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旅游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生活


突厥在伦敦(一)英语与汉语

新浪网友 突厥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19日 10:59 新浪生活

  (一)

  在国内的时候几乎没断过听BBC与VOA的英语新闻节目,虽然不能说全听懂,但八九成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在 出国前对自己的英语听力颇为自信。

  刚到英国的时候,从希思罗机场出来坐地铁到51号兵站,地铁上每逢到站司机都会说几句话,我其实猜都猜到他说 的是什么,只是竖着耳朵仔细听了好久,就是逮不住一个词,当时一种莫名的恐慌与疑问就涌上心头:我学了那么多年的那门 外语是英语吗?

  接下来便是每天坐地铁去学校,开始的时候,坐在地铁上就象克格勃特工一样竖起耳朵听旁边英国人聊天,有时自己 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心想堂堂正正的炎黄子孙,在异国他乡滋长这种包打听隔墙耳的不良习性实在是丢中国人的脸,即便如 此,使尽了吃奶的智力,也实在是捕捉不到几个词,长此以往地几周后,自已都觉得很泄气,只恨自己在国内看美国大片时为 什么只盯字幕,不练听力,将在国内就应该做好的功课留到国外来做,实在是事倍功半。

  如此自我烦恼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有一天我悟到了真谛,其实这根本不应该怪我,只怪英国人能说标准英语的人少之 又少,或者是怪小学英语老师在教音标的时候没有将方言的发音也一并教授。因此归根结底并不是我的听力有问题,而是他们 说的英语不标准而已。在伦敦吐不出几个英国单词的人大有所在,想想咱那口标准的牛津音,不要说比那些黑非洲学生,还有 来自咱们东邻的小日本,就是比很多英国人都标准。说穿了做人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只要自己将心态摆平了,那还有什么值 得烦恼的!

  后来认识的中国人多了,每每聊天谈到英语时,我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同胞或多或少都有相近的感觉,一位哥们还论证 说中国人吃中国饭,因此舌头发育的形状不完全适合说英语,瞧瞧咱中国人多聪明,毕竟有五千年文明的遗传,对这么简单现 象后面复杂的原因研究得多么透彻!这结论多么富有哲理,就象是道出了我的心里话,从此这事就被我作为精典范例解释什么 是文化认同感。

  感觉归感觉,现实归现实,听不懂还是听不懂,说来也惭愧,自从来英国后,用得最多的两个词是pardon与s orry,两个词基本上是交错地使用,第一次听不懂‘pardon’,别人重述后还听不懂就用‘sorry’,第三次 则回头用‘pardon’,如是往复,直弄得鬼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

  偶尔也会有难堪的时候,有时当老外将一件事说了两三遍后,虽然还没有听懂,但时间紧,急于脱身,于是点头表示 懂了,还详作深沉状地发出一声感概:oh, I see! 偏偏有的英国人没教养,不懂中华文化的人情世故,还要用狐 疑的目光盯着我问:你真的听明白了?弄得我好不狼狈!

  一眨眼已经在伦敦呆了几年了,如果说英语一点没进步,那似乎是虚伪了,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咱现在胡 子还没有一把,当然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只是从自身的体会中得出一个结论:虽然不排除有天才,但在国外呆了一年半载回国 后自吹自擂说自己对一门外语能够熟练掌握流利对话的十有八九都是些银样蜡枪头!

  (二)

  在国内听BBC广播,整体来说比美国英语语音偏低,但吐字基本上还算清晰,当时觉得少点鼻音,多点喉音也就算 是英国英语了。

  来到英国才发现,英国人的口音也很杂,能用BBC标准发音的在伦敦逮住十个英国人也不一定有一个,英格兰南部 还好些,到了中部,就带很浓的口音了,到了苏格兰,当地人说的英语,一百个词也抓不住两个,据说就是地道的英格兰人听 起来也吃力,这大概是英国式的‘煲东瓜’了。

  我有几个同学从美国来伦敦玩,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英国英语好听,古典别致,很有些品味的,不似美国英语一样 粗俗,当时我几乎要跳起来反驳,虽然我搞不清楚什么是古典什么是现代,但美国英语比英国英语容易听懂,就凭这一点美国 英语就比英国英语更可爱。

