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生活

桂林漫游记之龙胜篇

采桑子 http://living.sina.com.cn 1999年9月27日 15:04 新浪生活

  (一)

  十一点,依维坷准时从桂林出发了。出桂林市,过了临桂五通乡,一路上是葱茏的绿,无论是丘陵还是山恋,都被密 密实实的绿所包裹,越往前行,绿色越浓重,绿得使人心醉,绿得让人心碎。

  下午两点左右到达龙胜县城后,决定先到矮岭温泉。因为不断有当地人推荐我去温泉,手中的桂林旅游图上也有一段 介绍:"矮岭温泉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沐浴泉水、有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的作用,被民间称为'神水',附近是瑶、苗 、壮、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工,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地处原始森森边缘......是度假的好去处。"我被说动了心。下了车 随即转乘龙胜至江底的车前往温泉。

  车窗外略过的一个个少数民族村寨,有的掩映在山间的树丛中,有的就在江水边,每一个都让我浮想联翩,不由得对 前方也抱有更美好的幻想。谁知到达以后才发现,矮岭温泉对于追求自然情趣的人并不是一个好去处,两山之间的一侧是贴着 白色磁砖的建筑,大小的饭店、宾馆沿江边一字排开,对面山上的原始森林也因这毫无品味的建筑物而显得没有生气。温泉被 引到两个游泳池模样的池子里,四周的设施毫无情调,人在其中就象在洗热水澡。相比较之下,路上所见的村寨倒是更值得驻 足。后来,在"lonely planet" 中看到一段话:温泉是一个俗气的旅游"胜地",可以放心的错过,在距温 泉6、7公里的地方下车,探访一下山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倒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和,遗憾的是在来这之前没 有看到这段话。

  (二)

  旅行中如果把所有的希望和热情都放到目的地,在赶路的过程中只是昏沉沉的睡去,那么将使整个旅途缺少很多内容 。在龙胜更是如此。7月22日早上返回龙胜,又搭乘龙胜至双河口的车到龙脊梯田。车子在盘山路上迂回前进,一路仍然是 林木莽莽,山下溪流淙淙,山中木楼点缀,云雾在半山腰缠绕、绯徊。早晨山中的空气透着清凉,我打开车窗,和着薄雾潮润 的风扑面而来,仿佛还伴了稻田的淡香,直浸到心里去。绿色,在这里也是垂手可得的,地势稍缓的山坡上是绿油油的稻田, 再往高处是绿融融的毛竹,山顶则是绿幽幽的树林。绿色过滤了心中的繁杂和浮躁,使人在宁静中感受生命的合谐。我抑郁彷 徨的心情也因这郁郁葱葱的绿逐渐淡去,变得清晰开朗起来,惭惭地,又从惊喜而沉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 地的绿色之中。

  这时我又总结出一个人旅行的好处:我的个性容易激动,太爱交流,急于表达,一个人可以省去许多话语,让自己好 好的想一些事情,安安静静的感受和体会,如果什么都在当时说出来就显得乏味了。所以当不断有人对我说,一个人出来旅游 多不好玩啊。我都懒得解释了。

  汽车在龙脊梯田山脚下的对岸停下来。同车还有两个杭州女孩儿。一下车便被身着瑶族服饰的村民围住,这是由一群 住在山下的瑶族妇女组成的"导游"队伍,她们热情非常,不由分说的帮我们背包,争先恐后的要带我们去看梯田,同时还在 极力的推销她们的手工制品及银饰等,导游费自然是少不了的。

  走在吊桥上,环顾四周,苍翠的两山之间有江水流过。山脚下的是瑶族村寨。在这群瑶族"导游"的催促下,还没来 得及多看多想就开始爬山了。一路走上来,只想说一句话: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山中有不少壮乡、瑶寨,要观赏梯田到平安村和龙脊村比较好,这两个村相距不远,相比之下,到平安村的游客更多 一些。从远处看,村子就象镶在了高山云雾里,上面是茂密的树林,脚下便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去年开始,进村的门票已涨 到20元。一走近村子,买票时的不快马上忘的一干二净。村里的房子全是木制结构的小楼,学名叫干栏建筑。一座楼分为三 个部分:楼下养家禽、家畜,或堆放杂物,楼上住人,最上面的阁楼放粮食等。一座座木楼依山势而上,鳞次栉比,房前屋后 种的是毛竹、芭蕉树和果树,溪水从每一家的门前流过,连接每座木楼的是高高低低的石阶路。本以为这是一个养在深山人未 知的清静之地,没想到这里开展旅游业已有近十年历史,村里已有几家房屋挂上了"guest house"的牌子。虽然 如此,民风依然纯朴,村民很懂礼貌,路上碰到大都会报以友好的微笑。

  我选择了一座面向梯田的木楼,一对青年男女和他们的导游也要住这家。主人不在家,房门没锁,我们推门而入。我 推开窗户,果实累累的梨树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放眼望去,远处大山的苍茫、近处梯田的秀美尽收眼底。

  放下背包,我们在屋里休息、闲聊,过了近一个小时主人还没回来。便一起去另一家吃饭。这一家叫丽晴饭店,墙上 有英文菜单,家里的电话可以打国际长途。从家里写满中外文字的留言本上看出,这里接待游客有不短的历史。

  饭后一起到更高处看梯田。我手中的门票上写着: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垂直落 差500米,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 ,秋叠座座塔,冬似群龙戏水……这些描述毫不为过。我真希望有比这更精彩生动的语言,但此时的我遗憾自己不是散文高手 ,无法充分描述所见的一切,手中的相机也变得沉重,因为我没有信心拍出梯田真实的美。只能和他们一样,不时的说:" It's amazing!"

