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理解但请尊重

不求理解但请尊重
2020年10月29日 19:50 新浪娱乐

甚至,现在只要有人想要放弃,表达自己难过的情绪,就会出现这样的嘲讽:“别问,问就是抑郁症。”

  原标题:“别问,问就是抑郁症”

  作者:末那大叔

  最近网上接二连三都是令人难过的消息,在铺天盖地的评论中,我感到无力——有人既无共情能力,更不懂得尊重。

  曾经我以为最无奈的事是:“她走了,所有人开始爱她”;

  可近期却发现,更可悲的是:

  “即使你死了,我还想教你点什么”。

  成都骑鲸文化的CEO,前几日因为冒进创业的压力,有了提前离场人生的想法。

  遗书发出后,有人急着找人;

  也有人急着找其中的漏洞——比如保险这一段。

  “保险免责条款都不懂,认知能力不足。”

  人间开心事千万件,苦难也有万千种。

  还有一位高中生,天性敏感,不想欺骗自己依顺父权,于是决定“解脱”。

  告别信很长,一半讲理由,一半说再见。

  整封读完后,我只剩震撼和叹气。

  惊讶于他的通透,更可惜于:

  如果他成长在好一点的环境中,也许会成为很好的人。

  可就是这样的一篇文字,却遭到了“狗屁不通”的“点评”。

  甚至,现在只要有人想要放弃,表达自己难过的情绪,

  就会出现这样的嘲讽:

  “别问,问就是抑郁症。”

  可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了解别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就不计后果地向对方插刀。

  哪怕是这些人已经选择离开,却依然有人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

  生命的停止,也没能阻止恶语的叠加。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大警醒。

  斯库特把黑人称为“黑鬼”,他的律师父亲告诉他,不要这样讲。

  斯库特不以为然:学校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

  “那就让所有人中,少一个人吧。”

  在读那个19岁高中生遗书时,我也曾这样想过。

  如果当初,少一个人对他讲一句“不痛不痒”的讽刺,

  他是不是就会多一次,重新提起希望的机会?

  蔡依林有一首歌,叫《玫瑰少年》,

  是专门为纪念叶永志而作。

  天生注定的性别里,装着截然不同的灵魂。

  这个喜欢女装的男孩,有一个充分理解和爱他的母亲,

  最终却仍没躲过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暴力和霸凌。

  至今我仍然记得,叶永志母亲在接受采访时的无奈。

  “他们都在拗我的小孩子是生病,其实不是啦。”

  偏见总在告诉我们:你是少数,你就是不正常。

  哪怕他什么恶事都没有做过。

  一个人说一万句鼓励,很难;

  那如果一人少说一句伤人的话呢?

  老师少一点冷漠,同学少一句嘲讽,

  玫瑰少年也许就可以不被永远定格在15岁。

  看过这样一个动图:

  “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两句话,明明是一样的字数,甚至一字不差。

  只是换了顺序,就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

  很多时候,改变一下态度,或许真的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演员咏梅曾分享过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本来不喜欢看喜剧,但有次看到一部喜剧电影票房很好。

  就纯粹抱着“到底为什么这么火”的好奇去看了。

  一整部电影下来,她看到坐在周围的观众笑得嘻嘻哈哈,

  突然就想通了:确实有人需要这个。

  “我也许不理解,但一定尊重。”

  很多艰难处境,没有亲身经历,真的无法感同身受。

  不能相通,并不意味着没办法尊重。

  “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少数。

  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尊重我身边的人。”

  大家都是普通人,也许做不了谁的救赎者,

  但至少可以不成为压垮别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白岩松有一句话这样说:这个时代,误解传遍天下,理解寂静无声。我期待有一天能够反过来,也愿“在看”的你:永远信任爱,可以改变糟糕的顽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抑郁症情感

精彩原创

新闻排行榜

原创视频

公众号

官方微博

美图精选

免费试用