  打电话给纽约的一个朋友聊天,她说在纽约有一个富人区,那里的人说的都是英国英语,以显示他们的家庭有贵族血 统,有历史。我实在是想像不出为什么说一口英国英语就代表有历史有文化,想想香港的大亨们花钱在学校里买个名誉博士, 也不会有谁认为他们真的是学富五斗。

  美国人也不是都喜欢英国英语,但英国人却基本上都瞧不起美国英语,英美两国英语的差异越来越大,据说主要的原 因是英国各语言权威机构都不承认美国英语的变化,如此日积月累了两百年,当初的方寸之差现在没有谬之千里也有百里了。

  伦敦确实可称为国际大都市,除了欧美人外,还有很多黑人、加勒比人、印巴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黄种人,那 么多种族与民族的人聚居,英语更显其多样性,因受母语发音的影响,往往一开口,你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民族背景。比如 印度人,舌头显得大且直,英语发得不带一丝的拐弯,愣是把two Pounds 发成 du bongs,黑人发音则 往往速度很快,我有个喜欢听黑人吵架的爱好,当那些粗话从他们厚厚的嘴唇间象喷泉般涌出来时,你会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 觉。

  法国人说英语又是另一种感觉,不论男女,英语都说得软绵绵的,完全是英式音标法式发音,特别是有些法国男人说 起英语来,发起音来象意大利的歌剧咏叹调,舌头软绵绵的不时舌尖还打出两个小颤音。我有个学中文的英国朋友,他帮我练 英语,我帮他练普通话,他还有个来自台湾的对话伙伴,有一天这英国人告诉我:他的台湾伙伴说大陆的普通话说得很硬很难 听,我没想到台湾人竟会如此攻击正宗的普通话,于是气急败坏地指责台湾人说普通话就象太监说话一样。没想到这位英国老 兄还是蛮风趣的,马上笑着告诉我法国人说英语也是太监说话。

  至于中国人讲英语的水平还是值得骄傲的,在东亚诸民族中,中国人的口语发音要远远强于日本人与韩国人。日本人 与韩国人都将音发得很短,字词间隔非常明显,舌头显得很硬,其中日本人比韩国人更差,那天seminar,班上的两个 日本学生做presentation,大家就象听了两个小时的鸟叫。那位博学的哥们对这一现象又有一番道理解释:中文 的发音比英文复杂,而日文及韩文的发音比英文简单,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中国人说英语当然比日本人及韩国人地道得 多!

  (三)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的华人社会以粤语为母语,到唐人街去看看,满街都是讲粤语的人,遍布全伦敦各地的中餐馆 或外卖店,也基本上是由香港老板经营,会说广州话,到中餐馆找工都容易些。伦敦唯一的一个华语广播电台,也是用广州话 进行播音的。

  除了香港人外,在伦敦最大的华人族群是当年来英国的越南难民,这些越南难民基本上不承认自己是越南人,只承认 是中国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的因素,有时想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是精辟,同样是来自东南亚,马亚西亚与新加坡的华人就 绝不会申明自己是中国人。

  据说十几年前如果操一口普通话在唐人街还没有多少人听得懂,而且商店老板中也以亲台的居多,每当双十节时,不 少商店还会挂出青天白日满地红。在唐人街有两家书店,一家名字叫英华,是亲台湾的书店,另一家名字叫光华,是亲大陆的 书店,只要进去看看架子上的书台面上的杂志就知道泾渭如何分明汉贼如何两不立。每到周末,唐人街上亲大陆的老板都喜欢 到光华书店品品茶聊聊天,谈谈祖国大陆面貌如何日新月异,而亲台湾的老板则会聚在英华书店对大陆打压台湾表示一番愤慨 。

  自从开放改革后,革命形势一遍大好,大陆向欧美输出了一批又一批科技精英,不知不觉中竟改变了唐人街的政治走 向与语言环境,当然台湾寻求独立也令到许多仍认同中国的国民党老党员都感到很困惑。且不说普通话如何越来越行时,连那 些操粤语的老板都能来几句不咸不淡的普通话,单论亲大陆势力就已经在唐人街远远地占了上风,香港回归也令到香港人的归 属感有了改变,人民共和国五十年大庆,唐人街上五星红旗比比皆是,狮子舞得欢天动地,反观青天白日满地红就难觅踪影了 。

