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送 Sina Ads.

  更新时间:99/03/10 首页>新旅人>媒体放送>《旅游》  

        旅游大特写
    
        Tour Panorama
    
        银肯响沙探秘
    
        文、图/郝诚之
    
        响沙之谜曾经引起众多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你想知道
    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北京大学女教授李孝芳、美
    国地貌学家梅尔霍恩等人的考察之后,中国几位学者的意
    外发现吗?
    
        早春的响沙之歌
    
        离开内蒙古包头,过了栏杆耀眼的黄河大桥,已近中
    午。
    
        吉普车行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柏油公路上。鱼米之乡
    大树湾和满城绿树的树林全都像画面一样在车窗外掠过。
    快到瓦窑汉墓群时,司机小赵把方向盘一转,车拐下西面
    一条辙印明显的土路。
    
        “坐好!车要跳迪斯科了!”话音未落,大家就像喝醉
    酒一样摇晃起来,车门剧烈地抖动着,人们的话音也连贯
    不起来了。好在时间不长,就进入一个开阔的河谷:好大
    的一个季节性内陆河床,东西足有100米宽,东岸岩壁陡
    立,西岸沙峰绵延。在塞外早春刚开始消融的罕台川冰道
    上行车,“嚓!嚓!”的冰裂声真叫人提心吊胆。
    
        突然,车子一个右转弯,停在了月牙形的河弯边。
    
        “这就是库布其沙漠的响沙湾,西面这座海拔1150多
    米高的‘大骆驼沙’就是我国的‘三大响沙’之一——银
    肯响沙。国家最近已把这里辟为旅游点,你们是慕名而来
    的第一批。”原伊盟科委的乌农同志打开车门,指着左侧
    仰脖才能望见的大沙堤对我们说。
    
        沙漠会唱歌的公开报道最初见于某通讯社的一位大惊
    小怪的记者。他在我国12大沙漠之一的新疆塔克拉玛干随
    考察队采访。有一天晚间在百米左右的沙丘顶上宿营时,
    爬上沙丘猛然听到了“嗡嗡”的声音,一联想维吾尔语“
    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他就不由得紧张
    起来,以为是“幽灵之歌”。
    
        其实,这就是“鸣沙”,又叫“响沙”、“哨沙”、
    “音乐沙”,是沙漠的一种奇异现象。我国的最早记载,
    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司马迁的《史记》、刘敬叔的《异
    苑》等都有描述。“丝绸之路”甘肃敦煌莫高窟附近的鸣
    沙山,响声如滚滚车轮,又如“八面埋伏”的琵琶古乐,
    乃源自古“沙岭晴鸣”的“敦煌八景”之一。京兰铁路必
    经的宁夏中卫沙坡头号称“世界沙都”,附近的响沙高1
    20米,殷殷作响时,声似鼓角相闻,深沉幽远。
    
        银肯响沙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我顾不上疲劳,兴致
    勃勃地向沙丘走去。它面向东南,坡长100多米,高60多
    米。手脚并用才攀登得快些,我一口气爬上了十几米。听
    听吧!下滑至底居然毫无声响,这是怎么回事?
    
        “来得不是时候,老郝同志!”乌农对我说:“每年
    5月到10月,阳光近乎垂直照射,沙子热得烫手的时候才
    有希望听见响声哪。现在地没解冻冰没消,你就想听沙漠
    唱歌,没门儿!”
    
        果真如此吗?我不甘心。一边向月牙湾的北侧中心移
    动,一边用手刨沙,依然没有反响。正在我快失望时,指
    缝间忽然“嗡”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有第一声就有第
    二声,我双手拼命刨起来。“嗡嗡”变成了“轰轰”,琴
    声变成了雷鸣。我兴奋地大喊“响了!响了!”,使足力气
    第二次向沙堤中部冲去……
    
        这回我如愿以偿了:像汽车在身旁开动,像飞机在头
    顶盘旋,像《鄂尔多斯舞》的铜号在回荡,连绵不断的“
    轰轰”巨响伴着细沙粒的倾泻而下,把我一直送到沙丘脚
    下。
    
        同行的另两位科学记者都一试为快,喜出望外,司机
    小赵也说不枉此行。我们3月4日的考察结论是:第一,像
    骆驼队一样的沙丘链只有与月牙形河床平行的80多米的一
    段才有沙鸣现象,其余沙丘形状相似,但与音乐无缘。第
    二,“银肯响沙早春不唱”的定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静电说”与“共鸣论”
    
