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生活

我读王朔(1)

新浪网网友 艾苇 http://living.sina.com.cn 1999年8月4日 14:00 新浪生活

  与王朔同时代无疑是一件幸事,他令我们不仅有众多小说可以阅读,同时也竖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个被崇 拜或是被痛斥的对象。这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

  我以为,王朔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而他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是来自他本身的经历和他周遭的世界。因此,在阅读那些故事的同时我们也是在阅读王朔本人。

  最初读王朔应该上溯至1987年。记得那是在“青年文摘”上 一篇王朔的自述。题目我已经忘了,内容是他与他 的妻子--青年舞蹈演员沈培艺的恋爱婚姻故事。文章写的很平实,口气略带调侃(那时候调侃这个词还经常被人们锁在 词典里,远不如今天这样普及而泛滥)。作者讲述他是怎样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遇见了沈培艺,两个人又是怎样随意的交 往、继而沉醉的爱恋,坚韧不拔地扛过了对方领导的层层关卡,而最终在同居两年后喜结连理。(那时候太小,因受琼瑶 的影响, 对同居这一类的词汇常常大惑不解,在遍查辞海之后认定此语绝非褒义)。全文不过3000来字,整个故事叙 述的引入入胜, 跌宕起伏。读完后,我看看了作者姓名:王朔。一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其实那个时候,王朔已经开始走红 了。只是我比较的孤陋寡闻,对此一无所知。大约1、2年前看过一个电视 剧:“空中小姐”。当时很是为那段漫长而浪 漫的爱情故事, 以及故事最后悲凄的结局而唏嘘落泪。却不知道那就是王朔的作品。好象是一部比较早远的东西了。

  那一年,我十四岁。

  再读王朔大概是一年以后,当我身处于升学的水深火热之中。依然是“青年文摘”(可见我那时候的阅读面有多狭 窄)。依然是他的一篇回忆性自述。现在想起来,凡有一定名气的人都喜欢撰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以告诫世人,他们是 怎样成功的。只是当时我浑然不觉其盛名,私下以为这样的自述等我到了他那个年纪一样也可以一篇接一篇的写。却不知 ,如果没有一定的名位是没有资格写同等地位之回忆录的。

  这一篇比较长,大约有近两万字。回忆从童年一直写到当时。内容拉拉杂杂,容量极大。以至于我今天尚不能完整 的转述出来。前不久看“看上去很美”。发现前几章的的内容与该文极为吻合。当然是指其框架,而并非琐碎至诸如方枪 枪如何与陈南燕打仗之类细节。在文章里,王朔极其细致的描述了青春期如何与父亲战斗的情节,令少不更事而又胆小乖 巧的我看的是心惊肉跳。

  我依稀记得他在文章中说到成年以后他曾在广州某空姐处作了两年的“插杆儿”。我不是纯正的北京人,对绝大多 数的北京土话极为生疏。像这个“插杆儿”(作者注释为靠女人生活)于我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外星词汇。(后来我又接触 到一个同义词:吃软饭)。在了解了其语义之后,正值年少气盛的我显然对此颇不以为然。现在想来,这一细节不正是小 说“空 中小姐”男主人公的真实写照吗?只是,不知道这个“我”身上究竟有多少是王朔自己的故事呢。

  应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学会如何评判地去看待一个人,一个人的故事。公正的说, 他在文章中所回忆的过往都不是我所能够接受并欣赏的。他以及他的经历都与我长期以来接触的教育(书本上的和父母长 辈的)有相当的差距或是干脆说是抵触的地方。然而,文章一如既往的朴实风格和幽默而略带调侃的语言无疑给我枯燥封 闭的学生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它宛如一阵夏日清爽的微风,在恼人的化学方程式和无聊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间润泽 着我年少不解愁绪的心怀。我想在那个时候我会喜欢王朔的小说应该跟此一点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的。

  那一年,我十五岁。

  (待续)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北美新浪网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网站导航 |广告服务 |中文阅读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