  近年来出现的偷渡潮使来自福建的民工大增,福建方言也越来越行时,颇有稳坐英国汉语方言第三把交椅的王者之象 。不过这些偷渡客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我刚来英国的时候在一家餐馆做过半年工,共事的阿贵就是从福建偷渡到英国来 申请难民身份的,他在国内做生意亏了本,欠下别人十万元债务,听人说欧洲赚钱容易,于是又借了十六万高利贷交给蛇头偷 渡到英国,来到才知道不但找工不容易,工钱也比想像中低得多。英国政府对难民身份一年一核查,随时都可能将你遣返,难 民由政府给一点补贴,但是不能工作。想工作还得打黑工,这些难民既不懂英语,又没有知识,如何能找到好工作!当然工资 与国内比起来不算太低,但要还高利贷显然是不够的。半年前很偶然地在唐人街见到阿贵,他说他老婆又借了十五万元高利贷 到日本打工去了,家里剩下两个小孩由他父母代管,可谓是妻离子散了。

  (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英国有不少老外也开始学中文,一开始低估了伦敦地区中文普及率,结果几次都差点惹祸。 一次与同学回学院,在地铁站出站时见到一个黑女人,长得很难看,没想到在学院大楼坐电梯时她竟然与我们同路,于是笑着 对同学开玩笑说她看上了你,不料黑女人在四楼出电梯时留下一句中文:‘请你们说话放尊重些’。我俩当时被唬得目瞪口呆 。

  刚到学院时总喜欢与中国同学一道为班上的同学起外号,德国学生叫盖世太保、韩国学生叫金日成、土耳其学生叫火 鸡,伊朗学生叫一丝不挂(秃头),还有一个美国学生,打字速度很快,敲起键盘来像日本人说日语似的,于是外号叫‘倭寇 ’。外号一来形象,二来对这些老外胡说八道时也不会引起他们注意。不想一天 seminar美国同学的题目是中国发展 汽车工业的教训,当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这老美竟然是研究中国问题的,总不能一点中文都不懂,过了几天,这点怀疑终于 得到证实,这哥们拿着一张星岛日报来问我‘戚继光平倭’是什么意思,我这才知道他在台北呆过两年,在北京又呆了两年, 说得一口虽不太流利但意思表达完全没有问题的普通话,我实在是不好意思问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还弄不清楚他到 底是好学多问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那个外号从此就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中医诊所是英国新兴起的华人产业,由于政府缺乏管制标准,于是各地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班上西班牙 同学卡洛斯患有慢性鼻炎,经过多年的治疗后他已经对西医彻底失望了,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陪他到中医诊所买中药。一进 诊所我大吃一惊,坐台的竟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是一个白大褂黑皮肤的黑大夫,大概是对我一脸的狐疑司空见惯, 黑哥们用流利的京片子说:‘每个刚进来的人都是你这种表情。’原来黑哥们作为非洲友好国家的留学生曾到北京学过两年汉 语,然后在北京中医大学读了五年本科,回到非洲工作两年后再来到当年的宗主国英国工作。人家这是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 ,再加上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完全具备上岗资格。倒是那位西班牙共产党员卡洛斯显然有种族歧视的偏见,详作扭捏状,死活 不肯买黑哥们推荐的中药,弄得我怪不好意思,倒是人家非洲哥们大方,我们出了门还来了句‘回头见’。

  有一天赶着去上班,偏偏决策失误,不选地铁选公汽,当时以为已经过了上班高峰期,不料可能前几班公汽不准点, 所以一路上都有人拦车,车走得很慢,心里烦得很,终于有一站没人拦车,不想竟有人按铃要求下车,我坐在车的上层,看了 很久才见到一个女的将一行李车拿下车,然后又上车拿行李,如此折腾了近五分钟,一股怒气不禁直冲脑门,我愤愤然地骂了 一句:真他妈的倒霉。忽听后面有人接了一句‘就是’,我是又诧异又好奇,回头一看,接我话的竟然是坐在我后面嬉皮士打 扮的白人青年,我俩相视一笑,我心里不禁美滋滋的:就连骂人的话都随便可以在英国找到知音,可见汉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 日子已经不远了!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旅游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