        响沙之谜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兴趣。中国科学院副院
    长竺可桢,1959年70高龄参加野外考察时,曾以浓厚的兴
    趣爬上宁夏中卫的沙丘下滑,作响沙的实验。北京大学地
    质地理系女教授李孝芳在新疆等地考察沙漠后,在1962年
    5月出版的《我国的沙漠》中宣称:神奇的“沙鸣”现象
    “已经为近代科学打破了,这种声音原来是一种极为干燥
    并且带电的沙粒在外力作用下,彼此冲撞摩擦所发出来的。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美国珀杜大学地貌学家梅尔霍恩。
    
        李孝芳教授曾经对内蒙古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的“
    特殊共鸣箱”理论感兴趣,笔者曾见过她的亲笔信。在她
    推荐下,《地理知识》以“响沙”为题报道了内蒙古学者
    介绍银肯响沙的文章。他认为沙丘下面存在的潮湿的沙土
    层和罕台川水汽蒸腾形成的“墙”构成了银肯响沙的“特
    殊共鸣箱”。我们在东胜拜访他时,他还满自信地告诉我
    们,160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中只有罕台川畔的银肯湾
    具备了“特殊共鸣箱”的苛刻条件,别的类似沙丘不响;
    这个沙丘离开了这个特定的地点也不响。一位日本科学家
    曾经把响沙搬到他们后花园唱歌,结果一挪地方就哑了。
    
        三个记者的发现
    
        3月7日夜,在鄂尔多斯我们做出了如下决定:仿照美
    国得克萨斯大学林赛教授工作组的方法,把银肯响沙的“
    歌声”录下来;移开当地响不响,也要亲自试一试。
    
        3月8日上午11时,我们3人又来到银肯响沙,虽然大
    河槽里北风呼呼,沙粒打在脸上生疼,但响沙依然用殷殷
    如雷的歌声迎接了我们。当我和《深圳商报》主任记者田
    文仲在沙丘底部搞移动试验的时候,青岛出版社总编徐诚
    和伊盟的林业工程师吴健雄提着录音机一口气爬上了银肯
    响沙的顶部,发现60米高的银肯沙主峰背后是一望无际的
    复合沙丘,小沙丘居然都能唱歌。他们把沿途所见所闻都
    录了音。
    
        响沙离开大沙丘1米、2米、5米,都照响不误:不过
    不是林赛教授他们的办法——“把沙子堆起来,然后再把
    它们推开”,而是把沙子摊开,用力向中心挤压,每次都
    “嗡嗡”作响。
    
        当天下午2时35分,我们随车携带的银肯沙在黄河大
    桥上试验,响了。3时50分,在包头火车站门前试验,响
    了。晚8时30分,在呼和浩特内蒙古日报社家属房试验也
    响了。第二天中午依然响。3个多月后的6月11日下午7时,
    当众表演依然响!
    
        我们三人共同认为:响沙离开当地的特殊地貌、地质
    环境居然“歌喉依旧”是新的发现,异地保持“歌喉”3
    个多月也是史无前例的。
    
        待突破的世界难题
    
        沙漠发声的现象在地球上已存在许多世纪了。除我国
    外,中东在6世纪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在贝鲁特的一个山
    洞里,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打手鼓的声音;在西奈,作家
    感到这种声音像是远方的大炮在轰鸣或是从一个风琴里发
    出的深沉音调。美国内华达沙漠里的“石英砂歌唱”时,
    “像一把低音提琴的音响,有时像一只雄猫在栅栏上叫唤”。
    而新近发现的美国加里福尼亚的贝尔山,沙地发出的声音
    就像“用手指摩擦玻璃杯的边一样”。除沙漠地区外,海
    滩、湖滨也不乏其例。与夏威夷的檀香山相隔120公里的
    考爱岛的海滨附近,有一座长800米、宽18米的沙丘,人
    在沙丘上行走,也会听到“类似狗叫的声音”。
    
        各国科学家都觉得这是个谜。至今,静电摩擦、石英
    共振、空穴来风、音箱共鸣等都不能算是最完满的解释。
    
        如此多的沙漠,何以只有几处沙鸣?显然,特定的地
    质、地貌、沙粒特性、均匀度、水文条件等关系极大。海
    滩、湖滨有水渗入自不必说,我国三大响沙脚下都有泉水
    、河水,且都特具月牙形状,是不是一个共性?
    
        银肯响沙迁移他处照响不误,显然比日本响沙高出一
    筹,但只拿静电摩擦能说明吗?银肯湾相邻相似的沙坨有
    的是,只有月牙形的一处能唱歌,离开地域的特殊性无法
    解释。但该处的响沙挪了地方照样响,说明特性得到保持
    且三个月无妨,这是电性呢?还是磁性?还是电磁感应?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世界难题——响沙之谜啊,谁
    能倚天抽剑、首先突破呢?
    
        (栏目编辑:陈力朴)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