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生活

桂林漫游记之阳朔篇

采桑子 http://living.sina.com.cn 1999年9月27日 15:09 新浪生活

  (一)

  终于要到阳朔了,这才是我来桂林的最初目的。按理说到桂林应该先游漓江。我不想随着人潮上那按步就班的旅游船 ,现在可是旅游旺季。在旅游论坛看到的游广西的文章,有不少建议在阳朔多停留几天。听说有的"老外"在阳朔一呆就是几 个月,不管怎么说这里一定有它的迷人之处。所以就先忽视了从桂林游漓江,把心思都放在了阳朔。在三江汽车站坐开往梧州 或广州的车就可以到阳朔,大概六、七个小时的车程。

  我是下午四五点钟到阳朔的。从外表看这个县城和其它县城没什么大的区别,很新的楼房和街道,与其说是县城,不 如说是一个小城市。以致汽车快驶出城时我竟浑然不觉,前排一位大嫂提醒我说,阳朔到了怎么还不下车。我才意识到我这次 旅行的重点目的地到了。阳朔以一条不足500米的西街著名,汽车是从西街路口经过的,我竟然没看出来,因为它与我想象 的不一样。

  令人高兴的是,我刚到几分钟就碰到了"熟人"――在平安村认识的导游小陈。他介绍的"李莎饭店"住满了,把我 带到了西街旁边一条街上的"加州饭店",也只剩了八人间的一个床位,15元,还是男女混住!这里就象是青年旅馆,住的 大都是各国的背包旅行者。卫生条件很好,24小时都能洗热水澡。中间有一个不大的厅,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和两张供 喝茶休息的方桌。整个旅馆清新洁静,气份轻松自由,就象在家里一样。有一个在阳朔学习武术的欧洲男孩儿已住了好几个月 了。在这儿还有一大好处――不用寄存行李。把背包堆在床头,像机往床上一扔,我就出去了。不必担心,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这种气氛非常适合我这种不爱操心的人。事实证明,这里真的很安全。

  可是一深想我就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在"老外"常去的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是阳朔、大理、丽江)就有这种即经济 实惠又安全卫生,面向背包旅行者的旅馆,我们能住上这种旅馆好象是沾了老外的光。而在国人爱去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要么是工薪阶层难以接受的酒店、宾馆,要么就是又脏又乱、常常住着来路不明的三教九流、坑蒙拐骗事件时有发生的小黑店 ,到这些地方,budget travel很难实施,好象不加入旅游团就寸步难行。

  我一个人在西街溜达了好半天。这是一条步行街,晚上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加之"疯狂英语"的李阳在阳朔搞了一个 几百人的学习班,一大群要找老外练习英语的少男少女一齐拥向街头,使整个西街拥挤不堪。一看到熙攘的人群我就乱了方寸 ,又不知明天该咋办了。反正时间有的是,容得我不停的改变主意。

  我想不出为什么阳朔在外国人那么出名。西街除了石板铺成的路有些年代,路两旁的建筑以前是木制两层小楼,如今 被以欧美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餐厅、咖啡馆和卖工艺品的店铺装点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贴上了白色条型磁砖。应该起名叫 欧美风情街或工艺品一条街更恰当。满街的"洋人"来回穿梭,不知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看到满眼的自己的同类有什么感想 。中国人来这儿以为出了国,外国人成群结队的来以为这就是古老的中国。听说阳朔县政府准备对西街进行改造,将街上所有 的建筑复古,听了这个消息我也不知是喜是忧。

  同屋有一个冷面女子,来自深圳,是这个房间除我之外唯一的中国人,也是独自旅行。为什么说她冷面呢,在和她交 谈的时间内一直到第二天她离开,就没见她笑过。反而使我的热情洋溢有些无所事从。她比我专业多了,去过很多地方,包括 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并表示并不喜欢阳朔这里的热闹气氛。我真希望她是旅游论坛的常客,那样的话或许我们会有更多的 话题。从她的表情看她并不常去新浪网。

  我住的这条街虽与西街相连,但比西街清静多了。饭店隔壁一位老人家在经营一个小吃滩,他的身后是一座有一百多 年历史的非常破旧的两层小楼――他的家,他说政府不让改造老房子,不得以就让这房子一直旧着。这里的小吃名目繁多,价 钱也便宜。我只花了三、四元钱就吃了好几种,印象最深的是那诱人的田螺肉串,在田螺汤里煮后,又淋上辣椒油,哎呀,味 道好极了。吃过小吃,我对阳朔的印象开始好转起来。

  (二)

