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立冬。整天在办公室里坐着,总觉得温度一点点被带走,僵硬的身体,仿佛动物冬眠一般慢慢“沉寂”下来。
寒冷的日子,身体的新陈代谢的确慢了许多,我们需要的能源依靠身体的搬运工--循环系统与冷空气“负隅顽抗”,保证我们暖暖和和地度过这个冬天。
了解你的微循环系统
微循环的研究自20年代就开始了,但“微循环”这个名词是在1954年第一届美国微循环会议上才正式确定和使用的。微循环是指身体心肺循环系统之外的“小循环”,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的起始端,也就是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里的血液循环。在医学上,淋巴液和组织液的微循环也可称微循环,但通常所说的微循环是指血液微循环。
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注入细胞。微循环向组织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肌酸、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保持良好的内环境和生命活动。总长度有九万多公里的毛细血管交织成网,有足够的场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毛细血管透出,送到周围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由血液带走,从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微循环危机
人的毛细血管极细极长,而且其中的血液流速极慢,每秒只能流动0.41毫米。这其中,经常有诸如胆固醇、酒精、尼古丁、药物残渣、化学残留物等杂质,它们不但使血管壁变厚,还经常堵塞血管,造成血液运行不畅。因此,人体如果不注意保健预防,微循环很容易发生障碍,产生淤滞,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轻则造成机体功能退化,严重时就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旦人体的微循环发生障碍,相应的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容易导致人体衰老、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行。
警惕手脚冰冷
秋冬的时候,手脚冰冷、麻木、指甲或舌苔发紫,就是微循环障碍的表征之一。从中医角度看,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手脚冰凉多与身体受凉有关,所以保暖是调养的重点。要穿得暖和点,特别要注意腿、脚的保暖。睡觉时可穿上棉袜,还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既让身体暖和,又能舒缓疲劳。
促进微循环4招
第1步:应多多运动,适当运动可活动血脉、通经活络。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强度较低的运动比较适合秋冬季锻炼。
第2步:均衡的膳食不可少。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一应俱全,在各种水果、蔬菜和干果等食物中汲取。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多吃一些含热量较高的食品。如牛羊肉、辣椒、葱、蒜等食品,还可以用莲子、龙眼肉、山药、薏米等熬粥。
第3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如减少压力、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应根据秋冬季节的时间规律,尽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可以有利于阳气潜藏。
第4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建议多从天然药材中补充抗氧化剂以促进微循环,如银杏叶、当归、四君子等。(作者/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