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病毒颗粒、板蓝根、鱼腥草注射液、利巴韦林昨起接受药物调查
本报讯四类药成为不良反应调查监测对象,它们分别是中药抗病毒颗粒、板蓝根、鱼腥草注射液、利巴韦林。昨天60多家大中型医院对此展开大规模调查。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与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这个月开始调查,为期
1年。本次调查监测选择的四类药物不仅用量大,也是过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不良反应报告相对较多的。像鱼腥草注射液,有的患者使用后会出现呕吐、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患者在使用利巴韦林后会出现皮疹、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这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动扩大监测和调查范围,就是要看看这些药到底用量有多大;是否还有新发的、罕见的,或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以提醒人们在使用中注意。
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并不是假冒伪劣药,而是患者在正常用量下发生的。专家介绍: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如肝、肾损害等,但日常出现最多的是过敏性反应,像皮疹。
有调查表明,目前住院病人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在10%至20%,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的比率为0.24%至2.9%。一直以来,北京地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全国领先,但仍然有医院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此次进行的“北京地区开展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也是要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开展。同时让患者也能认识到不能擅自滥用药,一旦正常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是向购买药物的药店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