  7月27日,是我从家里出来的第八天,到阳朔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在阳朔的大街小巷漫无目的转了近两个小时 。早晨的西街,各种店铺大都没有开门,青青的石板路上很少有人踏过,晨光柔和的洒在上面,整个街道幽静而有一丝古朴。 沿街走到尽头就来到了漓江边,江水从城边缓缓流过,整个县城青山环绕,碧水环流。九点之前的阳朔街上基本没有游客。只 有这时才显示出它的可爱。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善于捕捉,即使是在最热闹的地方也能找出一份清静。

  其实来到阳朔并不是最终目的。大部分背包旅行者是从这里坐船游漓江,或采用骑自行车的方式探访县城周围的青山 和村庄。不用说,这又是外国人发明的。他们很多人是这样做的,他们的旅游手册里也是这么写的。不知是先做后写,还是先 写后做,反正"老外"的"嗅觉"比国人的要灵敏多了。近年来,国内的背包旅行爱好者们也开始纷纷效仿,阳朔的游记大都 少不了骑车到大榕树、月亮山的内容。这没什么不好,只要是好的就"拿来"。我当然也不例外。

  上午十点多,路上行人开始多起来的时候,我穿起了长衣长裤,戴上帽子墨镜,从头到脚来了个全副武装,到街边租 了一辆自行车,手拿一张地图,朝县城外骑去。租车的时候我还在想骑车到福利镇,骑到三叉路口我忽然车把一拐又往月亮山 方向了。

  去时的路稍有下坡,骑车飞速而下,风声从耳边略过,不由得使人喜悦和畅快。由于种种原因我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没 有骑过自行车了,还好此时的技术还不显生疏,路面很好,一路全速前进。道旁视线所及之处群峰千姿百态,峰下阡陌纵横。 与龙脊山上的不同,这里的稻子已到了收获季节,常有稻秸堆积在路旁。一边骑着车,一边想象着夜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的情景。

  大约二十分钟后就到了大榕树。这里如今已被围墙圈住,进去需买13元的门票。我继续向前骑,发现不买门票也可 以绕进去。我站在金宝河畔,遥望对岸这株闻名遐迩的古榕树。据说这棵参天蔽日、树冠浓荫的大树已有千余年的寿龄。榕树 垂悬的气根在风中飞飘,树荫下河水墨绿而清纯,映着蓝天映着古榕。此时虽是烈日当空,伫立水边,风轻水净,仍感清凉之 气。

  大榕树到月亮山只有两公里路程。月亮山下也在售票,9块钱,包括看管自行车,推销矿泉水的小女孩一直跟到半山 腰。月亮山是攀岩爱好者常来的地方,不巧的是我到的时候没有碰见一个。月亮山由于石峰上有一宛如轮明月的圆洞而得名。 山下有一条"赏月路",随着路线的变化,眼前的明月由盈转亏,又由亏转盈。当时身体状态并不好,气温也很高,不过还是 坚持爬到了山顶,从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度欣赏了阳朔青山林立、峰回路转、稻田纵横的乡村风光。

  返回时花两块钱搭了一辆当地的客货两用交通车。即使这样到达旅馆时还是累的不得了。傍晚时分,坐在老人家的小 吃滩看报纸,这一家九十岁的老太太在门前的躺椅上轻轻的摇着蒲扇,目光平和,神情泰然,一直到天慢慢黑下来。

  (三)

  从阳朔坐中巴车只需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兴坪镇。兴坪镇是漓江边上一个古镇,在阳朔的上游。同样是古镇,兴坪要比 阳朔古的更纯粹一些,主要体现在一条叫"老街"的狭长街道。街的两旁是写满了岁月痕迹的老房子,木制的大门吱扭扭做响 。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自家的门前安安静静的消磨余光,年轻人在屋里打麻将。这里很少有游人光顾,一切都显得安祥、宁静 、与世无争。

  今天本是准备在兴坪坐船游漓江的,谁知误闯入了漓江边上一个叫"渔村"的小村庄。

  渔村座落在兴坪镇下游约3公里,漓江东岸之滨,整个村庄被翠竹映掩,群峰环抱,船经过这里如果不注意险些发现 不了这里还住有人家。这是一个有着了500年历史,拥有大量明清古民居,曾有两位总统造访过的非同一般的村庄。江对岸 有著名的螺蛳山、鲤鱼山、美女峰等山峰。村后群峰连座,有主有从,环列开敞。

