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送 Sina Ads.

  更新时间:99/03/10 首页>新旅人>媒体放送>《旅游》  

    旅游区莫架温柔刀
    
        文/木一图/张永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
    证明,我国各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和风俗文化是十分宝贵的
    旅游资源,善于采掘开发者,不是因之形成了特色独具的
    风情旅游产品,也会使之为固有的旅游产品增辉添色。而
    且,这是一座蕴藏十分丰厚的矿藏,只要善于发现开掘,
    健康地利用,就会常掘常新,受益无穷。若是胡采乱掘,
    以畸求胜,以丑为美,非但不能赢得市场,还会招致“上
    帝”的愤怒,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自身形象和失去
    市场。
    
        “上帝”来信叙说愤怒
    
        1998年年底,一封读者来信寄到了《旅游》杂志编辑
    部,述说了他在贵州省某景区的奇特遭遇。信中说:
    
        我从北京到贵阳,闲暇去游××湖。马达轰鸣,游船
    缓缓驶向湖心。湖上有薄雾,空气湿润清爽。平日生活在
    喧嚣的城市,忽置身恬静的绿水青山间,实在很惬意。导
    游讲,湖区内依山傍水处建有侗、苗、布依等少数民族村
    寨,寨里的人会表演民族歌舞欢迎大家,此外还有极具特
    色的蜡染等工艺品供人选购。到了村寨,才知所谓民族村
    寨其实不过是娱乐场、购物城,除了专为游客观光而建的
    一些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尚可观,其余便令人索然。游船穿
    岛过寨,最后来到一处苗家村寨。寨门大开,笙箫和鸣,
    穿民族盛装的苗家姑娘分列两侧,头上各色花枝招展,恍
    若仙人。我走在前边,刚跨进寨门,一位姑娘上前端酒给
    我喝,口里还唱着词。我知道这是苗家的拦门酒,低头饮
    尽。姑娘把一件香包套到我脖子上,又将一打结红绶带斜
    放在我肩上,拥我上楼。我有些飘飘然,暗想自己人已中
    年,皮粗肉厚,却得姑娘青睐。同来的游客有几位也与我
    相似,在“仙人”陪伴下,一副喜不自禁的模样。到了二
    楼,众人坐定,一位男司仪便宣布“婚礼”开始。我顿足
    叫苦,心说这不成逼婚了?虽是游戏,却也使不得。转念
    又想,入乡随俗,今日权且从了,只当过把“新郎”瘾。
    屋内八对“新人”隔桌分两排对坐,司仪煞有介事地逐项
    宣布着婚礼程序:“夫妻”对拜;“新娘”给“新郎”倒
    酒、剥糖;“夫妻”在一窄长凳上互换位置。众“夫妻”
    洋相百出,引来看客阵阵笑声。我偷瞟“新娘”,大约只
    十八九,虽非眉似春山,眼若秋水,倒也五官端正,加之
    极尽温柔体贴,令人不禁暗生惜香怜玉之心。
    
        婚礼最后的节目是“夫妻”入洞房。众“夫妻”鱼贯
    走进旁侧一小屋内,刚坐下来,司仪便宣布“婚礼”结束,
    每位“新郎”须交50元“婚礼”费,另再给“新娘”钱币
    若干。我立时清醒许多,原来逼婚变成了绑票。看这架势,
    不交钱是断断走不出这屋子。无奈掏出钱包,一翻大惊,
    里面除一张50元,其余全是百元钞票。斜眼一瞧,“新娘”
    双目如电,正虎视耽耽盯着钱包。紧迫间不容犹豫,狠狠
    心抽出50元给司仪,抽出100元给“新娘”。在把钱交给
    “新娘”的瞬间,感到俩人的手都有些抖。屋内一位“新
    郎”有急智,借口事出突然没有带钱,逃过此劫。钱一收
    完,后门大开,众“新郎”如逢大赦,从屋内鼠窜而出。
    出寨门时,心里憋闷,低头疾走,“新娘”却偏站在寨门
    口满面春风地招呼,叫我下回再来。我心说:“拉倒吧,
    没下回了。”挨宰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平心而论,这项活动还算有趣,至少使未婚人预先演
    练,已婚者鸳梦重温。只是参加者应自愿,收费也应公平,
    能收回成本再加微利即可。如此,则游客必称许。不过,
    因收费未如人意,我劝诸位男士去××湖苗寨务必小心。
    ××湖有把温柔的刀!
    
        由服务小姐扮“新娘”与游客举行“婚礼”这种活动,
    不知从何地由谁家开始引入旅游经营活动,依照的也不知
    是哪个民族的风俗。据笔者所知,开展这种民俗活动的地
    方很多,各有各的版本。有的说是土家族风俗,有的说是
    苗家风俗,有的干脆说就是汉族风俗。像这位读者来信所
    说的××湖风景区还是比较温良,比较儒雅的,也宰得不
    甚狠。有的地方,把游客请进一个封闭的地区,如江中孤
    岛之类,达不到一定消费水平,游客自己甭想出来,而“
    婚礼”和“婚礼”后的活动,更是恣肆,陪酒、陪餐、陪
    跳舞,陪游还则罢了,有的当众要背起“新娘”,背入“
    洞房”,这一“背”,少则也要50元、100元人民币的“
    红包”。有从某景区归来者,言说,“背新娘”的景状,
    不堪回首。浪言浪语者,被宰下的一刀不会木钝,也得不
    到同情;无奈者,汗颜中设法逃之夭夭,捡回了个便宜。
    
