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送 Sina Ads.

  更新时间:99/02/05 首页>新旅人>媒体放送>《西南旅游》  

    人文荟萃
    
    奇对趣联欣赏
      
      理 贵
      
        每年春节,中国人都要在门上贴春联。王安石《元
    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两句诗,说
    的就是过年贴春联这事。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对联可
    分为门联、楹联、寿联、挽联、春联、喜庆联等等。对
    联充分利用了汉字的自足性特点,是中国文化的特产,
    最能见出中国特色。国学大师寅恪就持此观点,并且在
    一次主持拟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考试试题时就出了一道对
    对联题,上联是“孙行者”,下联的参考答案是“祖冲
    之”。但30年代的学生深受胡适(字适之)的影响,故不
    少考生都对以“胡适之”。显然无“祖冲之”那么准确。
    这个考试说明了对联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对联风格多样,除了高雅、高深的对联外,还存在
    着大量通俗易懂、幽默讽刺的妙对。璧如下面这副据说
    
    由朱元璋亲笔御题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对联内容充斥着暴力、恐怖。其实它只不过是明太
    祖为一户阉猪人家代写的春联,因为出自一代皇帝之
    手,气势就不同凡响了,而且紧扣阉猪的职业特点,奇
    巧、幽默。传说春联之风至明代得以大盛,就得力于朱
    元璋的这次代写春联。
    
      要论通俗易懂,应首推白话联。毛泽东纪念孙中山
    一联众称精辟,上联是:“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
    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下联是:“抗日
    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
    死对头。”复杂的一政治形势和政策被毛泽东支白话高
    度概括成对联,联语的行云流水,琅琅上口,不愧是大
    手笔。
    
      与毛泽东主席的严肃相比,冯玉祥将军有一幅白话
    联则具讽刺、批评的寓意。1927年,冯玉祥在郑州,一
    次开会,军政会姗姗来迟。冯玉祥即席书写一联:“三
    点钟开会,五点钟到齐,是否革命精神应该如此;一桌
    子水果,半桌子饼干,忘了前敌战士饥饿未曾!”
    
    
      至于方言对子,更是明白如话、幽默风趣。
      清末广东名士何淡如喜欢用广州话作对联。在一个
    文人聚会上,某公以“有酒不妨邀月饮”为上联征对句。
    何淡如低声嘀咕了一句:“无钱何必食云吞?”众人无
    不叹服。原来,馄钝在广东俗称“云吞”(四川人称“抄
    手”),而“云吞”与“月饮”恰成妙对。虽不高雅,却
    很贴切、诙谐。
    
      幽默通常离不开讽刺。讽刺南军阀谭延的一幅挽联
    就令人捧腹。谭延为人险诈,善于投机钻营。1912
    年他在长沙时问律师:“近来怎样?”律师回答:“混。”
    他大笑道:“好!鱼龙混杂是混,仙女游戏也是混,混之
    用大矣哉!”谭延以“混”入世,最后“混”到了国民党
    政府的行政院长,又得了个“水晶球”的外号。他死后,
    上海某报刊登了一个署名“解泪”的人写的挽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
    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领滚而已,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
    滚,滚进棺材。
    
      化用谭延的“名言”、诨号入对联,间用叠字,活
    画出谭乐的丑态。
    
        关于讽刺,解放前有一幅数字对联也是家喻户晓
    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依
    据日常经验,上联缺“一”,下联缺“十”,合起来
    是“缺一少十也即“缺衣少食”,横批明显是“没有
    东西”。感情”强烈时,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甚至
    当愤怒到极点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此时
    干脆就不用语言了。1949年“四.一“事件,举行反饥
    饿、反内战的南京大学生遭到国民党特务警察血腥镇
    压,学生被打死二人。几天后,人们为殉难者举行了
    追悼会,会场有幅无字挽联:
    
      对联无字胜有字,不仅强烈地质问、控诉了屠夫,
    而且表示了血债血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语言在这里
    成了多余物。此联堪称空前奇联。
    
      出门游山玩水,总会在名胜古迹读到许多或古雅,
    或奇趣,或诙谐的对联,那么,请你一定停下来慢慢品
    味,才不虚此行。
      



西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