  我是坐一艘当地的摆渡船到渔村的。穿过果实累累的沙田柚林,走进村里,信步来到一个门上挂着"小卖部"招牌的 人家。主人非常热情,我要买吃的,女主人却执意我和他们一起吃午饭。这时我的脑子里又闪现出去年在九寨沟内找饭时的情 景。难道我又碰上好人了?事后证明,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家。当我驻目墙上挂着的好几幅克林顿来访时的大型彩色照片 时,主人非常详细的给我介绍了去年7月这位总统先生来时的种种细节。其中最大的一幅是他们全家和这个大人物的合影,挂 在最显眼处。"这一幅是从美国寄来的"。主人赵叔和他的全家为此颇感自豪,这是他们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这个村子的居民都姓赵,从明朝正德年间立村起就有重视教育的好传统,几百年来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出过不少秀才 、进士,近代、当代也出过几个有能耐打天下的人物。做了官就钱,就了钱就可以盖比老百姓的土坯房坚固的多的房子。

  登上赵叔家的三层小楼的顶楼眺望,渔村全貌尽收眼底。老民居全部是青砖黑瓦,马头骑墙,错落有致的遮蔽在树荫 中,露出青灰色的墙和丛生着瓦菲的屋檐。整个村庄略似"冒"字布形,由村口高踞的大门统领,内部村道小巷通连。整体布 局有序,各户自成院府。有的还外装龙头凤尾,翘檐鳞角。从局部看,每一栋大宅,都有门庭、厢房、堂屋、正室、中间天进 ,另有仓廪作坊、杂佣居室、炊厨膳屋、牛马栏厩。正门宽敞,巷道深长。这些宅弟人为铺垫成上屋下屋,上屋高朗,下屋偏 屋落低,显出封建等级的烙印。那屏风式的高门,刻图篆字,镂花雕兽,形态各异。遥想当年做官归来之人,鸣锣开道,衣锦 还乡,大兴土木,建起一座座富丽堂煌的房屋,何等的荣耀。如今渔村的年轻人大都采取上学、当兵、打工等途径在外谋生, 基本家家都有人在外工作。

  和赵叔一家聊天中得知,明天有船到兴坪,村里的人要去镇上赶圩,也就是赶集(兴坪逢3、6、9是圩)。听到这 个消息我在瞬间决定明天再走。一是不必租船,而是搭民船返回兴坪,二来我也想到圩上看看。

  我不知门外那挂满了枝头的黄色小果子是什么,就问了一声,"那是什么",主人赵叔说这是黄皮果,和沙田柚一样 ,也是当地一大特产。过了一会儿他的弟弟就去摘了一天把回来,说还没有完全熟,你挑大个儿的吃吧。主人夫妇二人四十多 岁年龄,按理说我应叫他们大哥大嫂。他们自称叔叔阿姨,我也只好依了。他们有一个长相很好却残废了的女儿和即将上高中 的儿子。

  午饭后又来了一个高个子中年女人,头上搭了一个毛巾,身着短袖短裤,腰间挂一个旅行小包。她的脸形较宽,长相 也不温柔,声音却是又尖又细。她是租船过来的,开船的人一直跟在身后,等她参观完后再载她回去。谁知在村子里转了一圈 后她也决定要留下来。

  傍晚一起乘赵叔的竹筏子到江对岸的另一个村庄。这个村子的祖先没人做过官,没有好房子留下来。虽只是一江之隔 ,生活水平相差甚远。

  这个中年女人非同一般,胆大无比,性格奇特。曾到资江、贵州的马岭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漂流,还曾在西沙附近的 大海里骑着摩托艇飞奔。晚饭时象男人一样用大碗喝啤酒,煞有其事的和男主人探讨在渔村投资建别墅的设想。说她煞有其事 是因为她曾私下告诉我,她其实更满意龙胜的红瑶寨,那儿才是她理想的生活家园。她说话很多,声音象是被压扁后从一条细 缝发出的,音调不高,但音质尖燥,说起话来还有些嗲声嗲气的,本来并不难听的桂林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却有一种让人很不舒 服的味道。刚来时我不喜欢她,后来发现她不同寻常,就对她多了几分留意。晚上我俩一起躺在三楼的平台上看月亮。她用一 种缓慢的语气不停的说话,讲她的经历、她的文章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但奇怪的是我却很难把握她的真实背景。让人总觉 得自己在明处,而她在暗处。她口口声声说是桂林的,给我留的地址却是南宁**街**号,还小声用英语对我说"keep secret "。每当问她是做什么工作,她一连说很多话,就是不切中主题,这会儿说是教授,过会儿如果再有人问又说 是体育老师。不过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我是作家",她常把"作"字音发的很重,让我总以为是"坐"家。也许她说的就是" 坐家"。谁知道。不过她谈话的技巧倒是值得好好研究研究。虽然和她谈话需要耐心和毅力,却还是有收获的,比如她给我介 绍的兴安灵渠和大圩古镇的情况就很有价值。只可惜后来因为身体不适的原因没有去成。

