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送 Sina Ads.

  更新时间:12/01/98 首页>新旅人>媒体放送>《旅游》  

    “白领”三人行 
    
    文/步雄
    
    骑“大哈”兜风的小叶
    
    
    小叶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职员,他有一个近乎痴迷的爱
    好——玩摩托车。三年前,小叶调到这家公司并马上富裕
    起来。治富后,头件事就是买车。三年买了三辆车,航天
    牌小五○(0.5公升排量),七○型嘉陵,直到今天胯下的美
    国原产,1.2升排量的大“哈雷”(也有译做哈利的),小叶
    的玩车生涯严格讲是从拥有“大哈”开始的。
    
    哈雷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摩托之精品之极品,拥有它
    的人就等于拥有一种品味和情致,骑着它可以在地球范围
    内便当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么说,您对哈雷难有感
    性了解,咱先侃侃它的模样儿。其外观极具挑战性,它的
    支撑前轮的前车叉奇长,座位又矮,骑车双腿前伸,两臂
    如猿般搭扶住车把,整个人懒散飘逸,亦庄亦谐,很有点
    “大爷”或“少爷”的派头,故又称“太子车”。骑者最
    讲究皮装裹身,下摆处坠有皮穗,车子飞驶时连同车把上
    的皮穗嗖嗖地飞掠如燕,格外张扬。哈雷车由于马力强劲
    ,开起来声如雷鸣,但不焦、不躁,滚滚的如军乐队中定
    音鼓的轰然之响,有些人为求声响效果不惜拆下车子的消
    音器……
    
    以上这些,小叶认为太“匪”不足理会。他与他的“大哈
    ”是一对“文明伴侣”。他不参加北京“哈雷族”的聚会
    ,据说东北四环路边有一处咖啡馆是他们汇集的地方,那
    里总有不定期的集合、出游,傍晚出游时,几十人如天边
    聚来的闪电、滚雷轰然而过,其势威猛。小叶只是默默地
    爱车,默默地骑车,从不矫张。小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伺
    候“大哈”,这个双缸大尤物总是被他擦洗得一尘不染。
    他依次把车的前、后轮档板都换了,又换上了电镀车轮护
    圈、油箱装饰条儿,后衣架上驮上了两只极其夸张的黑皮
    箱,上边饰满金钉。打开看,里面有指北针、交通图、打
    火机、瑞士军刀、钓鱼杆……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
    引伸小叶的休闲生活。  
    
    小叶一到休息日便出外“溜车”。这种时速可达200公里的
    追风怪物平时很难尽兴,全凭小叶的每周一溜。人家旅游
    去风景名胜,小叶专拣一级公路。他不为观风望景,只图
    骑行时的轮上的淋漓之感。小叶人稳车也稳,一般不超80
    迈。车行间,大哈独特的柔性颠簸和随着加油出现的一次
    次大兽般的窜动感分明像一种强烈的撩拨,很爽人的撩拨
    。小叶伴着双风过耳的呼呼之响,眯看着前方火速后退的
    路径突然就有一种阅尽人间风月的快感生出来。这时候,
    整个人便渐入一种超然于现实的意境。小叶爱写点东西,
    每次兜风回来,准有一些灵感被他在路上攫住带回家来,
    流淌到稿纸上成形为一篇挺出“彩”的文字,其中有不少
    被报刊、杂志刊发出来。有散文、随笔,也有大篇的社会
    写真。小叶有个梦想,有朝一日出本集子,取名曰《轮上
    人心语》。  
    
    前不久,小叶出差深圳。在那小渔村发展起来的高密度的
    小城市里,小叶时常失眠,他想念北方城市间那一望无际
    的大公路,想念给他亢奋、给他遐想的大哈。白天没事儿
    的时候,总爱往街边的摩托车存放处凑。捏捏离合器,踩
    踩踏板,甚至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替人家掸那车体上的灰尘
    ,同事们戏说他是“车奴,车疯,车的情人”,他笑而不
    答,挺受用的样子。他知道,没有车的日子他算过不下去
    了。
    
