?

  不久前一场大雨把正在购物的闫先生困在 了一家大商场内想起办公室还有几件事需要回 去处理他来到了商场门口外面的雨很大自己出 来时又没有带雨伞面对这些闫先生不禁心中着 急。此时商场总服务台的一支队伍引起他的注 意从队伍中走过来的人们手里都多了一把伞走 到门口处他们撑开雨伞渐渐消失在雨中。

  闫先生过去打听原来这家商场里为没有带 伞的顾客准备了一些文明伞顾客带了有效证件 、排队等候就可以领到,他听了这些心里很高 兴觉得商场为顾客想得挺周到,“久违的文明 伞又回来了”他忍不住和旁边的人说。队伍移 动得很慢大约十五分钟后闫先生成为队中的“ 排头兵”他自觉向服务人员出示了身份证。服 务人员看完证件开始在本子上登记并向闫先生 询问他的办公室电话、家庭住址电话闫先生并 未犹豫就将两个号码脱口而出看服务员麻利地 记完他才想起来问“登记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 用处吗”服务员回答他说为保证文明伞的返还 商场里是这样规定的。“过一段时间如果我们 发现您的伞没有还回来我们会打电话通知您还 伞。”当闫先生禁不住问服务员怎么就知道自 己会不还伞时对方告诉他这是为了预防万一… …

  那天走在路上的闫先生虽然有一把伞为他 遮蔽了雨水的浇淋可心里却仍有少许不舒服他 记得以前用文明伞不是这样既然拿了伞肯定是 要还回去自己怎么说也是个月收入四千多元的 人可现在商场登记电话是什么意思再说电话号 码应该算得上是个人隐私了……

  和闫先生相似赵小姐也有在另一家商场购 物遇雨后来通过在服务台登记领到一把文明伞 的经历。不同的是她另外交付了十块钱押金。 她记得三年前北京刚有文明伞时。共同推出文 明伞的50余家商场对顾客实行“就近还伞” 因为她住的地方离领伞的商场很远雨过天晴后 便来到附近一处大商场送还雨伞但总服务台的 女士告诉她从别的商场领到的文明伞自己商场 不能收。赵小姐解释说以前文明伞是可以就近 归还的再说自己去当初领伞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商场服务台的女士最后说如果赵小姐觉得妥当 伞可以放在那里至于押金的归还这家商场却无 能为力……

  后来赵小姐还是跑了远路将伞还到当初的 那家商场并取回押金。在采访中她对记者说“ 文明伞曾经为我提供了方便不还回来等于自己 剥夺了其他人继续使用它的机会可是还回来实 在又是太麻烦”赵小姐特别向记者提出她感觉 现在文明伞活动的组织者们工作做得似乎不是 太圆满“别的不说单就活动中收押金而言文明 伞是否有些变了味道?”

  文明伞:是某个商场的还是整个社会的?
  三年前北京“文明伞———大家用”活动 的发起者、策划人黄立新先生对目前“文明伞” 活动的开展情况深表忧虑。他认为一把普通的 伞因为被冠以文明二字在很多人眼里便有了特 殊的含义因此要开展这项活动就一定要把它做 好。发起单位、赞助企业、商场作为“文明伞” 活动的共同组织者统一管理、各负其责是活动 成功的关键要做到这些并不简单。

  “有人说现在的文明伞变了味道那么其中 原因之一便是文明伞‘自由领用、自由归还’ 的特点已经发生了改变”,黄立新认为在保证 文明伞的特点始终如一方面发起者责任重大。 在很多人眼里发起者是提供活动创意和方案也 恰恰因为这样发起者对文明伞中蕴涵的理念理 解最深。“自由领用,自由归还”存在的前提 是文明伞活动的组织者对顾客的信任发起者就 要把这种理念灌输给行使发伞“职能”的每一 家商场并作为一项准则要求商场严格恪守。在 文明伞活动的准备阶段发起者也以此为标准去 挑选参与活动的商场在活动开始之前两者之间 一般都签署与之相关并具有相应法律效应的协 议。“现在一些商场在发放文明伞过程中对顾 客有效证件进行登记甚至记录对方电话收取押 金实际上已经完全离弃了对领伞者信任的前提”。 黄先生说在活动中周转的文明伞实际上成了公 益服务设施在所有权上它已经不能说属于哪个 商场或者哪些个人而应该明确它只属于全社会。 如果商场的行为背离了这些顾客自然而然就会 产生其他想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发起者在整个 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不可或缺三年前的文明伞活 动之所以在市民中得到良好

  反响与此关系很大。“人们都知道当时参 与发放文明伞的商场由30余家增加到40多 家此后又增加到50多家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 也曾对自行其事的商场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了清 除而这在其余商场中都引起震动产生了引以为 戒的作用顾客对文明伞‘自由领用自由归还’ 从始至终得到执行。”

  文明伞活动中组织者和顾客需要达成的关 系是信任顾客需要在文明伞上得到的则是取与 还的方便。商场是活动的最“前沿”方便取决 于它为顾客提供的条件。黄立新介绍自己最初 发起文明伞活动很强烈的一个想法就是要在全 市选择几十家商场形成取伞、还伞的网络“后 来我们做到了。参与活动的50余家商场地理 位置比较合理地分布在8个城区内商场网络的 建立使得在下雨天我们能够为相对较多的顾客 提供伞具同时又为晴天后顾客‘就近还伞’在 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了最大可能。”他 说处于网络中的商场经常性地与发起者联系通 报各商场文明伞的储备数量并要求发起者将各 处回收伞具进行重新调配,开始文明伞发放的 又一个循环。

  顾客赶上雨在商场内取伞有较强的随机性 但还伞之时“就近还伞”的随机性往往不容易 实现商场建立网络实际上更多地是要满足后一 种需要。黄立新指出北京是个人口流动性很强 的城市不仅是外来流动人口多而且就是北京人 也因为上班、购物、公干等原因时时刻刻在流 动。“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出住在南城的人到北 城还伞的麻烦发生了这种事作为组织者就缺少 甚至没有批评别人的理由。有人说现在的文明 伞与以往不同了是否包含了组织者设想的没有 那么周详顾客因此缺少了方便呢?”

