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以下简称S):你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开始做帽子的?
何雨(以下简称H):2014年1月,我在(纽约)东村闲逛时偶遇一家手工帽子店,各式各样的古董帽整齐地排放在木头橱柜里,好像从三十年代黑白默片里走来。店主殷勤地来推销,说每顶帽子都是纯手工打造,冬季打五折,即便如此,最简单的一顶价格也要三百美金。我摸摸羞涩的荷包,拿起一顶帽子仔细端详,工艺并不复杂。忽然心生一念,干嘛不自己试着做呢?
当即去了另一家熟悉的小古董店,买下一顶二十年代流行的的简易贝雷帽,又去买了面纱和丝带,回去看了一些视频,开始自己动手。第一顶帽子完全是手缝的,有一圈白色蕾丝边,和边缘不整齐的黑纱。做工并不精细,但我非常开心,戴着得瑟了好几天,决定叫它回声古董帽(Chapeau Echo) 。Echo 是我的英文名,和雨回声。
发照片在微博上,立刻被在费城学艺术的文星看中了,留言说想要买,在自己的毕业展览上 戴。由此跟文星结下了缘分,后来她专门来纽约,到我和朋友一起经营的公寓画廊——否画廊拜访,还在否画廊收藏了好几件作品。文星搬回上海后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她去纽约时一定会见面,而且一醉方休,算是帽子带来的第一段奇妙缘分。
S:这种看起来更像是头饰的古董帽,是源于西方的社交礼仪吗?
H:对。西方的这种帽子,中世纪就会有。比如我们现在见到的十八、十九世纪的宽檐帽,(那时)女士不戴帽子不戴手套就像不穿衣服一样,尤其去婚礼,葬礼,教堂……到了差不多20世纪,开始流行比较小的宴会礼帽,像我现在做的,你去参加一个酒会、开幕式、毕业礼、爵士音乐的聚会……都可以戴着它。
S:100多顶帽子都是怎么做出来的?会像设计师一样事先画图吗?
H:我不大愿意称自己帽子设计师,而更喜欢称自己为帽子手作人。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画草图的习惯。一针一线拿在手中,脑子里便有图像自然浮现,让我把它实现。我喜爱做的过程,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气质,简单的叠、折、缝、粘,便有万千变化。我会满世界找材料。纽约的 Garment District是材料的天堂,小小的五个时尚街区也有不同分工,布料集中在38、39街;缎带和羽毛集中在36、 37街;珠子和钻石集中在六大道。还有专卖新型科技材料的商店,材料会在黑暗中发光或者随温度变色。除此之外,我也会在网上寻找最合适的材料,福建的帽子底、伦敦的镶钻面纱、圣地亚哥墨西哥老城的旧缎带、布鲁克林的矢车菊色羽毛 ……我自己很喜欢古着饰品和衣服,到处收集旧帽子和古董首饰成为旅行的乐趣之一。从波士顿找来的玫瑰古董胸针,从纽黑文找来的火烈鸟胸针,从康州找来的珐琅面具,都会在合适的时机成为回声古董帽的一部分。
S:做一顶帽子通常需要多久?
H:上手开始做几个小时就能做好。(但)算上染色、等它干的时间,就得几天,甚至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