    去秦皇岛海钓的陈忱
    
    在秦皇岛,有一座踞海而建的海上运动项目俱乐部。那是
    1990年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而建的。现在,经常有一些
    海钓者在俱乐部的防波堤上执竿,其中差不多每周六,都
    有从三百公里外的北京赶来的一位中年人,他叫陈忱。  
    
    北京有众多的湖泊、河流、鱼塘、陈忱皆不喜欢,他为了
    独享临海垂钓的壮阔之美,甚至专门在秦皇岛市买了一套
    近四十平方米的独居室。陈忱是“白领”,就职于某家合
    资公司。独身,由于收入不菲,他很有勇气的花二十多万
    元在秦皇岛的一个凭海临风处买了那套房子并开始了差不
    多每周一次的“流动生活”。
    
    最初,北京到秦皇岛的火车全程需要6个多小时。陈忱是一
    个生活极有规律的人,他在火车上从容地铺摆他的休闲生
    活。浏览一周的报纸(因为忙,往往顾不上看)用笔记本电
    脑整理他一周以来的工作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在下周加以
    注意。通过手机随时和北京的一些客户联系,现代化的通
    讯手段已经悄然间把人们搞定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空间里,
    通常再紧急的事务,除非上司拍板,他是不会舍弃他的周
    日之行的……
    
    他一般在上午十一点多钟来到那处属于他的寓所。房子已
    被打扫过,他委托一位小区的无业老人每周五帮他彻底打
    扫一下房间,免得房子里尘埃满地。他每月付给老人60元
    钱,这显然是一桩挺不错的劳务。这里临海,空气湿润,
    清新且无尘,用不着像北京那样每日都要着力地扫荡那些
    从门缝、窗缝飘入的尘土(这些,陈忱不久便知道了,于是
    便辞掉了老人,他通常不做午饭,也顾不得休息就往海边
    跑,直到拿起钓竿才忙里偷闲地对付几口面包、香肠。海
    钓——是他崇尚的精神大餐。
    
    一般是在距海面二三米高的围堤上执竿,遇有渔民撑船过
    来招徕便划到距海滩约四五百米远,越过拦鲨网的深处钓
    ,两个小时三十元,可以品味波涛中的起伏跌宕,很值得
    的。海钓不比塘里、河里,要的是那股子翻腾劲儿。粗钩
    、粗线,没有鱼漂,全凭钓者的手感和观感,有点押宝的
    意思。顺一根线系十个钩,花二三块钱买海边孩子们捉来
    的一捧(约四五十个)鱼虫子。鱼虫子头衍尾弯成一个圈穿
    透在钩子上随意甩下海,无需太大的耐性,眼见鱼线逆风
    而动,上下窜掇就迅疾出竿,十之有七,那活物便在钩上
    跳跃了。鱼成群而动,钓上来的多为一类,大小却不一。
    多有鲮鱼和一种至今叫不上大名的“楞子鱼”。陈忱通常
    六点收竿,那时日落天昏,肚内饥饿(不钓鱼时陈忱从未感
    受过这种难得的健康信号)。不回家,直接打辆夏利,五元
    钱坐到市中心金三角一个不起眼的小馆。钓得的鱼或五斤
    或十斤悉数交给老板。老板不用多言,小姐迅速过来给沏
    上一碗菊花茶,厨子敲锅响碗的为陈忱做几样家常菜。陈
    忱和老板有约在先,来这里足吃足喝不言钱。只一样,鲜
    鱼尽数放在后厨充做饭资,多不退少不补。钓鱼的陈忱不
    吃鱼,只选一尾小鱼浓浓地熬了汤端上来,咂一口,鲜香
    之至。这样的日子陈忱觉着有点像王羲之以字换鹅,潇洒
    也不失实惠。
    
