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放送 Sina Ads.

  更新时间:99/03/30 首页>新旅人>媒体放送>《旅游》  

        袅袅香茗醉流霞
    
        文/陈力朴  图/詹富华
    
        两腋清风起
    
        我欲上蓬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幅寒夜
    饮茶的温馨画图因了遍布巷尾坊间的茶艺馆而愈发鲜活生
    动了起来。三五好友在朴雅幽静的茶室饮茶谈天,让袅袅
    茶烟淡淡茶香浸润都市的浮躁,逐去红尘的喧嚣,让疲累
    的灵魂找到一个清静闲适的空间小憩,于是,渐渐地,茶
    艺馆便成了京城风雅的带有文化气息的休闲时尚。
    
        “南方之嘉木”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氏,闻于鲁
    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唐朝曾为“比屋皆饮”、“投钱
    取饮”的饮茶黄金时代。提起茶文化的兴盛渊源,有一个
    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功不可没,他就是唐代被誉为“茶仙”
    、奉为“茶圣”的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为考
    察茶事,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独行山野,
    深入农家,著就一部撼古烁今的巨作——《茶经》。《茶
    经》穷古贯今,对唐代茶事的兴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茶树的最早起源是我国的云贵川一带,六朝之前尚未渐
    中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光华四射的鼎盛年代,政通
    人和,经济繁荣。经济的殷实,交往的需要带动了茶叶的
    消费,于是南方的茶叶渐进中原并发扬光大,从制作工艺
    到茶具、环境的讲究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南茶北运繁
    荣了南北贸易往来。这时陆羽的《茶经》问世,愈发带动
    饮茶之风之日盛,“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处处事春茶”
    的诗句就说明了这一点。盛唐政道开明,宗教盛行,僧道
    生活也为茶道的兴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佛道二教,
    自汉朝起,经南北朝的发展,到唐朝达到极盛阶段,寺院
    和僧徒道众以茶为教,形成饮茶礼仪。茶具的要求等茶道
    艺术的开创者,因而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达官名士、高僧仙
    道的倡导使饮茶之风在唐朝达到顶峰。“古人亦饮茶耳,
    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唐·封演
    ·《封氏见闻录》)
    
        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发人深思。今日的京都,随处可
    见身着锦绣和服、温恭秀丽的年轻女子在宾馆大堂、商厦
    一隅摆开阵势,极有耐心地表演着精致繁复的日本茶道。
    其实,日本茶道是由中国传去的。唐宋佛教盛行,佛界僧
    侣往来频繁。宋理宗开庆元年,日僧南浦照明来到浙江余
    杭县(今杭州)的著名寺院径山寺拜虚堂和尚为师学佛。他
    回国时,把径山寺茶俗带回日本,从而衍生出今天的日本
    茶道。人说“茶禅一味”,因而日本茶道中的要义“清、
    和、敬、寂”便与“禅”的汉语之意“修心”、“静虑”
    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历史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感受紫藤庐
    
        初识紫藤庐是一个中秋月夜。游赏完花海人潮宛如白
    昼的天安门广场之后,踏着如水的夜色,从南长街向北走
    去。高高的灰墙,宽整的长街,古槐的浓枝,静谧的四合
    院,一派皇城脚下的市井风情在漫柔的月光下别有韵味,
    威严博大中拥有着宽厚淡泊,宁静幽深里蕴涵着神秘悠远,
    空气中凝蓄着迫人的大都气质,落叶里飘零着如歌的诗情。
    正在这时,一处翠竹掩映、苇帘低垂的朱红雅舍象磁场一
    般攫住了我的心怀,之所以说是“心怀”而非“目光”,
    实在是这一处红灯漫坠、光影柔丽的中式房舍用她那无可
    言语的味道阻拦了我。驻足、凝望、仰视,“紫藤庐茶艺
    馆”几个诗情画意的凤舞之匾檐下静悬。稍事踌躇我便推
    门而进,淡淡檀香潺潺水流,碧绿藤枝绯红干花,蓝花瓷
    坛插满书卷,一对佛像宁和超然。这时一黑缎瓜皮帽湛蓝
    长绸衫的年轻女子背衬着一室浓郁古旧气息的褐色家什亭
    亭而立,这场景令我的感觉打了个机灵:莫不是一脚踏进
    《红楼梦》中的栊翠庵?若不是蓝衫女子唇红齿白灿然一
    笑,还真有如梦境中妙玉当前的错觉呢!“妙玉”听完我
    的问询,转身拿来一把折扇,“啪”地一声打开,扇面上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篆,中英文茶名介绍井井有条。
    征得同意后我小心翼翼地看了看一扇扇古朴的格子木屏围
    成既一目了然又相对隐秘的雅室,悬坠的葫芦,布画及一
    幅幅清代卖耍货的剃头挑子等市井民俗老照片,融合着低
    回的笛声,这一切一切,令人感受到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情
    景和宁静轻松的天然野趣,这意境是那样地先声夺人而不
    同凡响。我想,在这长街的深处,在这落叶纷飞的深秋,
    坐在这极富东方情韵的浪漫茶室,慢啜细饮,喁喁清淡,
    看殷殷琥珀色,任清思随云飞,该是多么怡情悦性的心灵
    享受呢!
    