  山中气候多变,时睛时雨, 下午时还有阳光,傍晚时又下起了雨。伴着雨水和暮色走山路别有一番情趣。山凹中有 一座竹林掩映的木楼,此时在雨雾中显得朦胧而飘逸,那对山而开的小窗让人感到亲切而温馨。望着远处惭惭模糊的大山和山 上村寨微弱的灯光,又有一种遥不可及和悠远莫测之感,不由得使人遐想和兴奋,脚步更加轻快起来。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 ,整日为生存而忙碌奔波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他们在创造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诗情画意。令人担心而伤感的是,这份诗情画 意又是多么脆弱,当现代文明纷至沓来之时,也许就是这诗情画意荡然无存之日。但我们又不能太自私,不忍心让无辜的人们 以固守着贫穷为代价来保存这份诗情画意。

  回来后发现,这一家又来了三个人,来自北美。我和那个加拿大人还谈到了共同认识的人,松潘的李贵权。主人已从 田里劳动归来,正在忙着为大家准备晚饭。

  夜晚的山中即安静又热闹,安静的是没有人语车流的嘈杂与纷乱,热闹的是到处可闻各种昆虫的鸣叫和时刻不停息的 流水声,飞舞在树间草丛中的莹火虫就象天上的星星那么多。

  (三)

  7月23日早上,那一对青年和他们的导游小陈离开了平安村。小陈走之前告诉我,山那边一个更远的瑶族村庄值得 一去,听说那儿几乎没有游人,还会路过一个水库。吃早饭时,我把这些说给那三人,他们一听就来劲,纷纷表示要一同前去 。

  翻过几座山并不觉得累,因为基本都是绕着山腰走。所经之处依然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稻田青青。再 转过去,看到群山环抱中有一个水库。两山之间有一个不高的坝子,将山中流下了的无数条溪水截住,时间久了就汇成了这个 小型水库,水的颜色呈深绿色,因四周林木的倒映更显得清幽而又些落寞。坝子下有出水口,哗哗的水流永不停息。坝子上长 满了青草,使我想起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词句,虽没有低矮的茅檐,这青青的草地和不知疲倦的水流声不由得使我 驻足。现在是这个地区的农忙季节,大部分村民忙着在田里除草、打药。偶尔有一两个山民经过这里。他们对周遭的(在我的 眼里看也看不完的)风景全然不顾,只顾埋头赶路。

  又走了两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这个叫"中禄" 的村庄。村子在半山腰,顺势向上望去,这里的天蓝得特别深,把 白云衬托得很亮而富有立体感。山脚下有一条非常清澈的河流,在一片凹地形成了一个潭子,一群男孩子在里面游泳,女孩儿 们在桥上玩耍。他(她)们显然是很少见到外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光着腚的小男孩儿们赶紧找裤子穿,女孩子呢,都好奇的 看着我们,一会儿把我们围住,当我拿起相机,又哄的一下散开了。村里的房屋和平安村的干栏建筑大致一样,不同的是这里 的全是旧房子,经济状况远不如平安村,也没有任何"旅游设施"。这个很好解释,因为这里地势偏,光顾的游客少。但村民 们想要致富的愿望很强烈,且大都具备了商品意识。在我们接近村子的时候不断有村民要卖东西给我们,或邀请去他家里吃饭 。

  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都饿了,便跟随了其中一户村民。在一家人忙忙活活为我们准备午饭的时候,那三个家伙很快就 和来此"参观"的一大群孩子混熟了,不时开心的大笑。在这个经过山路十八弯才能到达的群山包围的小山村,这些大鼻子深 眼窝的"老外"成了这群孩子眼里的罕物,而面对一个个目光中充满着好奇、稚气和无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里娃儿时的新 鲜感,也正是他们找寻的旅行的感觉。

  饭后大概是下午两三点钟,这时的阳光依然炽烈。他们要去河里游泳,我没有带泳衣,又不想在太阳下曝晒,决定先 回去。回来后还是发现胳膊、腿都被晒的发红,摸上去就象发了高烧。他们到天黑了才回来,一见到我就说,你错过了更好玩 的,太可惜了。原来这几个人沿着小河顺流而上,找到一个瀑布,和一群村里的小孩儿在那里疯玩了两个多小时。"瀑布上面 就是一大片树林,再往上看是蓝天白云,甭提有多美了!"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还真让我后悔回来的太早了。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北美新浪网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网站导航 |广告服务 |中文阅读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