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信公众号:布仁整形医生)
最近有求美者来咨询线雕时,总会问到各式各样的线,她自己也不明白这些线是干嘛用的,有什么螺旋线锯齿线之类的,自己到底适合做哪一种,是一头雾水。下面八大处整形布仁医生就重点跟大家介绍一下线雕,看看线雕分几种线,作为求美者,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
线雕的历史,由排斥到相融
线雕历史,就是一个从排斥到相融的过程。从不可以吸收到现在的全部可以吸收,也是经历过一段历史性的时期啦。
10年前,人们开始尝试用锯齿线材,埋入肌肤进行轮廓提拉,但那时候的的线材是一种不可吸收的涤纶线,会发生肉芽反应;
到2012~2013年,出现一种小帽子线,属于半吸收线,它由尼龙线加可吸收的椎体组成。这种线里面的蛋白物质可以吸收,而尼龙线不可以被吸收。真是成也吸收,败也吸收。
2013~2014年,出现了大家有点耳熟微拉美。这种线由聚左旋乳酸组成,解决了吸收性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它是手术的,需要开刀植入,伤口疤痕之类的可能性高。
2015年,终于出现了可吸收又不用动手术的线——PDO线,材料是对二氧环乙酮线,它是线材史上的一大飞跃。它可完全吸收,不会残留,只是有一个小缺点就娇贵容易断。
2016年开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PPDO线出现了,它就是PDO线的升级版,材料是聚对二氧环乙酮线,非手术,100%被人体吸收,而且吸收的时候,是整条整条溶解,而不会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这样使它的效果更加容易保持而且更持久。
埋线提升根据其用途,可分为
平滑线(眼袋线、单股线、三股线)
锯齿线(单侧双向锯齿线、双侧单向锯齿线、双侧双向锯齿线、360°双向锯齿线,当然还包括螺旋倒刺线)
特种线(隆鼻线、螺旋线、网管线、须须线、童颜线、玲珰线)
锯齿线和非锯齿线
不同种类的线作用层次、粗线、治疗效果均不同,只有深刻了解了每根线在组织之间有什么样的反应、能承受多重的拉力,才能让你的效果达到上佳。
锯齿线,也就是线条上像树枝一样斜出来的,看起来像蔷薇,像玫瑰,也像很多个V字,多以它的外号也叫玫瑰线、大V线。锯齿线可以实现轻度、中度和中度的提拉,专门解决皮肤组织松弛下垂的问题。
锯齿线又分为5类,分别是单侧双向锯齿线、双侧单向锯齿线、双侧双向锯齿线、360°双向锯齿线,当然还包括螺旋倒刺线,每一种锯齿线都有不同的作用。
而非锯齿线,就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平滑线,跟螺旋线了。平滑线跟螺旋线通过不同的方式交织作用,可以填充凹陷、增加高度、厚度,撑开皱纹。
非锯齿线又分为平滑线和螺旋线,包括以下四种。
另外几种线的功效
眼袋线:
功效:紧致眼部肌肤,泪沟填充、有效祛除眼袋!
单股线:
功效: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紧致肌肤、美白淡斑!
三股线:
功效:紧致肌肤、美白淡斑、祛除细小皱纹,三倍单股线效果!
隆鼻线:
功效:隆鼻及鼻小柱抬高!
螺旋线:
功效:也称万能线,紧致、提升、填充!
网管线:
功效:鼻背、鼻唇沟及较深皱纹填充!
须须线:
功效:私密整形~
不同种类的线,哪种更适合我们?
这个作为求美者自身,我们还真不好把握,主要还是依靠医生的判断。医生会根据皮肤厚度、皮肤症状和部位,来确定选线的种类和粗细。
线雕的线,还有粗有细,规格型号不一样,根据皮肤厚度选择对应粗细的线,可以更好地实现线雕的效果。如果提拉过松或者用线不对,很容易没效果。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选择一家有资质的信得过的机构和医生。
线雕真的安全吗
随着面神经腮腺外分支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根据面神经分支的走行和分布特点,划分出若干“危险区”和“安全区”。
从医学的角度说,再小的手术都会有创伤,有创伤就会有风险。只有国家批准的整形美容机构和具有医疗美容职业资格的医生才能开展。美容院是生活美容,是没有资格从事此操作的。线雕的风险也与以下因素有关:
1、是否针头干净
一般不会出现术时针头病菌或细菌感染,术前术后都会进行消毒,术后注意事项也会提醒预防感染。
蛋白线中少量添加的化学成分,正常剂量下可被代谢,大剂量不但存在过敏危险,从长远看大剂量残留可能存在化学物质积累的风险,出现增生、红肿、红斑、硬块、长期泛红等现象。
2、操作是否专业
薄的情况:埋线较浅时会凸显出来,加之出现排异现象后会很难在短期吸收分解,故此能摸到凸起蛋白线。如果选择带锚点的线,应勾住皮肤的筋膜层,达到向上拉提的作用,但是操作不当,埋线未能埋到筋膜层,可能造成嘴歪的事故。
深的情况:此类情况一般出现于该浅时却埋线较深,或直接将锯齿线买入SMAS筋膜层深处,直接损伤神经,造成神经萎缩甚至坏死。
3、选择线型是否正确
部分部位不适合使用锯齿线,因为此类蛋白线较粗,皮下组织薄的部位使用过粗的蛋白线很容易触碰神经,容易出现神经损伤,不严重时会随着蛋白线的分解吸收而痊愈,严重时会神经坏死。
所以八大处布仁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进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做埋线提升手术。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微整形(微博)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