  商业与公益,哪个第一位

  在采访最近曾向30多家商场提供了一两 千把文明伞的某赞助企业时该企业一位女士反 复向记者谈到他们通过这次活动达到了宣传自 己企业的目的“报纸和电视台都对我们进行报 道现在我们在行业内基本上已是尽人皆知。”
  在一家商场记者看到了由该企业赞助的文 明伞也更明白了那位女士话里的含义。这种伞 的伞面近一半面积都是形象广告而公益性的宣 传用语只占很少部分相比而言公益用语似乎成 了附属内容。碰巧又遇到一位来还伞的顾客记 者与之攀谈起来这位先生说那天自己打伞回到 家里高兴地告诉家里人文明伞又回来了可一旁 的儿子却接了话茬说我拿的是广告伞没见上面 “铺天盖地”的都是人家的企业名称吗!“你 走在路上是满大街给人家做广告呢”儿子又给 他讲了自己的遭遇“就是这种雨伞前两天下雨 时我在别的商场也见过商场里说给没带伞的顾 客提供文明伞。我们这些人挺高兴便排队等候 可没发几把伞就没了听说商场还是第一天发伞 但总共只有20把!其实别多了要说有百十多 把我们没领到也就没什么想法了但20把伞这 不是逗大家玩儿吗而且伞上面都是广告却还叫 着‘文明伞’的名字。不说别的伞的数多、数 少里面区别大了伞本来就少让住在四处的人们 拿走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返还肯定会显得数量 更少明天说不准又有人拿这个说咱北京人文明 素质低……或许人家也有理但想想因为这点儿 伞北京人落这个名声是否有点冤?而从供伞单 位的种种行为来看是否又有炒作的嫌疑?”那 位顾客说自己听了儿子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好了 “文明伞”怎么一下变得这样复杂了?但不管 如何自己借的伞得先还回来。

  因为提供资金或者直接提供伞具赞助单位 在文明伞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赞助单位 的实力和他们想要追求的目标将直接影响文明 伞活动的发展。黄立新先生认为文明伞活动也 需要有规模效应这首先体现在可向顾客提供的 文明伞与参与活动的商场数量上“三年前河南 知名企业赊店酒厂向活动投资70余万元制作 3万把文明伞在北京流通(其中有一万把为后 来追加)加盟商场达到50余家这成为活动得 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当时每家商场的文明伞数量 少的有三四百把多的达一千二百把基本上满足 了下雨时商场内滞留顾客的需要。”

  他说日常生活中有“好心不一定办成好事” 的话没有相当实力和相当数量的伞具就投入到 文明伞活动中来同样对这项活动也未必是好事 当然别有所图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文明伞活动无疑属于公益性质但由于需要 赞助企业加入又有了商业色彩。基于中国人传 统的心理结构三年前发起者强调公益第一成熟 企业更是出于回报社会要做长线投入的考虑参 与了大大淡化商业促销成分的1996年的文 明伞活动然而恰恰是这种借弦歌传雅意的组合 形式使得原本不怎么“显山露水”的赞助单位 却收到了“彰显尊荣”的实际效果得到广大北 京市民的认可。但时至今日面对在文明伞活动 中各自为战、充分凸显商业目的的赞助单位当 初这项活动的策划人黄立新感慨地说不久前曾 有某大型跨国公司与他接洽希望投巨资介入北 京的文明伞活动但当了解到如今活动中一些近 乎急功近利的现象后最终以委婉的理由离去。 “对文明伞活动而言这确是个不小的遗憾”黄 先生无奈地说。

  还文明伞本来面目

  在每次文明伞活动中伞的数量总会逐渐递 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正因为如此社会舆论 中总存在着这样的声音“文明伞考验着我们的 市民……”

  作为这项活动的创意者黄立新先生对此始 终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当初的几万把到现 在的几千把伞无论各自回收了多少从形式上都 不能作为考验北京1000万人口文明素质的 依据否则文明伞上负载的未免有些过于沉重。
  采访中由于记者在1996年后至今开展 的文明伞活动没有发现其他更多的数据资料便 参考了黄立新提供的三年前北京在首次推出文 明伞活动后进行的一份调查。从当年6月1日 至9月10日他们对投放的2万把文明伞分6 次对商场文明伞库存保有量进行了统计6月1 4日总保有量19564把6月21日为16 502把7月11日为13211把7月14 日为11782把8月21日为6123把9 月10日降至3344把。

  关于还伞率的计算一直存在两种意见其中 之一便是用3344去除以20000名曰总 还伞率16.7%从这个数据看人们会说北京 人的答卷不及格但有人换了角度进行计算据组 织工作的人员记录从6月1日至9月10日北 京地区出现降水34次累计降雨在50天以上 理论推算平均每场雨后还伞率为95%(降雨 34次)考虑到伞是陆续送回商场的那么至少 还伞率也在70—80%之间返还情况基本良 好。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或许会发现两种计算方 式的孰对孰错并不重要就像黄立新所说两万把 文明伞在顾客之间流通算起来要有几十万人使 用了它们“小小文明伞让那么多遇到大雨的人 们得到了方便感到了温馨这其实才是文明伞最 朴素的面目……”本报记者陈金玉文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购物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