  早上起床后她又开始说话了。我听了忽然很烦燥,躲到一边写日记。又想起她说的一句话:我不停的东奔西走,就是 为了寻找那刻骨铭心的东西。不知她已找到了还是仍在继续找。我想着,只怕自己以后成她这样。

  (四)我住的房间虽然是个八人间,却和单人间没有什么两样。晚上我一般在十一点左右睡觉,临晨二、三点他(她 )们才慑手慑脚的进来。早上我起床时,他(她)们却一个比一个睡的沉。下午从兴坪回来房间里又是只有我一个人。

  晚上到西街拍照片,准备拿回去给家人展示。碰到了在月亮山上见过的来自广州的一对儿年轻夫妇,并请我一起进餐 ,我们一见如故,聊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当我给他们讲述去年我一个人去四川旅行的"传奇"经历,这位漂亮女士露出惊羡的 目光。他们说明天要租船游漓江,邀我同去。

  整日里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几乎到了熟视无堵的地步,以至于忽视了描述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一是顾不上,二来我 也怕触及到描述景物的文字。更深层的原因是,有人群来回穿梭的地方总难引起我的心动。我更崇尚那种自然状态下的,甚至 带有野性的美。所以坐船到福利时我还没有想要写一写路上见到的书童山、卓笔峰和雪狮岭。掉转船头,向下游的留公村驶去 ,才见到了我梦想中真正的漓江山水。

  绝大多数游漓江的游客选择坐船从桂林至阳朔,当天返回桂林。在阳朔停留的最远也只是到福利。极少有人顺流而下 到留公村。如果不是小陈的介绍,"那儿有鼓楼、老房和三色潭",我们是无论如何找不到那儿去的。

  一路的航程江上偶有竹排滑过,再无别的游船,使得这一段的江面安祥而静谧。水是深沉且澄碧的绿色,微风吹过, 看到的是"江水清且涟漪"。岸上翠竹成片,村舍依稀,再远处是千姿百态的群峰。铅灰色的天空使江水及岸边的树木和青山 显得格外清晰。没过一会儿,铅灰色的天空颜色逐惭加深,乌云来了,山成了黛色,而水和树更浓绿。船快到留公时终于下起 了雨。江面上顿时溅起无数个微小的浪花。再看潇潇雨中的漓江,山色空蒙,一片朦胧,一片梦境。青青的坡上吃草的水牛又 使这一切增添了几分恬淡和惬意。

  船停在村边的小小码头,抬头便见一个高高的鼓楼。关于留公村的历史我无从查起。走进村里,一座座青灰色的古老 民居述说着它曾经繁华的过去。屋墙上留有的旧时的标语和伟人头像说明它和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也经历了那个年代。由于无 外人的打扰,整个村子非常安静。被雨水打湿的村中的小巷,清冷而寂寥,让人不忍离去。

  走出村子,穿过一片在雨中显得有些阴森森的小树林,来到四面环山的山谷,这里有一片稻田,两个鱼溏,三潭池水 。在鱼溏旁边这三潭互不相连的池水,每个潭的颜色各不相同,一个是深绿的,一个浅绿的,一个则是清的没有什么颜色的。 这就是来之前导游小陈告诉我们的――"三色潭"。 潭水其实很普通,面积很小,就像是雨后的积水(却是常年不竭的), 四周除了杂生的树木,没有任何装饰。许多事物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可爱而美丽。三色潭就是这样。也许是因为山谷 里冷清且带有一些神秘感的气息,也许是因为她那毫无雕琢的朴实,我感到了她寂寞的沉静的美。

  如果不是船公不停的催促,我更愿意在这儿多停一会儿的。同时又是多么不愿破坏她的安静。我是带着一些歉疚和怅 然离开留公村的。

  结束篇

  飞机越过城市的上空,开始下降了,从机窗望下去,夜暮下的城市灯火辉煌。我又一次以局外的角度体味着生活中欢 乐着的烦恼着的人群。我随身携带的日记本最后写着:内心的感觉就是改变的力量。创造美好、积极的人生感觉,让日子值得 活下去,是每个人的"责任"。旅行归来,仿佛对生存的理解更深刻了,更超然了。多了几分豁达,同时也多了一些沉重。心 里轻轻地说一句,人们,我又回来了。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网络原创文学 >新浪生活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北美新浪网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网站导航 |广告服务 |中文阅读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