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目中典型的艺术家形象是这样的:乱蓬蓬的头发,瘦削的脸颊,很差的气色,手里拿着一枝烟,晚上在灯下创作,白天睡觉。看过《一声叹息》的人一定还记得,张国立扮演的梁亚洲写作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地找“气场”,并且认为气场最好的地方是卫生间,他把电脑放在卫生间,几乎赤裸着身子敲着键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熊玲说,文字、艺术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自虐是具有普遍意
义的。他们总是在自虐中寻找灵感。作家、作曲家、画家经常喜欢“昼伏夜出”,生活没有规律,极嗜烟酒。不修饰容颜也是自虐的一种,不仅在生理上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旁人不理解的目光实际上在心理上对于他们也是一种压力,但很多艺术型人才还是喜欢这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自虐的心理。
艺术家早期经历丰富,容易使其产生自虐倾向
一个没有丰富经历的人很难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这里所谓的“丰富经历”通常是指痛苦的经历,包括在家庭的不幸和社会上经受的痛苦。童年时代过度缺爱、得不到关注就会导致成年之后有自虐倾向,以此来换取注意和关爱。有的人在社会上经受了痛苦,心理上产生了极强的攻击倾向,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把怨气发向外部,就只能通过折磨自己来发泄。
艺术家“自虐”实际是自恋
艺术作品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生活。“曲高和寡”,他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交流的对象,只能与自己交流。他们经常沉浸在自我想象中,自我欣赏,通过身体和心理的感受来产生灵感。久而久之,艺术型人才就渐渐变得不喜欢与外界交流,只喜欢在完全的自我封闭中去创作。
与自己的交流首先要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自虐能够使身心产生强烈的感觉,从而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艺术家的心理上通常存在两个自我,一个是生活中的自我,一个是写作的自我。让两个自我充分交流,能使作家产生灵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艺术家的自虐是极度自恋的表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