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换脸”技术上可行
在技术上,为人进行“换脸”手术的主要问题是异体排斥反应,且接受移植后需终身服用有一定副作用的免疫抑制药物。
由于人的面部神经非常丰富,手术能否保证神经点全部吻合是个问题———如果神经
不能成活,就会出现表情呆板、无表情;同时,像所有器官移植一样,人体会排斥外来细胞,导致脸部变黑甚至脱落,需二次移植甚至多次修补。其次,换脸后要终身服药,对肝、肾有一定伤害。
目前,免疫抑制药物对自身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对排斥异体的抑制作用明显,且毒性减少、费用降低;同时,大量实验表明,脸部的动、静脉可以得到吻合。洪志坚透露,英国皇家医学会对大量的血管吻合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的调查显示,移植手术失败,因血管吻合及其他技术原因引起的可能性小于5%,因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引起的可能性约为10%。
进入临床难在何处?
2003年11月,因考虑到“对受体本人和供体家人的心理冲击”,英国皇家医学会对伦敦西部皇家自由医院为人进行“换脸”手术予以否决———在国内也是如此,因缺乏法律规范,以及可能产生的伦理、心理、公共管理等诸多问题,还没有人敢冒险手术,“换脸”进入临床阶段尚有待时日。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泉认为,“不管是受术者还是他人,对新面孔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自己不适应,会带来心理上的自我丧失;他人不适应,会不让‘新面孔’介入其内心世界———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也有可能永远适应不了。”
江苏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李箕君也认为,“手术前需要排除有心理疾病、障碍的患者,并根据不同情况在术后进行心理干预。”
“现在‘换脸’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涉及到的问题应提前考虑”,据由医生转行的南京东方瑞信律师所律师张奎介绍,“保护病人隐私是医院的责任,但换脸后,和原来的样子判若两人,与证明身份的证件都有出入,就会给公共管理带来影响。”他表示,至少,术前应有户籍登记部门出具的证明、术后应由医院出示手术证明等。
早报驻江苏记者 龚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