        在旅游区特别是旅游城市中,利用少女架设温柔之刀,
    并非给游客举办“婚礼”这一种形式,但不管形式怎么变
    换,都是以色相招徕客源,是“三陪”的变种。
    
        巧借温柔
    
        有“遍地开花”趋势的“背新娘”活动让人感觉景区
    在民俗文化经营开发上的思路之窄,也反映出经营者急功
    近利的一种心态。
    
        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非要以损害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和公共道德,招致游客不满和抗议为代价的。
    
        福建省闽东一带是畲族人的故乡,畲族茶艺颇有特色。
    同是以婚礼为贯穿线,他们的茶艺民俗活动却赏心悦目。
    
        笔者到闽东福安市参加过畲族旅游文化节。市文化馆
    的同志在深入考察采访后创作的一台节目别开生面:一个
    小型的表演队,在台上以舞剧形式展示畲族民间茶艺、茶
    俗;迎新娘中女方怎样“刁难”迎亲伯,迎亲伯怎样以技
    艺高超类同杂技的“宝塔茶”赢了女家把新娘接走,婚礼
    上新娘如何巧创新茶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每一种茶艺茶
    技和表演中,都配有浩浩荡荡的“畲家女”组成的献茶队
    伍,她们徐徐鱼贯入场,把茶一杯杯送到客人手中让你去
    尝去品;舞台由此而扩大到整个大厅,所有的游客都成为
    了整个茶艺表演中的一个角色:你就是婚礼上的来宾,你
    就是男方或女方的亲朋。表演结束了,你却仍在回味咀嚼
    那茶艺茶俗表演中的每一种美。
    
        海南火山口公园近旁的一处餐饮区,在萧条的海南旅
    游中显出非同一般的火爆,到海口的中外旅游团都在那里
    安排一顿晚餐。一个是那里的小黑羊火锅颇具特色,肉鲜
    味美,不吃是种遗憾;一个是穿插其中的海南少数民族歌
    舞表演。演员多不是专业的,但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
    舞蹈的语汇和内容是大多数游客陌生的,新奇感中得到美
    的享受。表演不单收费,餐饮价也许贵点,但却是明码标
    价。你自愿你才来。
    
        成都的一家火锅城也用此类方法,结果座无虚席。城
    主向食客介绍演员,也介绍食客。笔者与一班朋友进去用
    餐时本是带着一肚子气去的:导游不够仁义,私加费用,
    到火锅城用餐也没有事先详加说明,座位还显得过于拥挤。
    隐含的愠怒不知怎么就被火锅城老板发现了。他先是暗暗
    嘱咐推自选餐车的服务员小心伺候,又在迎宾致词中大声
    地向所有食客介绍,在今天的来宾中有我们这帮“贵宾”,
    让我们很是惊讶感慨了一番,他是怎么知道我们身份的?
    T型舞台上的表演开始后,被称为歌后的小姐,特意说明
    下面的一首歌是献给我们的,这简直使我们受宠若惊了。
    我们不是任何一级政府或任何一家企业邀请的,在火锅城
    里,是举目无亲的飘零者,如此厚爱实难消受。便自觉起
    劲地为歌者鼓掌,买鲜花送她。好在钱也不多,5元一束。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给了这种待遇的并非我们,几乎
    所有到场的有组织的用餐者都被点着名得到了歌者的真诚
    奉献。
    
        老板会做生意。
    
        在笔者所到过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区,最善开发民族民
    俗文化资源的当属云南。
    
        云南石林的导游小姐穿着一色的撒尼族服装。游客在
    售票处花15元买了导游票,就会被分配来一个导游小姐,
    负责景区内的全程导游,她们讲解得很认真,童叟无欺。
    
        在昆明民族文化村,好几个少数民族村寨都有专为游
    客准备的民族民俗歌舞表演,花钱不多,就可以欣赏到内
    容丰富的民族歌舞。这些表演者自己跳,也拉着游客夹杂
    在队伍里一起跳。节奏简单、明快、易学,跟两圈就能跳
    出个样儿来,参与性的快乐让游客实在不忍离去。而周末
    的游园会,15元的门票里,不但含了观赏费,也含了教授
    费,分设在公园各处的各个民族的歌舞场地都有身穿民族
    服装的小姐在教你跳舞。那是集体授课的形式,她在前面
    边说边比划,你在后面排了队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大多
    数游客最爱学的是傣家的孔雀舞,而我和我的同伴们则对
    竹竿舞更感兴趣,两个人蹲在地下握竿打出节奏,两个人
    踩着节拍在碰合碰合的竹竿中跳进跳出。民族舞蹈的自娱
    自乐比卡拉OK的那种自娱自乐更来劲。
    
        在去边境打洛的途中参观时也会碰到打扮得花枝招展
    的妙龄少女与你合影留念。她们从不拉客,静静地坐在秋
    千上,秋千前有个小筐,筐里放着一块一张的票子,那是
    用实物来告诉你合影照一次像的价格是多少,想照就把钱
    拿出来放进竹篮里,静静地坐或站在傣家少女身边,照完
    相走人。
    
        云南的风景有看够的时候,这种充满情趣的民俗活动
    却越参与越上瘾。
    
        云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云南的民族文化经营活动
    价格低廉,且从不强买强卖。
    
        游客并不拒绝健康的温柔,在自愿的原则下也显得慷
    慨、大方。
    
        相比之下,悬架起的温柔之刀是多么可憎可恨!
    
        (栏目编辑:于海丹)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