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记者专门就中国学生健康进行调查发现,中国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很不乐观,其中中小学生肥胖率增多,“胖而无力”现象突出尤其引人关注。以至有关专家惊呼:胖而无力已危及到国家竞争力!
为此,我们特邀了健康专家、营养专家及教育界人士,对“胖而无力”现象进行解读和讨论。
肥胖率已达15.97%
对18多万名7—22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监测结果显示,与2002年相比,我国学生在继续“发福”的同时,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继续下降。
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5.97%。
北京孩子多胖而无力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说,现在学生的体质可以用硬、软、笨来概括。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
他说:“北京孩子营养好,卫生条件也好,但北京的孩子营养过剩,活动量比别的地方少很多,近视眼却比别的地方多。”
已危害到国家竞争力
有专家认为,学生体质看似影响的是个体,实则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竞争力。
危害一:为孩子未来五六十年的身体状况埋下了不良的伏笔,甚至直接造成现阶段身体的超负荷。近年来,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就是一个例证。
危害二:生理的“亚健康”会使人感到力不从心,进而诱发心理的“亚健康”,而心理的“亚健康”是现代很多生理疾病的病因。
危害三: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的竞争力,而胖而无力者中的大部分,在学生时期属于成绩优异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