        芝兰逸清芬
    
        因为牵挂、因为喜欢,于是就有了一个月后的第二次
    造访,并见到了清丽活泼的紫藤庐女主人杰。杰身材修长,
    黑发如瀑。纤纤玉指掀开印有昭君出塞图的粗布门帘,将
    我迎进一间绿萝飘曳、细苇悬窗的茶室。四周木屏古褐,
    载有着似曾相识的旧岁遗痕。杰抚着高及房顶的一扇扇围
    屏告诉我:这些木屏都是晚清时钱庄的门板,是从山西平
    遥乡村收购来的,因为太高不得已锯掉一截,原汁原味稍
    作加工。紫藤庐大大小小八间茶室,都是由这些造型各异
    、古香古色的门板围结而成。屋中央的茶桌,也是经过改
    良、嵌上玻璃的旧物。椅背雕龙,古朴厚重颇具太师椅的
    韵味,只是将椅腿变矮,显得随和秀气。桌上摆有一套精
    致的茶道用具。盛有应子蜜李的大漆盒、显眼的铜钵、插
    有彩色细藤蔓的锡酒壶,这些散发着陈旧古远光泽的用具,
    均是来自山西、内蒙、河北某个农家,是地地道道的“文
    物”级家什。头顶的欧式灯盏,亦是明末清初欧洲商人带
    到中国南方的煤油灯改良成电灯而来,光线可调,宜明宜
    幽。坐拥着这幽雅不俗、情趣盎然的茶室,细听着一件件
    器物散发的陈酿野味故事,在轻呼奢侈的同时,也在惊叹
    主人的妙手匠心。杰忽闪着一双大眼睛,道:“这些都是
    我男朋友设计的,他学设计,我叫他来和你们认识,也请
    你们尝尝地道的冻顶乌龙”。于是,我们认识了幽默爽朗
    的詹,并饶有兴致地领略了詹边侃边演示的茶道工夫。
    
        冻顶乌龙又称路谷茶,是台湾的极品茶。说起乌龙茶,
    其实原产地福建自然条件最好,冻顶乌龙在后期烘焙技术
    上略胜一筹,因而更是颇有口碑。木制茶盘里茶具井井有
    条。一侧恒温电水壶雾气,只见詹端起盛上沸水的勺嘴盅,
    浇淋在紫砂壶、青瓷杯上,这叫温壶、温杯。然后他用象
    牙茶勺(他自己设计,请人订做的)从一个绘有彩画的古用
    胭脂罐里舀出三勺冻顶乌龙(据说一审茶名,二看茶形和
    色泽,三审香气和滋味),放入紫砂壶,冲入沸水至满,
    旋即浇在小巧的闻香杯(一种圆柱状瓷杯)和饮茶盅里,第
    一遍茶不喝,用于洗茶洗杯。冲入水倒出二遍茶,先倒在
    闻香杯里,用双手转动闻香杯,香气旋转逸出,饮之不涩
    、不苦、不生,闻之有淡淡兰花香气。接着用茶盅将闻香
    杯盖住,轻快倒转,这叫“阴阳相融”,这时左手托盅,
    右手旋杯,将茶水移换盅内,旋脱闻香杯,用三龙护顶姿
    式擎起茶盅,三口喝完。一般茶倒七分,道是七分茶三分
    情。詹在倒茶的空隙,持一把象牙柄细毛刷不停地蘸着另
    一个据说是他养了很久的紫砂壶里的茶水轻快似舞地扫刷
    着手里的紫砂壶。“这叫养壶”。他边忙活边解释。紫砂
    壶是行家首选,这手工精制的紫砂壶,密闭性好,当用手
    指按住壶盖针孔,茶水百倒不露一滴。另外由于紫砂的特
    质,有毛孔可透气,可呼可吸,似有生命。一把养得很棒
    的紫砂壶日久会生出美玉般的温润晶莹来。詹兴致勃勃地
    侃着茶经,并老练自如不厌其烦地养着他手里的宝贝。用
    他的话说就是:钓鱼的人不见得爱吃鱼,钓鱼的过程才是
    他最得意的享受。詹津津乐道,看来醉心茶艺真不是徒有
    其名呢!
    
        一壶茶一般五泡左右,詹用茶针将满壶生灵碧翠掏进
    一兰瓷水,他捡起一叶冻顶乌龙,指给我看“两叶一心”
    的造型特点,如何如何讲究采茶时段、烘焙火候,如数家
    珍,滔滔不绝。平时茶馆放的音乐主要有民族音乐和美国
    蓝调音乐。民族音乐主要有笛子、箫、筝、琵琶等吹弹出
    的名曲,旋律柔和婉转悦耳动听。如果在夕阳斜照、余晖
    满天的傍晚,融浸在优美蓝调音乐里的茶室,最美,最富
    浪漫情调,最动人。如果是情侣谈情说爱,那是最适合不
    过的氛围了。
    
        茶影渐深,皓月当空。当我走出紫藤庐,浑身袅绕着
    清梦似的茶香踏上阒寂无人的柏油路时,舒展的心翼依然
    游弋在天籁般缭绕低婉的笛音里。回望静沐在如水月色下
    的紫藤庐,雕檐画栋,翠竹红窗,宁静美好得像一幅画。
    
        (栏目编辑:陈力朴)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