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许晴在决定踏上花少第二季旅程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压根就hold不住“温良恭俭让”识大体顾大局大姐范儿,迟早还是会以被多数人孤立、痛哭失态“想回家”的“圆满失败”收场?

在这场多数人的游戏中,已经46岁的许晴又一次努力“真诚”的秀被铺天盖地的恶评形容为“没有最糟,只有更糟”,甚至还有更多人在骂“公举病,滚粗花儿与少年”。毫无疑问她比去年更火了,但这个火是建立在几乎全民控诉“公主病”的基础上。

她被潜意识操控了大部分人生

(“公主病”们往往都被偏本我的东西主导着)

其实在那场真心话大冒险之前,这一季许晴的表现还算可圈可点。对姐弟妹都挺体贴包容。与上一季相比,任性公主变身温良长姐,当然,相对结果是也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于是,在一个具备了篝火、深夜、星空这样掏心掏肺条件的深夜,眼神迷离的她终于扔出了“上一季(比这一季)开心”、“因为上一季的人都正常”两枚重磅炸弹,直炸得众姐弟神情怪异、肢体僵硬、“尴尬都要喷出屏幕”,之后更是干脆恢复“性情公举”本色,爱咋咋,爱谁谁,气场不合就沉默,待得不爽就闪人,实在不行就“回家”。存在感倒是刷出来了,但也人气尽失,滔滔骂名随之而来。

在北京明心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粟超[微博]看来,许晴的种种“崩溃式矫情”是“公主病”的典型表现。这种“病”的患者们,往往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别人相处更多是以撒娇和其他柔性手段,而不是以换位思考、满足对方需求的方式来达成关系。她们被偏本我的东西主导着,“潜意识、内心操控她的大部分人生,而内心又从小没有被塑造好,所以给人一种错觉是没长大。”

她需要别人的角色表现时刻与她的期望一致

(“公主病”习惯性地扔给别人的角色期望:你做父母,我当任性公主。)

许晴般任性自我的人儿,在这个人人都在高喊个性的时代,谁身边没有一两个?真有那么难忍吗?放到亲人朋友身上,忍一下倒也不是那么难。但在一个彼此都太相熟的临时拼凑的集体里,大家都身心紧张,都忙着应付各种“疯狂”状况,能做到面儿上嘻嘻哈哈大差不差就不错了,谁还有精力有心情去迁就娇宠一个跟自己不太熟的人呢?即便你是个风情万种的女人。

“许晴的这种模式,也不是不健康,只能说不够成熟。”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余玲艳[微博]分析说,在心理学的PAC人际交互理论中,每一个人走向社会生活时,P代表的父母(parent)模式、A代表的成人(adult)模式和C代表孩子(children)模式,这几种角色应该是均衡的。成熟度高的人,在任何一对关系里都能在父母、成人和孩子这三种模式间灵动切换,游刃有余。自己舒服,别人也开心。

而许晴之所以一再受挫,或许就是因为大家其实不把她当孩子,但她却习惯性地扔给别人一个角色:你们要扮我的父母,对我呵护、宠爱,让我做任性公主。当别人的角色表现与她的期望不一致时,关系就滑向失控的边缘。

真正的“公主”,应该具有角色管理能力

(被网友拿来与“公主病”做对比的林志玲,被称为真正的“公主”)

“把‘公主’的性格拆分,她确实有可爱、直接、善解人意的一面,如果你喜欢她的这一面,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但同时她又有强烈内在需要的一面,有时还会通过拖延、发脾气来获得关注和回应。有的人看到这两面之后就不敢处了。”知名心理咨询师董如峰[微博]说。

这仿佛恰好应和了井柏然对许晴“榴莲少女”的形容:她内在非常有营养,但是外在刺太硬,爱的人会很爱,但不爱的人也很不爱。

而真正成熟的“公主”,应该是具有角色管理能力的。这或许也是那么多人拿许晴和林志玲做比较,骂前者是“公主病”赞后者是“公主”原因。林志玲的表现,在心理学上叫比较成熟,她对自己的公主情结觉知的比较完整,“懂得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怎么用。”也算人生智慧之一种。而许晴,她只展示了“公主”的形,却欠缺“公主”的神,逃避了面对她接受不了的人的机会和历练,成熟之路,尚远。

                                                                                                                                                        (张玲玲)

  更多时尚资讯请看微信公共号“新浪时尚”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