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父母心头的一座山
“五一”前夕,年过50岁的王阿姨总算拿到了新房的钥匙,打开房门,新房敞亮的窗户,敞亮的房间,让王阿姨的心也一下子敞亮了。“好久没睡过一个好觉了,今天钥匙拿到手了,我的心才算塌实了那么一点。养个儿子真不容易啊。”
王阿姨和老伴都是普通工人,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子,夫妻俩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送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又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王阿姨本以为自己可以坐享清福了,没想到儿子谈上女朋友后,更大的挑战在等着她。“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儿子结婚肯定得准备房子,但是没想到这两年房价涨得这么快,我和老伴一下子傻眼了。”
如今,在许多年轻人心里,一套像样的新房是结婚的必备条件,和公婆一起过是打死也不能干的事情,所以房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婚姻的敲门砖。而按照习俗,房子一般由男方来出钱购买,所以房子也就成了男方父母最大的心病,随着这两年房价的飞涨,更是让许多工薪家庭的父母不堪重负:“为了这个房子,儿子都推迟了两年才准备结婚,好在儿媳妇通情达理。他们俩工作时间都不长,没有什么积蓄,工资又不高,我不想让他们分期付款,怕他们压力太大,所以我和老伴商量了,借钱也得把这个房子买下来。”
为了让爱子能过的舒服点,王阿姨拿出了和老伴所有的积蓄,还跟亲戚借了些钱,咬牙给儿子买了一套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房子不是很大,地角也有点偏,但是毕竟有个安家的地方了。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今后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谈起儿女结婚,父母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大家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房子。也许,对于一些家庭富裕的人来说,房子、车子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动辄几十万的房款可是个天文数字,于是父母们开始省吃俭用:“现在房子是买了,最大的困难算是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装修,还有的就是尽快把钱还给亲戚,我现在是节衣缩食啊,谁让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呢。”
面子,不能让孩子输在婚姻起跑线
如果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心灵碰撞,那么结婚可以说是两个家庭各方面的磨合和较量。现在,结婚的适龄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所以在很多时候双方父母都不肯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
家住马栏子的李阿姨虽然是下岗职工,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她是幸运的。李阿姨的独生女儿长得漂亮,人又聪明,重点大学毕业,工作也不错,最让人羡慕的是,未来女婿家庭条件很好,女儿的婚事什么都不用李阿姨操心。然而,生性要强的李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男方说,你们家条件不好,结婚的事你们家就不用操心了,房子、车子、家电、婚宴,我们全包了。虽然他们家可能是好心,但是我毕竟就这么一个女儿,总不能一开始就让孩子比人家低一等吧,还没进门呢,就背着个家庭条件不如人家的担子,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所以,我想自己再苦也得给女儿攒出10万元的嫁妆。”于是,李阿姨和老伴就开始了他们攒钱的计划,开始多打零工,把自己的房子也租了一间出去,还向亲戚借钱,李阿姨说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女儿的面子赚回来,让孩子以后在婆家能够有地位。
中国人最讲面子,所以在结婚准备中,父母总想让自己孩子的婚礼是最好的,房子是最漂亮的,特别是女方的家长,往往会把婚礼的排场和亲家是否重视女儿画上等号。于是,不仅是金钱上,精神上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一些像李阿姨一样的母亲开始在床上辗转反侧,夜夜难眠:婚车是不是应该再加几辆,酒店是不是该再提个档次,喜烟包什么牌子的合适,我这么做亲家会不会满意,孩子一辈子就结这么一次婚,可哪也不能差啊……
很多中国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孩子的面子,在准备婚礼的过程中像是爬上了一个无法回头的天梯,和自己较劲,和亲家较劲,市场、婚庆公司、家庭会议,忙的不可开交,一次婚礼下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日子,有钱没钱都得好好过
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觉到儿女的婚事给父母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的。家庭的状况不同,苦恼不同:富裕点的,愁着买哪儿的房子环境更好,买哪款新车更舒适;拮据一点的,盘算着怎么能尽量少花钱多办事;贫困的,则祈求儿媳妇是个懂事的孩子,以后能够同甘苦共患难。采访中,一个普通家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顾阿姨的儿子是今年春节结的婚,因为家里条件一般,儿子和媳妇只在家门口的小饭店摆了4桌,和亲戚朋友简单地吃了顿饭。顾阿姨卖掉了旧房子,又加上自己的积蓄在甘井子买了套两室两厅的房子,现在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我现在和儿媳妇相处的特别好。这孩子很懂事,从照婚纱到婚宴从不挑剔,亲家也很通情达理。有什么能力办什么婚礼,毕竟以后还得过日子,总不能为了一时风光,欠一屁股债,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顾阿姨说,她儿子以前的女朋友就是因为顾阿姨家里没房子跟她儿子分了手,当时儿子还有点想不开,但现在想来那种把钱看的很重的女孩子不一定是能够踏踏实实过一辈子的人,现在这个贤惠的女孩子才是他可以相伴一生的人。说到此,顾阿姨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日子啊,有钱没钱都得好好过,只要用心地过,有房没房都能过好。”顾阿姨的这句话让记者铭记于心。(文/林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