    是夜必有一通好睡,次日中午返京前,陈忱有时在“天下
    第一关”,有时在老龙头长城入海处。在这地方特能感受
    到一种历史的悠远和厚重。旅游淡季的秦皇岛,大街上、
    风景区里素无几人,当地人比喻:找根丈余长的大杆子,
    可着闹市区打着横走也扫不着人。如此幽静的地方令陈忱
    留连忘返。留恋归留恋,陈忱必准时登上十二点返京的火
    车,第二天的紧张、繁乱的生活又向他招手。若想再度松
    弛,只好等待一周。
    
    “吧虫”小冉
    
    如果说,前两位“独行侠”式的消闲方式代表了一部分白
    领阶层趋静、趋缓的避世心理。那么,还有一部分人就专
    门寻找开放式的公共交际场所放松自己的神经,比如酒吧
    。最初的酒吧是饮酒的小馆。如此说,酒吧便不是西方的
    专利,中国的酒肆、酒馆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现
    代的酒吧早已超越了古典酒吧的功能,西方的酒吧已经成
    为各阶层人士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社交场所之一,它在
    促进人际交往,调整紧张心态,稳定社会关系方面有其独
    特的功能。近年来酒吧在北京快速流行,首先吸引的是一
    批前卫的年轻人,小冉就是其中一个。小冉是个25岁的女
    孩,漂亮、苗条、豪爽、好交友,小小年纪在一家广告公
    司作公关主管,月薪顶得上她父母工资总和的一倍。女孩
    好消费,有钱的女孩更如是。小冉的消费是“泡吧”,小
    冉的工作性质每天要面对很多客户,话说得再多也是功利
    性的,没兴趣。下了班的小冉找到了一个轻松结友、倾心
    交谈的好去处——红桃酒吧。这是北京三里屯众多酒吧中
    的一个,吧里布置得犹如十八世纪欧洲的乡村,渔网半挂
    在墙上,老式留声机发出沙哑的乐声,一辆老爷车好似破
    墙而入,那上面装置着擦拭得明光瓦亮的啤酒机,服务员
    一律是老人,一个个笑得很有深意。光线很暗,火车座适
    到好处地划开一个个相对闲适的空间……小冉从不独来独
    往,她总是约四五位朋友同来,他们各要一杯啤酒或饮料
    慢慢地咂品。他们放松地侃,话题信马由缰,从世界杯足
    球赛到麦当娜的不安份;从泰坦尼克号上那位丰腴美人罗
    丝到小山智丽的离婚……他们尽性地玩,“敲三家”、“
    扔飞镖”、“猜谜语罚酒(输了只抿一口,决不狂饮)他们
    决不高声喧哗,乖乖地像几个在课堂上做小动作的中学生
    ,这里的环境不允许他们放纵地叫嚷,大家都在遵守着这
    样一个规矩,谁也不许超过老留声机的声音,那是大家共
    享的一曲销魂曲儿。人们来到这里是二分喝酒,八分怡养
    性情,把玩环境,大家自嘲地把自己称做“吧蝇”、“吧
    虫”、“吧三”……
    
    小冉漂亮的面容和雅致的风度使她从始至终成为吧友们的
    精神统领,她面对他们有一种倾诉的欲望和倾诉后的愉快
    ,她总是十分痛快地向他们诉说自己处世的新奇感受以及
    遇到的一些难题。比如说,某位上司给她买了一块随时散
    发香味的名贵坤表,要还是不要?某客户暗示要与她共享价
    值不菲的回扣,是婉拒还是接受,吧友们总是很认真地替
    她分析、出主意。青年男女在一起难免会爆发出情感的火
    花,但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启齿,独留一份对生活和友情的
    眷恋之感在心底。他们觉得在这里有一种慢慢咀嚼幸福的
    美好滋味,现代的年轻人很注重生活的形式也很善于把握
    美好享受的度。
    
    每当夜幕降临,酒吧以其独有的神秘风韵吸引着一批年轻
    人。他们大体是小冉一类的熟客,这一时走了,那几个来
    了。于是酒吧的轻音乐和明明灭灭的霓虹便一直朦胧到午
    夜。
    
                         (栏目编辑:李铭)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